遙望天邊的國門外

2019-08-31     金屬魔力

邊境--對於久居城市的人們來說只是一個不常使用的名詞,如果一定讓人們去形容腦海深處的這個名詞,也許是遙遠,遼闊,國旗,界碑,軍人和陌生這些詞眼的混亂疊加吧。

中方的界碑和俄方的崗樓

中方的界碑和俄方的崗樓

由於工作的原因,我曾拜探訪過中國西南的許多邊境地段和等級不一的邊境口岸,那些延伸在崇山峻岭中的邊境線對於陌生的我來說是模糊而不清晰的,當看到那些屹立在草叢或林間的界碑,和界碑上紅色的國徽和熟悉的中國二字躍入視線,腦海中才會迅速的意識到邊境已近在咫尺了。

但是由於西南地區歷來民族眾多,切部族間通婚等複雜的原因,對於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來說,往來於邊境如同我們每日出門穿街過巷一般的平常,一本不同於護照的邊境證,就可以便利的通過國門往來於兩國之間,當國門關閉後,界碑兩側依舊有穿梭的身影出現,當我第一次看到穿越界碑入境的身影,的確讓我好是緊張了一番,後來在邊境旁邊的村莊和當地人閒聊才知道,國境那邊村子和這邊的村子同屬一個民族,而且祖輩通婚,兩村有複雜的血緣關係,跨境相互往來是常事,這種現象在西南邊境上非常普遍,在我看來邊境和國門是一個國家正視領土主權的象徵,然而對於生活在國境線上的人們,邊境和國門也許有著更多層次的含義。

鐵絲網縱橫的國境線

偶然的機會讀到了一篇有關中國邊境線的文章,第一次知道了中國北方漫長國境線上存在的那些只屬於「邊境線上的風景」,文中一張拍攝於中俄邊境線上延綿巨大的鋸齒鐵絲網的配文照片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相比中國西南,那些抬腳就可以跨越的邊境線,照片中的那些巨大鐵絲網則顯得令人生畏。

國境線上的鐵絲網

前往中國北方邊境去探訪中俄口岸的想法逐漸清晰起來,我把目光投向了遼闊的內蒙古,內蒙古自治區形似翹首的桑蠶,「頭部」與俄羅斯遠東相鄰,「身體」和外蒙古相鄰,內蒙古和俄羅斯的邊界基本上沿著額爾古納河劃分,沿線有四處口岸,除了滿洲里口岸與額爾古納河無緣,黑山頭、室韋和二卡口岸全部沿河而建。

俄方的崗樓

俄方的崗樓

滿洲里口岸位於市區以西8公里,巨大的國門下是連接中俄的鐵路,每日往來於兩國的列車從國門下方駛過,整座國門呈「門」字造型,「門」上的那一橫是一座東西走向的巨大連廊,透過玻璃窗俄羅斯國門和遼闊的遠東盡收眼底。

過境線,俄方貌似爛尾樓

相比滿洲里口岸建築的宏偉和遊客的人聲鼎沸,俄方的國門就顯得「簡約」許多,國門後是俄羅斯遠東小鎮後貝加爾期克,透過鏡頭看到的是人影稀少的小鎮,鎮上全部的二層房屋相連,不知從哪裡駛來的軍用吉普拖著身後的塵土,在邊境線上的崗哨間穿梭,口岸那邊的俄國軍人穿著綠色的迷彩服兩三成群的圍攏著抽著煙,遠處崗樓里哨兵不時地走出房間,舉著望遠鏡向這邊掃視著,在炙熱的陽光下,鏡頭中的景象猶如彩色的默片,在眼前一幀一幀的滑過。

火車穿越國門

火車進入中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Ak96WwBJleJMoPMuQ7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