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這良心國劇,也就看懂了中國式的家庭悲劇

2019-08-09     獨立魚

據說現在的男友很多都是「劇拋式」的。

少女們是越來越花心了,見一個愛一個。

一部新劇夠不夠火熱,就看有多少網友在裡面找到了新的真愛。

光這一個夏天,就有李現、肖戰、王一博、劉昊然。

也無妨。

那麼多美好的年輕肉體,多粉幾個怎麼了,又不是愛不過來。


不過最近有部新劇畫風有些清奇。

大家不忙著找對象了。

而是變成了「尋爹認媽」的大型認親現場

香玉說的就是這部——

《小歡喜》

又一部近期衝上8分+的國產劇。



今年的國產劇整體質量進步明顯,實在是令人驚喜。

打開評論區,觀眾們全都在「對號入座」。

故事戳人心裏面去了,腳踏實地立足現實,一點不懸浮。

再看演職員表,陣容厲害了。

海報上。

打頭陣的海清+黃磊,是當年「飛天獎」獲獎劇《小別離》的配置。

哦對了,本劇導演也是《小別離》和《如懿傳》的導演,汪俊

背景牆裡也是個個重量級。

實力派演員王硯輝

壞人專業戶,在《烈日灼心》和《李米的猜想》里的表演把香玉嚇個半死。

「有他在就放心」的沙溢

再嚴肅的表情擺他身上都忍不住讓人發笑。

兩位女配分量更重,都是影后。

柏林影后詠梅+金雞影后陶虹

有這陣容在,難怪觀眾帶入感強。

放心大膽看就完事了。

故事發生北京市,時間是高考前一年。

在這個大考當前的敏感時間點上,劇中的三組家庭共同呈現了一張中國家庭群像。

一個一個來看。

第一組:海清+黃磊

這個家庭女強男弱。

丈夫方圓(黃磊飾)是個醫療器械公司的小科長。

享受中產中年生活,平時就愛賞花遛鳥,玩玩鬧鬧。

按他老婆的話說,就是「胸無大志不求上進一男的」

老婆童文潔(海清飾)在一家公關公司當財務總監。

上進要強,脾氣也爆,標準的女強人。

上班跟人勾心鬥角,下班還都為兒子的學習犯愁。

兒子方一凡,隨爹,也非常愛玩。

搞搞攝影,拍拍視頻,偶爾追追女同學,再為女同學跟別的男生打打架。

心思不放在學習上,花點子倒挺多。

班主任過生日,他為了祝福老師萬壽無疆,送了只大烏龜,把人家嚇得原地起飛。

童文潔一遍遍為兒子接連不斷的不著調行為抱歉。

回家還沒來得及發作,老公方圓就嬉皮笑臉地過來說合。

這才知道,這大烏龜是他給兒子準備的

一個大兒子,一個小兒子,擱誰家裡都頭疼。

強悍如童文潔,也是日常操碎了心。

老公對兒子入高三的事情不上心,還經常早上起來跟孩子搶廁所。

耽誤孩子的寶貴時間怎麼能行!

於是她每天早上4點端著咖啡把方圓叫醒給他催屎,就為了保證父子倆如廁時間不衝突。

兒子學習不努力,高三入學第一場考試就是穩穩噹噹的倒數第一。

熬夜肝遊戲比誰都精神,上學早起比誰都離不開床。

於是她就在兒子耳朵邊放吃雞的音效,激得他喊著八倍鏡從床上跳起來。

在內跟爺兒倆鬥智斗勇,在外還有激烈的職場競爭。

童文潔有個同事,老是虎視眈眈盯著她的職位,找到機會就去跟領導打小報告:

「家庭婦女干這行不合適的,心思都不在工作上」。

家長里短已經夠累的了,還得憋著火去跟同事夾槍帶棒地明爭暗鬥。

這日子真不好過,就算是顆鐵頭也要磨出銹了。

另一組家庭,日子也不怎麼舒服。

陶虹+沙溢,是個離異家庭。

宋倩(陶虹飾)以前是重點中學老師,後來離開學校,一邊辦輔導班代課,一邊兼職做學區房中介。

也是風風火火說一不二的性格。

奈何年輕時候看走了眼,遺留了一段失敗的婚姻。

她前夫喬衛東(沙溢飾),看著就像個二流子,樣子特別不正經。

宋倩看不慣,堅決隔離他和女兒,生怕女兒被帶壞。

連一張不小心把一家三口照全了的合影,都要把前夫裁掉才發給女兒。

在她心裡,前夫像個病毒。

然而喬衛東這種人就是死皮賴臉,沒什麼面子。

越是攔著不讓見,他就越是上趕著,隔三差五找藉口登門跟女兒見面。

走正門被攔下,就埋伏著等宋倩出門,他再偷偷潛入。

為這事兒,他還被保安當變態給抓起來過。

另一邊,他們的女兒英子雖然學習成績很好,但也並不是完全按照宋倩期望中那樣,一心全撲在學習上。

她喜歡「仰望星空」,想進中國國家航天局,沒事就愛研究研究天體。

喬衛東又很會投其所好,時不時跑來給送個天文望遠鏡什麼的。

久而久之,兩邊裡應外合,自己人和敵人串通起來了。

這麼多年忙裡忙外望女成鳳的宋倩,反倒成了「外人」。

看了前兩家,香玉就一個感受:

男人們玩玩鬧鬧到頭來在孩子們心中都是隊友。

女人們忙裡忙外到最後在孩子們心裡全是對手。

再看第三家,就更憋屈了。

王硯輝+詠梅。

從物質條件來說,這家是最好的。

季勝利(王硯輝飾)是北京的一個區長,正兒八經的大官,孩子學校開誓師大會都得請他上台發個言的那種。

劉靜(詠梅飾)也是官職不小的公務員。

與前兩個媽媽不同,她溫文爾雅,說話細聲細語,從不著急紅臉。

這兩口子雖說是體體面面的公職人員,平日裡受人尊重,但回了家,也一樣搞不定兒子。

因為年輕時都是從基層做起,他倆在兒子很小的時候就離開到外地去了。

這麼多年,兒子一直寄養在開賽車場的舅舅家裡。

在不受約束又花錢不愁的環境下,兒子養成了放蕩不羈的富二代性格。

平時上學都敢直接開著豪車去。

到了高三,爹媽調回北京工作,一家三口終於能重新生活在一起。

但矛盾來了。

孩子被舅舅帶大,野慣了,沒什麼回家的概念。

季勝利夫妻倆為了慶祝家人團圓,從下午五點開始做飯,等到半夜十一點,兒子才終於有了音訊。

原來人家去賽車場玩車,沒帶手機,也壓根沒想著通知他們。

越想越搓火。

丈夫憋不住脾氣,衝上去就是一頓罵。

可是兒子呢,冷麵冷心,直接來一句:

「只有舅舅是我家人,您哪位啊?」

季勝利一口老血吐不出去,站在客廳里罵空氣,扎氣球。

李靜則是安慰這邊,勸解那邊,自己悄悄抹眼淚…

恕香玉直言,看到這裡,我太陽穴直疼。

雖常聽聞人到中年危機重重,但如此真實的困境著實有些恐怖。

而且是各有各的不幸,無人得以倖免的那種。

親子、夫妻、婆媳、職場,中年人的生活就像一顆引線已經燃到底的炸彈。

隨時可能爆炸。

當然,這些都是站在劇中家長的角度來看。

對於年輕一代觀眾,或許更多能從孩子身上尋找到共鳴。

如前面所說的,故事的時間是在高三。

高三最焦慮的是誰?

往往不是學生自己,而是家長們。

在他們眼裡,高考高於一切,比什麼都重要,隨時隨地都有雞血和口號。

還有那種常聽見的,考場如戰場的說法,香玉也是特別反感。

這些話看似鼓勵,實質上卻是壓力。

每年高考季考生自殺的悲劇中,這些就是看不到的殺手。

在這樣加重加壓的情境下,親子關係問題也會暴露地更為徹底。

劇中三個家庭,三個孩子,三種不同的性格。

區長季勝利的兒子從小不在父母身邊長大,態度自然冷漠。

他並非鐵石心腸,只是十分不習慣父母角色的存在,所以才擺出副冷麵孔,自我防禦。

高考誓師大會那天,學生們都要在氣球上寫上自己的夢想。

這是這家人第一次交心。

兒子在氣球上寫,想成為韓寒那樣的賽車手;

季勝利兩口子寫,希望一家人永遠在一起。

願望寫好,母親劉靜提議一家人要手拉手閉眼許願再放飛氣球,這樣才能實現願望。

雖然彆扭,但兒子還是照做了。

不過放飛之際,季勝利突然想起來,國家規定飛上天的東西不能隨便放,還是綁在欄杆上算了。

真掃興。

這時劉靜嘴上說著「好的好的,我來綁」,結果手一松,氣球飛上天了

她回頭給了兒子一個眼神。

會心一笑。

在這種不善言辭的家庭中,最動人的瞬間往往發生在這樣心照不宣的時刻。

而正是在這時候,孩子心裡其實都會有「冰塊融化了一角」的微妙感受。

可以看到,其實季勝利家對孩子的學習要求並不多。

只要一家人能整整齊齊、開開心心就行。

但這樣的家庭畢竟是少數。

更多的普通父母其實是像宋倩那樣的想法:

讀好書,比什麼都重要。

宋倩對女兒的期盼極高,成天把清華掛在嘴邊。

有她出場的鏡頭,三個里至少有一個提到清華。

英子也很懂事,知道媽媽不容易,考試總拿第一。

誓師大會上,她在許願氣球上寫想進中國國家航天局。

結果宋倩說著「別想那沒用的,考試就完事了」,就把氣球搶過來,在上面補上:

「上清華,一定考上700分」。

偶爾宋倩也會自省,想自己是不是對女兒過於嚴格。

當英子考了第二,戰戰兢兢怕挨罵的時候,她也會壓住脾氣,強作歡笑。

嘴上說著沒關係,你已經很努力了。

結果一轉頭,立馬就翻孩子書包。

看看能不能翻出些導致她沒考第一的原因。

整個人忽晴忽雨,有點可怕。

她傳遞給孩子的情緒邏輯是:

沒關係放鬆一點讓你放鬆你還真放鬆啊你居然不懂我意思我好辛苦嗚嗚嗚

而英子長期生活在媽媽的陰晴不定里,也變得十分敏感。

雖然每次battle都是自己率先崩潰,可只要媽媽一哭,她又馬上服軟。

接著就是母女倆抱頭痛哭。

宋倩適時祭出世紀語錄:

「你可是媽媽的一切啊!」

這不就是父母的樣子麼。

在生活中苦楚受盡,便把個人慾望強加到孩子身上。

在一片混沌中,自以為最好的出路就是拉著孩子結為同盟。

結果卻是共同落入泥沼。

最終還要在沼澤中流著眼淚說,「我都是為了你好」。



相比之下,三個孩子裡活得最開心的,性格最陽光的,就是童文潔的兒子方一凡了。

愛玩愛鬧有愛好,為人也善良熱心腸。

唯一就是不學習,沒皮沒臉插科打諢,但也不招人討厭。

這與他的家庭環境也是分不開的。

雖然童文潔累死累活又愛嘮叨,但是在丈夫方圓的攪和之下,兒子方一凡基本屏蔽了自己的信號。

童文潔在兒子床下發現玩具,準備沒收,方圓立馬攔下來。

兒子也有隱私,你翻了已經錯了,假裝不知道就完事了。

有了方圓的庇護,童文潔的嘮叨在兒子那裡就變成了「不聽不聽,王八念經」。

劇中唯一一個有點少年樣的孩子,就是這麼成長起來的。

但也因此,心裡不免有些覺得可悲。

這三組家庭,都不是宣傳畫報上父慈子孝、其樂融融的「完美家庭」。

而三個孩子,甭管成績好的,差的,根本不在乎的,也都不是常聽見的那種「別人家的孩子」。

有道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各有各的苦衷。

但仔細想想,其實也都不是那麼扯不清說不明的大事,柴米油鹽、家長里短的瑣碎罷了。

也沒有非要論出個誰對誰錯,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子女想遵循本心自由發展。

沒有抓馬,沒有撕逼,沒有狗血。

平平淡淡,卻是真。

這也是這部電視劇能讓人看得進去的原因,說不上多完美多驚艷,但確確實實拍出了一些共鳴。

作為一部「中國家庭群像」,能讓很多觀眾從中找到父母的原型。

說到底,很多家庭矛盾,並非真有什麼過不去的芥蒂,而只是對親子關係的認知有問題。

好像很少有家長能明確一個事實:你是一個人,你的孩子是另一個人。

兩個人之間,不存在誰掌握誰這回事,一切問題歸根結底是相處問題。

再說簡單點。

每個人的人生的方向盤都在自己手裡,再牛x的父母,也不可能掌舵別人的人生。

明白了這一點,很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y019d2wBvvf6VcSZnt5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