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瑞,高考成績:語文117分,數學141分,英語144分,理綜280分,總分:692分(清華領軍計劃加10分)。臨潁縣一高理315班學生。
劉宗瑞同學以692分的優異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可喜可賀,劉宗瑞同學為什麼能夠圓夢清華,來聽聽他的故事吧:
個人努力,涵養精神品質
志向遠大。當懷揣臨潁一高錄取通知書邁進臨潁一高大門的那一刻,臨潁一高大門內側鐫刻的八個鎏金大字「志存高遠、敢為人先」,就是那一剎那間震撼了劉宗瑞同學。
中原名校,果然不同凡響,從此這八個大字牢記心間,生根發芽。他暗想,我要從這所中原名校走向全國的名校——清華大學。
劉宗瑞在總結自己圓夢清華經驗時說,名校意識始終指引著自己的高中生活,在一高只有「志存高遠、敢為人先」,才能勇立潮頭、笑傲清北。
他介紹說,當對名校的渴望強烈到一定程度時,生活中的各種因素,無論是主觀因素還是客觀因素都會向我們傾斜,整個世界都會為你讓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你都不知道這好運氣是從哪裡來的,實際上根源就在你的內心。劉宗瑞同學就是這樣「宗學正心」,最終贏得「瑞氣臨門」。
勤奮刻苦。清北名校,從來不是僅僅靠聰明就可以圓夢的,至少12年的學習歷程,浸透了太多的淚水、汗水乃至血水,天道酬勤,勤能補拙,從來不是空話。每天凌晨四點的科比也許有些誇張,但「勤奮刻苦」才能充分詮釋你的天賦。
劉宗瑞同學在臨潁一高的四個春秋里,不分冬夏,來的最早的有他,走的最晚的有他,問問題最多的有他,虛心接受教導的有他,課堂積極發言的有他,及時反思總結的有他等等,一個志考清北學生的必備品質——勤奮刻苦,從進臨潁一高的那天起,他一直用行動踐行著!功不唐捐,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是最好的證明!
在日常忙碌緊張的學習中,劉宗瑞懂得如何調節、把控自己的學習節奏。具體操作中,他既從宏觀著手,釐清一個月內為實現目標所需解決的問題;同時又在宏觀的基礎上制定微觀計劃,具體到六個學科的合理搭配,具體安排,甚至於每天哪個時段背什麼學科知識最有效率、哪個時段做什麼學科試題最有效果等都有明確安排。
與此同時,學科的學習訓練也和高考時間合拍,上午多安排語文、理綜的學習,下午多安排數學、英語的學習。另外,還為自己保留一點「彈性時間」,一方面便於拓展閱讀、總結反思,一方面便於應付突如其來的變化。
品行優良。要想成材,必先成人。對一個學生來說,天資聰穎固然重要,但非智力方面的優異更顯得可貴,比如誠實謙遜的品行,積極樂觀的精神,樸素節儉的習慣,融洽和諧的人際關係等等。
劉宗瑞同學出身普通的教師之家,具有誠實踏實、沉著執著、吃苦肯乾的精神品質。他自考上臨潁一高後,一直是全年級最優秀的學生之一,可他從來不因此驕傲浮躁、輕狂張揚,而是仍保持著誠誠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學習的一貫態度。
學校培養,重在精準指導
科學指導。以鞏海生校長為首的學校領導班子,在對尖子生的培養方面,一直以來都非常注重頂層設計,科學指導。學校先對尖子生的人格特徵、思維品質、自我認知、知識結構、自主學習等方面進行精準把脈,然後制定個性化的培養方案,進行分類指導。
在尖子生實際培養過程中,既注重「抓基礎、重鞏固」,又注重「強規範、穩提升」;既通過身體鍛鍊砥礪意志品質,又注重精神鼓勵煥發生機活力;既注重科學的學習方法指導,又注重宏志班學生「六個特別」(特別有禮貌、特別有志氣、特別守紀律、特別有作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的意志品質教育。在這樣的科學指導下,劉宗瑞同學宗學正心,瑞氣常臨。
精雕細刻。尖子生所在班級的任課老師,從目標引領、激情氛圍、心理特徵、學科特點等方面著手,依託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進行準確掌握,採取個性化措施,對症下藥,精雕細刻。
宏志班作為培養尖子生的一個班集體,擁有一個以班主任為核心的教師精英團隊至關重要。只有班主任把六個學科的任課教師擰成一股繩,分工協作,默契配合,形成一個精英團隊,才能有效提高尖子生的整體水平。
在這樣一個精英團隊的帶領和指導下,劉宗瑞同學受到了班主任兼語文科任教師牛剛的寬嚴並濟的管理,得到了數學教師崔俠平的諄諄教誨,贏得了英語教師趙永茂的不吝讚譽,通過了物理教師李占興的魔鬼訓練,聆聽了化學教師賈曉靜的春風化雨,獲得了生物教師齊玉平的悉心栽培。
劉宗瑞圓夢清華後,流下激動的淚水說:「沒有陪伴我一千多個日日夜夜的這些精英教師,就沒有我夢圓清華的今天!」
競爭氛圍。我們常聽到一句話:打敗自己的不是對手,而是自己。然而,誰又能否認競爭對手的存在,會刺激你激發潛能,鍛造最好的自己!
劉宗瑞同學自進入一高以來,無異是優秀的,但只有在一個優秀的群體中的優秀才是真正的優秀,而宏志班就是優秀群體的強大存在,競爭氛圍在高三更加白熱化!和最優秀的對手共舞,在競爭中才能盡顯英雄本色。
家庭助力,看全家總動員
家庭和諧。孩子最早的老師是父母,孩子最早深受教育、形成良好習慣的場合是家庭。如果一個家庭家風敗壞、家庭關係混亂,那麼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也很難獲得更好的發展,甚或走上歧途。
而劉宗瑞同學有幸生活在一個家風純正、家庭關係和諧的環境中,形成了與人為善、孝親敬長、獨立思考、自信自強的精神品質。
劉宗瑞同學介紹說,他家家庭成員關係和諧,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一家5口,房間不大,卻其樂融融;父母作為教師,雖然很忙,但都很關懷體貼爺爺奶奶,讓爺爺奶奶盡享天倫之樂,潛移默化之中,他也深受影響。
劉宗瑞還說,父親是一家之主,但從不獨斷專行,而是民主集中,然後拍板行事。父親做事一切為孩子著想,對孩子的想法非常尊重。
父親常說,最好的孩子教育,不是你把孩子緊攥在手裡,而是學會適時放手,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孩子學會遇事不逃,主動思考。
言傳身教就是最好的教育,想到高中幾年來,父母兩人騎著電車風裡來雨里去地給他送飯,他哽咽了。
在這種家風環境成長起來的劉宗瑞同學就是這樣的謙遜、孝順、敬長、自信、樂觀,看看他似有靦腆的微笑,你就知道,今天成就劉宗瑞圓夢清華的原因,少不了家風的影響,父母的默默付出。
氛圍寬鬆。劉宗瑞家有著良好的家風,和諧的家庭關係,同時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也是絕不是唯分數論。進入高中以來,考試增多,成績起伏也是常有的事,如果孩子成績一有波動、考差,就批評、指責,做父母的心慌、沒著沒落的,那麼孩子很難正視的學習成績、心理狀態,而教育的效果往往是會起反作用的。
劉宗瑞家長的做法是,不在孩子面前過分強調分數和排名,引導孩子反思自己學習的得失、心態的變化,正視學習與考試的關係,樹立自信,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和孩子一起探討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引導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劉洪輪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比起分數,我們更看重的是孩子的抗壓能力、身心健康、快樂學習、獲取知識和攻克難關的幸福感等等。正是在這樣寬鬆的教育環境氛圍下,劉宗瑞同學最終贏得了高考,圓夢了清華。
教育理念。劉宗瑞同學被清華錄取後,他的父親劉洪輪老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談到自己的教育之道,說:「教育孩子成才的方法有很多,孩子的成才軌跡也不盡相同,但我認為一個優秀的孩子應該做到三好:一是思想好,二是身體好,三是學習好。」
據劉洪輪介紹,一直以來,他把宗瑞的思想教育放在了首要位置,而把學習放在了末位,他從來沒有強制要求過宗瑞一定必須考上清華。
他解釋說:「只要孩子是善良的,能分辨是非,他的道路無論怎麼選擇,我都支持!」而如今,劉宗瑞圓夢清華,也是對其父親教育理念的最好的印證和回報。
我是「龔老師說教育」,專注教育,分享教育故事,歡迎關注!
圖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