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牆灰瓦的房屋整齊排列,門前水泥路面乾淨整潔,菜地里泡泡青綠油油,大棚內朵朵香菇小傘般撐開……1月12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隨州市曾都區洛陽鎮張畈村易地搬遷安置點,一幅和諧的富民生活圖景躍然眼前。
貧困戶羅安炳兩年前搬進新家。走進羅安炳家,一層半樓房,三室一廳,寬敞明亮,村裡統一發放了分類垃圾桶,還分了菜園子。
「我以前到洛陽集鎮要走5公里山路再坐班車,現在出門走100米水泥路就能坐上車,看病、買東西都很方便。」說起新家,羅安炳連連稱讚。
搬出來是手段,穩得住、富起來才是硬道理。去年,張畈村組建富民香菇合作社,投入資金17萬元,建設26個香菇大棚,覆蓋易地搬遷貧困戶,合作社墊資發放香菇袋料,貧困戶自主種植、管理,合作社統一回收香菇。
羅安炳分到2000棒袋料香菇,今年產量不錯,預計純收入6000元。合作社活兒多時,他還報名務工,一天70元工資,幾個月下來,有了4000多元勞務收入。
張畈村還給羅安炳安排公益性崗位,負責村級公路、「印象鄉村」示範點衛生保潔,一個月400元工資。算算一年的收入,他樂呵呵地說:「以前住在山上,一年下來只夠兩人『糊嘴』,現在不僅住得安心,家門口就能打工,還可以照顧老伴,真是感謝黨的好政策。」
羅安炳是曾都區易地搬遷扶貧的一個縮影。為確保每個搬遷戶做到「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安居與樂業並重,搬遷與脫貧同步,該區合理謀劃香菇種植、香豬養殖等產業,實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運行機制,幫助貧困戶在產業鏈上增收。同時,因地制宜、因戶施策,精準實施幫扶措施,安排貧困戶參與光伏扶貧項目,組織有勞動能力的人外出務工,安排公益崗位等,確保每個搬遷戶有1至2個扶貧項目。
截至目前,該區246戶606人易地搬遷扶貧建設、入住任務已全部完成,均落實扶貧產業項目或政策兜底措施。
來源:湖北日報記者趙良英、通訊員熊曉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