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壽
一民族之藝術,即為一民族精神之結晶。故振興民族藝術,與振興民族精神有密切關係。
世界的繪畫可分為東西兩大統系,中國傳統繪畫是東方統系的代表。
每一個國家民族,應有自己獨立的文藝,以為國家民族的光輝。民族繪畫的發展,對培養民族獨立、民族自尊的高尚觀念,是有重要意義的。
我相信,今後的新中國畫,一定會在不遠的時間中,蓬勃而且美麗地長成。
揚長避短。若以己之短、步趨人之長,久之,恐失己之長耳。民族藝術之前途,不可不注意於此。
蓋吾國文字之組織,以線為主,線以骨氣為質。由一筆而至千萬筆,必須一氣呵成,隔行不斷,密密疏疏,相就相讓,相輔相成,如行雲之飄渺於太空,流水之流行於大地,一任自然,即以氣行也。氣之氤氳於天地,氣之氤氳於筆墨,一也。故知畫者,必知書。
中國人從事中國畫,如一意摹擬古人,無絲毫推陳出新,足以光宗耀祖者,是一笨子孫。中國人從事西畫,如一意摹擬西人,無點滴之自己特點為民族增光彩者,是一洋奴隸。兩者雖情形不同,而流弊則一。
有至大、至剛、至中、至正之氣,蘊蓄於胸中,為學必盡其極,為事必得其全,旁及藝事,不求工而自能登峰造極。
藝術為人類精神之結晶,又為人類精神之食糧。
藝事可求師於千年百世之前,可求知於千年百世之後。
1962年潘天壽與郭沫若相聚於杭州,切磋畫藝
美有如火之熱情,美有冷靜之頭腦,美有冰雪之聰明,美有自由之規律,美有無邊之真誠,美有極端之善意,美有至樂之境域。
無靈感,即無創造。無技巧,即無繪畫。故靈感為繪畫之靈魂,技巧為繪畫之父母。然須以氣血運行而生存之,氣血者何?思想意識是也。畫事須勇於「不敢」之敢。
藝術之常,源於人心之常;藝術之變,發於人心之變。常其不能不常,變其不能不變,是為有識。常變之道,終歸於自然也。
畫事源於古,通於今,審於物,發於學問品德,輒能不落凡近矣。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是做人之道,亦是治學作畫之道。
名利之心,不應不死,學術之心,不應不活。名利,私慾也,用心死,人性長矣。畫事,學術也,用心活,畫亦活矣。
中國畫以意境、氣韻、格調為最高境地。
藝術有其真、善、美之最高境地,然此全從真實之現有世界而來。故不通世務、不明人情物理者,不能踏入其堂奧。
老子曰:「治大國,若烹小鮮。」作大畫亦然。反之作小幅,須有治大國之精神。
治學,一勤勉,二終身不輟,三志趣高遠,四著眼須空闊,五虛心以求多見多聞,六有獨立精神而不依賴,七做人態度要樂觀向前。
潘天壽為學生示範指畫
野戰,須以霸悍之筆出之。
畫須有筆外之筆,墨外之墨,意外之意,即臻妙諦。
畫事難於用繁,尤難於用簡。簡之可貴,在於純煉。須老辣慎密、跡簡意遠,方為上品。
筆墨取於物,發於心;為物之象,心之跡。
民族遺產,是發展我們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化的因素。因為我們的現實主義,是中國民族的現實主義。
濕筆取韻,枯筆取氣。然太濕則無筆,太枯則無墨。
吾國繪畫,以筆線為間架,故以線為骨。骨須有骨氣;骨氣者,骨之質也,以此為表達對象內在生生活力之基礎也。故張愛賓云:「骨氣形似,皆本於立意,而歸於用筆。」
用筆忌浮滑。浮乃飄忽不遒,滑乃柔弱無力,須筆端有金剛杵乃佳。
墨非水不醒,筆非運不透,醒則清而有神,運則化而無滯,二者不能偏廢。
舍取,必須合於理法,故曰:舍取不由人也。舍取,必須出於畫人之藝心,故曰:舍取可由人也。懂得此意,然後可以談寫生,談布置。
20世紀50年代潘天壽與國畫系學生 攝於杭州景雲村寓所
置陳布勢,要得畫內之景,兼要得畫外之景。然得畫內之景易,得畫外之景難。多讀書多行路,多看古名作,自能有得。
畫事之用筆,起於一點,雖形體細小,須慎重從事,嚴肅下筆,使在畫面上增一點不得,少一點不成,乃佳。
對物寫生,要懂得神字。懂得神字,即能懂得形字,亦即能懂得情字。神與情,畫中之靈魂也,得之則活。
毛筆畫,筆到易,意到難。指頭畫,意到易,指到難。故指頭畫,須注意於意到指不到之間。
東方繪畫之基礎,在哲理;西方繪畫之基礎,在科學;根本處相反之方向,而各有其極則。
藝術與科學不同。藝術在求各民族各個人特殊精神與特殊情趣之貢獻,科學在求全人類共同應用效能之增進。
學術須先研究而後批評,方不失批評之價值。近時風氣,專喜批評,不加研究,是學術精神頹廢之表征。
練筆在課堂,取材在自然,立意在心上(思想)。
荒山亂石間,幾枝野草,數朵閒花,即是吾輩無上粉本。
做人一定要老實,實事求是。但畫畫不能太老實,否則就沒有藝術性。
1963年潘天壽給國畫系花鳥班學生上課
畫畫要用眼,又要用心。西畫用眼多,中畫用心多。
誰有創造,誰就能在歷史上占一席之地;誰沒有創造,誰就會被歷史淘汰。所以,你們不要以學像我為滿足。
要記住:藝術的重複等於零!
古人云:藝者,德之華。藝專學生,一須求技巧學問之長進,二須求道德人格之建立,方可望成一真正之藝術家。
畫貴自立。
畫宜有清峻之氣,古樸之風,天真之美,自然之神,雍容華貴而入大雅之堂;不可有躁氣、土氣、作氣、甜俗之氣。
既貴有所承,亦貴能跋扈。
藝術是自我,亦是他我。
畫格,即人格之投影。故傳云:士先器識而後文藝。
畫事不須三絕而須四全。四全者,詩、書、畫、印是也。
1964年潘天壽在杭州華僑飯店作大畫
文與可畫竹,胸中先有成竹,治印亦須胸中先有成印。
不讀書,不了解中國文化,就不知道什麼是中國畫傳統。
從根本上來講,藝術家仍然要憑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情感來作畫,不作造化的奴隸,而要造化在心,變化在手,能察自然變化之神奇,有化天地萬物之手段。
畫事須有高尚之品德,宏遠之抱負,超越之見識,厚重淵博之學問,廣闊深入之生活,然後能登峰造極。
山無雲不靈,山無石不奇,山無樹不秀,山無水不活。
各民族、各地域、各流派之藝術,有同有不同。同者,人類之本性、藝術之本質;不同者,環境之相異、傳習之相殊。故藝事,須在同中求不同,不同間求同。
附20幅精品
貓石芭蕉圖/50年代設色、指墨/ 237.5×120cm
焦墨山水圖軸/中國畫/183.3×66cm/1953
松梅群鴿圖/中國畫(指墨)/177.2×286cm/1950年代
國色年年歲歲春圖/115.5×54.2cm/1959年
八哥崖石圖/中國畫/261×143cm/1962
碧桃楊柳圖/1962年設色/177.5×48cm
鷲鷹磐石圖/中國畫/161.7×123.9cm/1960年代
墨梅圖/60年代/紙本指墨/76×42cm
青綠山水圖/中國畫/69×54cm/1962
夏塘水牛圖/中國畫(指墨)/142.7×367cm/1960年代
雁盪花石圖卷
雨霽圖卷/中國畫/141×363.3cm/1962
無限風光圖/1963年/設色、指墨/361×132cm
小龍湫下一角圖/中國畫/107.8×107.5cm/1963
暮色勁松圖/中國畫(指墨)/143.1×345cm/1964
雄視圖/中國畫(指墨)/347.3×143cm/1960年代
豐收圖/49.5×37.2cm/1652年
文藝工作者訪問貧僱農圖/42×46.3cm/1950年
江南春雨圖軸/85.8×77.2cm/1953年
春塘水暖圖軸/249×102cm/196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