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山西萬榮閻景的李家大院始建於清道光年間,整體建築為二進式、三進式北方四合院,又因李家後人留學英國,娶英國女子為妻,部分院落呈現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藝術特點,是全國眾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居之一。
李家大院現有楹聯300餘副,既有舊制楹聯,又有今人佳作,滿院楹聯匾額,異彩紛呈。單是景區大門處懸掛的一副巨聯就言簡意賅地道出了李家大院的精髓———「善」。
李家大院私塾院月亮門南邊有一副磚雕聯,不知什麼原因被毀壞,現為殘缺聯,即:
知乎天
止也吉祥室
好多人對它很感興趣,試圖將它補全。我們從中選了六副對聯品賞。
1.
知乎天地心守一;
止也吉祥室生白。
山西 馬臻榮
這一副依據門額上「深藏若虛」補 出。道家的創始人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家講「抱元守一」。可見「一」是天地的根源,即人們稱之為元炁的東西。
上聯可理解為,懂得天地間的大道理就應該堅守心中的元炁。
下聯出自道家的另一位創始人莊子。《莊子·人間世》有「瞻彼闕者,虛室生白」的句子,《 淮南子》也有「虛室生白,吉祥止也」。「虛室生白」字面意思是,「空虛的室內,太陽的白光照進來」。止是靜止,「吉祥止也」的字面意思是「寧靜吉祥」。下聯可理解為:「心中虛靜,一心向善,則純白獨生。」上下聯總起來可理解為:若能心無雜念,專心致志,則蓬 蓽生輝,吉祥寧靜。
2.
知乎天地善為本;
止也吉祥室有餘。
山西 張剛忍
這是依據中華民族的原始基因「善」補填。認為「善」是羔羊之德,意思是說,羊這種動物,你抓它作為見面禮,它不叫;殺它,它不 號;吃奶時一定要跪著。生於世間則守禮,面對生死則取義,這就是羔羊的品行啊!可見創造「善」字時,老祖先講的是羊的品行。禮在舊時指典章制度,義在舊時指不要利益,不取回報。守禮、取義是羊的品行,是善字的本質屬性。古代對官員的底線要求是:群不失類,行不阿黨,節儉正直,德如羔羊。善是生生之德,是讓生命得以生長,得以發展;善是經商樑柱,道義基石。大凡商貿繁華的背後,不是利益的組合,而是信仰的召喚。《易經·坤·文言》曰:「積善人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人家,必有餘殃」。
上下聯的意思是,天地間是以善心善行為本的,只要常存善心,多行善事,後世一定有享不盡的福。
3.
知乎天命家知知;
止也吉祥室止止。
山西 屈殿奎
這是依據《 論語》《莊子》的話語補填。
也有人懷疑原聯不是七字,補為非七字聯。
4.
知乎天地胸懷日月;
止也吉祥室有麒麟。
江西 周明燦
5.
知乎天地間,千秋傳授;
止也吉祥室,萬象包羅。
湖南 吳賢邁
上聯為:天地間的知識都可以認知,並千秋萬代傳授下去。下聯為:私塾院這一吉祥室內,深藏著包羅萬象的知識。「止」有居住、棲息、留住之意,這裡可引申為「儲藏」。「止」也有古文觀止、嘆為嘆止之意,只有虛懷若谷,才能包羅萬象,這也是一種人生境界。全聯對仗工整,音韻和諧。「乎」和「也」是文言虛詞組對,「天地」與「吉祥」「傳授」與「包羅」既自對又互對,「千」與「萬」為數字對。「知」「止」二字還含有「知止」「常止」這個意思。
6.
知乎天地廬,有容乃大;
止也吉祥室,無殆而安。
湖南 劉兆三
上聯是從李家大院之「大」聯想到「以天地為廬,明月為燈之『大』。」斯誠「大」矣!大有何用?曰:「大乃有容,有容乃大」,就是說,在私塾院學習的孩子應知道,天地再大,也沒有人的胸懷大。教育孩子要對人對事有所包容,寬宏大量,要有胸懷天下的大志。
下聯意思是,通向私塾院的教育是吉祥的。這裡的「止」是靜止和停止的意思,知止則不殆,為之安矣,安自吉祥。
這副殘缺聯耐人尋味的地方是,上下聯的開頭第一個字,「知」和「止」。朱熹有言:「止者,所當止之地,即當善之所在也。知之,則志有定向。」知止是成功和失敗的分水嶺,守住道德底線,不越法律紅線,便可築牢成功的圍堰。知止的關鍵在於清醒,意念清醒才能克制私慾、從不逾矩,志向清晰才會志之所驅、不受干擾。
《道德經》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清代學者周希陶修訂《 增廣賢文》釋其言云:「知足常樂,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這裡的止就是停止的意思。知止,即「有悖道德之事應知而即止」。這句話是教育人們凡事要知足,要經常調整自己的心態,防止人性貪婪的弱點迸發,任何時候做任何事都要把握一個度,要適可而止,心中有度,懂得節制慾望,控制本能。「知止」意味著心中有 界 有戒,做事有分寸。這樣,才能讓自己的一生無辱、不恥。
可見,「知止」二字反映了院主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刻在自家院內,是希望子孫們在安享大自然所賦予的一切的同時,要懂得適可而止,切不可無限制地滿足自己的貪慾。越是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社會,我們越應該靜心思考「知止」二字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