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寶寶體檢,這項檢查和測身高體重同樣重要,關係到寶寶大腦發育

2019-08-18     呵呵媽聊育兒

定期體檢是每個寶寶的必經之路,在寶寶兩歲之前,都需要按時到醫院進行體檢,特別是在寶寶6個月之前,幾乎需要一個月體檢一次,每次體檢的時候,除了內科、口腔、耳鼻喉、視力、聽力、行為發育等綜合項目的檢查,醫生還要對寶寶的身高體重等生長情況進行評估。

在體檢中,有一個項目是每次必檢卻又最容易被家長忽略的,就是測量寶寶的頭圍。每次測完身高體重後,醫生都會用軟尺測量一下寶寶的頭圍,然後再摸摸寶寶的囟門,將數據記錄下來,很多家長卻不太清楚這項檢查的幹什麼的,有什麼意義?

  • 測量寶寶頭圍的意義

寶寶在生長過程中,頭圍發育的大小和寶寶的大腦發育情況有著密切的關係。從寶寶還是個胎兒開始,神經系統就是發育最快的部位,所以寶寶從還在媽媽肚子裡一直到出生後,都是腦袋比較大,雖然整體外觀不太協調,卻對寶寶的發育有著重要的意義。

尤其對於2歲之前的寶寶來說,頭圍和身高體重一樣,都呈現著快速增長的趨勢,頭圍增長情況也預示著寶寶的大腦發育情況,所以測量頭圍是監測寶寶健康必不可少的一項。

  • 怎樣測量寶寶頭圍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除了關注寶寶的身高體重、行為能力等方面,也可以定期測量寶寶的頭圍,作為寶寶生長發育曲線的記錄。

我們可以準備一條軟尺,讓寶寶或坐或平躺,將0刻度對準寶寶兩側眉弓相連的中心點位置,軟尺貼著寶寶頭皮,將軟尺逆時針地繞著左眉弓上方、左耳上方、腦後枕最高點、右耳上方、右眉弓上方,繞一周後回到中心位置,看交叉點的數據進行記錄。

注意測量時選擇寶寶情緒安靜的時候進行,軟尺拉平不要彎折,手勢不要過緊或過松,如果數據不準確可以多測量幾次以減少誤差。

剛出生的寶寶,頭圍一般在34cm左右,在出生前一年增長最快,大約可以增長12cm左右,到一歲時可以達到46cm,一歲以後增長速度放緩,每年增長2-3cm,到5歲時,可達到50cm左右,具體可以參照寶寶頭圍發育標準表進行參照。

  • 頭圍過大或過小,家長都需留意

很多媽媽會問:既然頭圍從頭圍的增長可以看出寶寶大腦的發育情況,那麼是不是頭圍越大寶寶就越聰明呢?而且很多地方都有這樣的說法:頭大說明腦容量大,大頭兒子更聰明。

其實這個想法是不對的,排除了遺傳因素之外,如果寶寶頭圍超出頭圍標準太多,並且在短期內還在快速增長,就需要考慮是不是由疾病引起的了。比如腦積水、顱內病變、巨腦症等疾病,都會引起寶寶頭圍過大。

而有些媽媽在檢查過程中,會發現寶寶頭圍較小,如果寶寶吃睡正常,抬頭、翻身、坐、臥、爬、站、立等大動作都跟得上同齡寶寶,只是短期內頭圍增長變慢,就不用太過擔心,繼續留意觀察寶寶生長曲線就行;如果寶寶頭圍低於頭圍標準太多,且其他方面發育明顯落後太多,發育太過遲緩,則應該警惕寶寶是否大腦發育不全或者存在小頭畸形等疾病。

溫馨提示:由於每個寶寶遺傳基因、生長曲線不同,頭圍大小會有一定差異,媽媽在注意到寶寶頭圍異常的同時,還應該結合其他情況:如面部特徵、身高體重發育、動作、智力的發育以及精神狀態等進行綜合判斷,如有異常,需要及時諮詢專業的兒科醫生。

如果你覺得本文對你有幫助的話,歡迎收藏,評論,或轉發、分享讓更多的朋友看到。如果有其他育兒問題,可以點擊關注呵呵媽,更多育兒知識持續更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QK952wBJleJMoPM3R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