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 | 除夕逛花市,四處派利是,廣州人過年也太有型了

2020-01-15     那一座城

臨近年關,平時默默搬磚的廣州人即將開始一場狂歡。

親身參與一次過年的狂歡,你絕對會改變對廣州人「低調實在」的認識。

他們的「型」,會讓你大吃一驚。

01 過年不行花街,怎麼夠型?

北方的除夕夜街頭,幾乎是空無一人的。

大年夜,當然是全家吃完年夜飯,聚在沙發上一起看春晚。

但春晚是什麼?趙本山在講什麼?觀眾在笑什麼?

廣州人表示一頭霧水。

在廣州,人們吃完年夜飯,紛紛出門。

年卅晚,當然是行花街啦!

廣州荔灣迎春花市。圖/圖蟲創意

春晚也就30多年,而廣州人在除夕夜出門「行花街」,已經有百年歷史。

從大年二八開始的花市,是廣州人過年的狂歡,除夕夜,就是狂歡的頂峰。

行花街買花,買的是花,更是好意頭。

買了年桔就有「吉」,買了銀柳,銀子就能「留」。

過年最常見的年桔。圖/城君

你買棵桃花,希望宏圖大展,你媽媽偏要說,不,你更需要桃花運。

就連一個平時都不會買的小風車,因為被賦予了「轉運」的好意頭,就莫名成了廣州小朋友逛花街的神器。

總之,花市是個神奇的存在,這裡能滿足人們各種花式願望。

哪怕是抗戰時期,日本的飛機在天上飛,人們依舊穿戴整齊,全家老小上街買花。

1955年的廣州春節花市長達數里,市民們在花市上選購含苞待放的吊鐘花。圖/CICPHOTO

文革時期,官方停辦花市,但芳村還有自辦的「花墟」,不用大張旗鼓,照樣可以讓廣州人過年在花市中揮霍春光。

畢竟,唔行花街,唔算過年。

余秋雨《文化苦旅》:「我想,內地的人們過春節,大多用紅紙與鞭炮來裝點,那裡的春意和吉祥氣,是人工鋪設起來的。唯有廣州,硬是讓運花車運來一個季節,把實實在在的春天生命引進家門,因此慶祝得最為誠實、最為透徹。」 圖/圖蟲創意

但這個民眾參與度極高的迎春花市,曾經申報國家非遺卻落選了。

有人分析,沒有明確具體的傳承人可能是原因之一。

誰說沒有?去年有540萬人次參與廣州迎春花市,花市簡直是全民傳承,每個廣州人都是傳承人。

02 諧音梗玩得溜,夠型

廣州人夠「型」,每個好吃的美食,還得好「說」。

過年離不開三寶:蔥、蒜、生菜。

這可不是要炒蒜蓉生菜,蔥是「聰明伶俐」,蒜是「順順利利」,而生菜還必須帶根,這樣才能「生財」。

廣州人過年的餐桌上,必定會見到一盤「硬菜」——髮菜炆豬手,吃了「發財就手」。

主食要來各種糕,馬蹄糕、蘿蔔糕、年糕,寓意著步步高升。

吃貨不可怕,就怕吃貨有文化。

廣州人過年,家家最少不了的,是煎堆和油角。

很多人小時候盼過年,除了滿天的煙花鞭炮,最喜歡的就是看奶奶在油鍋前炸煎堆和油角了。

開油鑊炸油角,是老廣家裡過年前的必備「節目」。圖/圖蟲創意

用糯米粉、芝麻、花生碎等糧食炸出的煎堆,表皮香脆,內心軟糯。

廣東傳統煎堆有實心煎堆,也有空心煎堆。圖/圖蟲創意

油角酥脆,油而不膩。

油角形狀像錢包,鼓鼓囊囊。圖/圖蟲創意

用廣州話說,煎堆碌碌(碌,廣州話「滾動」),金銀滿屋。

油角彎彎,家財百萬。

吃什麼東西,都要「參考」粵語發音,在廣州過個年,簡直是考了個粵普考試十級。

不光好意頭要說要吃,還要注意避免做些不吉利的事兒:不能買鞋,因為鞋是「唉」,不能買書,書是「輸」……

操一口塑料普通話,在廣州過年全不怕。

這些話語上的儀式感,都寄託著廣州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03 派利是夠「大方」,夠型

要說買年花和吃吃喝喝只是對家人的講究,那廣州人的實在勁兒,在拿著那一沓紅紙出來的時候達到巔峰——派利是。

利是,也就是紅包,但利是就意味「利事」和「利市」。

看吧,又來了。

廣州人派利是,是一場大規模的社交活動:長輩給晚輩,老闆給員工,已婚的給未婚的。

所以,最開心的就是晚輩的未婚員工。

在珠三角,不少網際網路公司的開工日更是成了全國一景。

經過春節的滋養,紅光滿面的程式設計師們歡聚一堂。

一邊七嘴八舌地交流著相親、育發、抓BUG的心得,一邊排隊等著老闆派利是。

幾千人排著長隊,甚至有人凌晨3點就來排隊,場面堪比春運。

除了老闆,每一個結了婚的同事,都是「逗利是」的目標。

只要準備一句萬能的「恭喜發財」,就能換來一封封紅包。

雖然大多是五塊十塊,但經不住數量多,少的十幾個,多的上百個,恐怕是一年中見到現金最多的日子了。

這麼看來,廣東絕對是對單身狗社畜們最友好的地方了。

廣州人的實在,是雖然穿著40元的T恤和20元的夾腳拖,但派起利是來,毫不手軟。

哪怕只是點頭之交,也願意給封利是,討個好意頭。

很多大型小區的保安、保潔人員,還有餐廳的服務員,過年時都會收到幾千塊的利是。

就像老廣州人派利是時常說的一句話:紅紙一張,利利是是。

意思是送個祝福,並無多大花費,就圖個事事順利。

人們並不在乎利是封里錢的多少,更在乎的是那張紅紙,那種年味風俗。

在他們看來,生意歸生意,民俗歸民俗,春節主要講的是祝福,人情味比金錢味更重要。

04 有型,也夠潮

你以為廣州人只看實在,不懂潮流?那你就錯了。

白馬服裝市場幾乎決定著半個中國的著裝潮流。

這些年越來越火爆的廣美畢業展,也破圈火到了年輕人之中。

2019年廣美畢業展上的粵劇作品。

甚至近些年也可以線上VR、AR逛花市,過年的新花樣層出不窮。

前段時間,大眾汽車在廣州和深圳舉辦的「廣東藝術展」,也著實火了一把。

他們聯手廣東五位藝術家,嘗試從不同的視角詮釋:廣東到底多「有型」?

在廣州話里,「型」意味著夠帥夠潮,夠與眾不同。

正是基於大眾汽車對廣東市場的深刻理解,才有了這麼一場有型的藝術展。

溫綺雯聯手CC,用紙張做成了雕塑,平凡溫和的材質,變得璀璨而有力量;

Lok Ng聯手朗逸,在「動」字飄逸的11個筆畫之間,展現靈動有趣的書法之美;

黑一烊聯手途銳,用馳騁山嶽的衝擊力,向廣東勇於突破的探索精神致敬;

看上了探岳的MeeWONG,則選擇《山海經》,在因海而興的廣州,用畫作匯聚了澎湃的浪潮和各種海洋生物;

陳英傑則聯手途岳,將中國水墨畫和美式塗鴉相結合,釋放了一條火焰巨龍,就像廣東這個開放和包容之地,不同的文化熱烈碰撞出有「型」的火花。

春節臨近,還有更潮的玩法在等著你。

大眾汽車把型酷的藝術品,變成了超酷的個性拜年型卡,只要點擊文末「閱讀原文」,上傳一張原創照片,玩轉藝術濾鏡,保存即可變成一張極具藝術風格的隨機拜年「型」卡。

好生活有幾型?大眾汽車告訴你,有10型。

集齊10張「型」卡,雖然不能召喚神龍,但絕對能讓你在一眾模板拜年祝福中脫穎而出。

今年個性拜年,就靠它了!

不論是藝術氣息十足的展覽,還是人人可參與的型卡拜年,都是大眾汽車將汽車文化融合地域文化的一次探索和嘗試。

華麗觀感的背後,本質是藝術家對本土文化的理解和表達。

而大眾汽車很好地作為載體和傳播者,跨越山海,為本土文化開疆拓土。

有型,不是著裝多麼時尚,不是造型多麼標新立異,而是知道自己的與眾不同,並勇于堅持這種與眾不同。

身處改革開放的前沿,廣州始終很「型」:堅持自我,本身就是一種與眾不同。

廣州的型,是過年熱鬧非凡的花市,是滿載著好意頭的美食,是不攀比重人情的利是。

如果你是本地人,回家吧。

日復一日的工作很累,但喝到家裡的一碗湯,你就知道人間還挺值得。

如果你還在猶豫是否歸鄉,留下吧。

奮鬥了一年的城市,還沒好好生活過吧?在這麼有型的城市,過一次有生活的年。

今年的你,一定會很型。

廣州天河迎春花市。平日燈火通明的寫字樓都關了燈,該好好休息一下了。圖/圖蟲創意

版權聲明: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作者 / 城君

· END ·

-廣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Pxsq28BUQOea5OwUMx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