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許沒理解標題里「儂撒晨光再來」,
這是上海話「你什麼時候再來」。
但你一定聽得懂這句:
這句話,5個字,
卻包含著複雜的情感,
既有上海人的自豪與歸屬,
也有其他城市對上海的誤解與隔閡。
你也許從未踏足上海,
但這並不妨礙你對這座城市形成某種印象。
從張愛玲到王安憶、六六,
從《上海灘》到《蝸居》、《歡樂頌》,
我們看到的,
是它的華麗、現代、洋氣、小資、腔調……
我們聽說的,
卻是它的市井、冷漠、小氣、傲慢、排外……
你也許能列出100條不喜歡這個城市的理由,
但你卻會忍不住要借一次
或旅行或出差或過境的機會,
去感受一下這個多元得有些複雜的城市。
「魔都」的魔性,恰在於此。
我們無力為某個城市「帶鹽」或正名,
只能選擇一些我們認為值得體驗的
街道、景致、小店,
讓你更好的「遇見」這座城。
長樂路在舊上海叫蒲石路,一條有人物,有故事,有歷史的路。
從文人到政客,從汪精衛到張愛玲、錢鍾書,這些名字都曾經和這條蒲石路密切的聯繫過。道路上的老洋房和梧桐樹,讓長樂路在今天,依然充滿了情調和故事。
福州路被譽為「中華文化第一街」,散布有上海書城、古籍書店、上海外文書店等多家大型書店。1998年12月30日,福州路465號矗立起一幢設施先進、中西合璧、典雅宏偉,具有世界一流水準的超級書店——上海書城。
福州路還是一條美食文化街,擁有像杏花樓、老正興、老半齋等許多家喻戶曉的中華老字號美食品牌。
對了,沿福州路往東一直走到外灘,
馬路北側就是外灘最雄偉壯觀、
最具歷史價值、最具藝術觀賞性的建築
——外灘12號。
這座曾被譽為「從蘇伊士運河到白令海峽
無可超越的商業建築」,
如今是浦發銀行總行。
如果你來,
千萬不要因為森森鐵門就止步於外,
歡迎你隨時走進來,穿越一個世紀。
蘇州河,長江支流黃浦江支流吳淞江上海段俗稱,民間一般認可的河段是:起於上海市區北新涇,至外白渡橋東側匯入黃浦江。有時也泛指吳淞江全段。
蘇州河沿岸的優秀建築不計其數,這些樓群臨水而立,被稱作「連雲樓閣」。「萬國建築博覽會」並非外灘所專有,蘇州河也是如此。
南京路是上海開埠後最早建立的一條商業街。
東起外灘,西抵靜安寺,全長5.5公里,是上海最繁華的馬路之一,南京東路的傳統與南京西路的現代交織,串聯起外灘、和平飯店、步行街、人民廣場、上海美術館、上海大劇院、靜安寺等眾多景點,以及不勝枚舉的商場,百年老街依舊煥發著別樣的魅力。
對於不少人來說,外灘是全上海最浪漫的地方。黃浦江的一邊是繁華的陸家嘴金融中心,另一邊則是充滿歷史感的萬國建築群,新舊交融,最是迷人。以此為背景醉擲千金,將魔都迷離之夜體驗到極致,魔都的燈紅酒綠,都在這裡!
外灘的上海和平飯店是一家著名飯店,被看作是上海老飯店的經典。特別是它的屋頂花園被海內外人士譽為是「上海最浪漫的地方」。
在這個「上海最浪漫的地方」,常年活躍著一支名聞遐邇的爵士樂隊的身影。這支爵士樂隊就是在全世界都很出名的上海和平飯店老年爵士樂隊,由六位老先生組成。他們雖年紀已老,但演奏很嫻熟,演奏的全是歐美三十、四十年代的流行爵士名曲和中外懷舊金曲。
1945年4月創立於上海,人稱「上海點心大王」。王家沙的招牌產品:蟹黃小籠,一天能賣3000-4000個。借鑑自南翔小籠、台灣鼎豐泰,然後形成自己的傳統:皮薄、餡多、汁足、味鮮。
創立於1897年,上海最老的一家西餐廳。不少老上海的初戀是從德大開始的,更有許多老上海與西餐的相識、相戀到相伴,也是從德大一路走來的。具有百年歷史的德大西菜社,在許多老上海的人生中是一個美好記憶,並已凝練成「經典」。「德大」的傳統名菜是「葡國雞」和「裡脊牛排」。
可謂是老少咸宜的、上海正宗的生煎,也是以滬上唯一沒有湯而出名的生煎。發酵過的麵皮厚實鬆軟,裹著少少的油水和多多的餡料,小小的個頭卻有著大量的擁躉。
如果說成都的美好,需要放鬆身心去享受,
那麼上海的味道,需要你身處其間細細品味。
老城廂的舊仄里弄,
五湖四海的一日三餐,
是上海摩登背後的市井。
四通八達的公交網,
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
是上海龐大背後的便捷。
清晰明了的道路指示牌,
明法嚴治下的交通,
是上海擁擠背後的井然。
湖南路的茂密梧桐,
朱家角的清麗水鄉,
是上海喧囂背後的靜謐。
尊重知識與能力,心態開放,性格馴良,
善於自我管理,
是與上海人結交和共事的愜意。
上海很大,也很多元,
如果你曾造訪魔都,
請留言告訴我們,
它的哪一面最讓你沉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