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期修圖不是萬能的!若干種無法通過後期修圖挽救的攝影失誤盤點

2019-10-12     卷太郎攝影坊

數碼攝影已經普及了很多年,大家早已經習慣了在拍攝照片後進行適當的後期修圖,這樣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提升照片的質感,讓照片看上去更加賞心悅目,而且有些前期拍攝時的小失誤也可以通過後期修圖進行挽救。

數碼攝影其實就是將圖像轉化為數據形式進行保存,通過後期電腦、手機軟體可以對這些數據進行二次處理,從而達到攝影創作者想要的照片效果。而如果我們使用無損RAW格式,可以獲得更加豐富的照片信息,讓修圖的空間更大一些。隨著技術的發展,修圖軟體也越來越強大,不僅可以對原創照片進行美化、修正,更可以通過軟體進行二次數碼創作。正是因為如此,部分攝影者有些過於依賴後期,從而忽視了前期拍攝的嚴謹性

後期修圖確實給攝影創作帶來了很大提升,是對拍攝創作的一種有效補充。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張照片拍攝的時候由於光比過大,所以將暗部拍得非常黑,基本上看不到暗部什麼細節元素了,我們可以通過後期軟體中的曝光調整工具,將暗部進行適度提亮,這樣就可以還原出一部分暗部細節,讓照片圖像信息更豐富。

這就屬於攝影后期正常的修圖範疇,也是作為一名攝影創作者經常會用到的修圖手法。一些常見的攝影后期修圖範圍包括:白平衡、色調、對比度、飽和度、分區曝光、裁切構圖、人像磨皮等等,這些關於照片色彩、構圖、細節等方面的處理是可以正當的後期修圖,也是必要的創作手法。但有些前期拍攝不到位的照片後期是根本沒有回天之力的,所以需要攝影師仍然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前期創作上,並不能過於依賴後期。前期拍攝仍然是攝影作品的決定性環節,後期只是輔助手段。

那麼有哪些前期拍攝的失誤是後期無法挽救的?我們大概做了如下歸類:

一、曝光嚴重失誤

後期修圖可以調整照片的曝光,增加、減少一些曝光都是沒問題的,甚至對局部的曝光進行微調都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前期拍攝時,曝光完全不正確,產生了巨大的偏差,那後期軟體根本沒辦法幫你復原照片原貌。嚴重曝光失誤包括非常嚴重的曝光過度,讓照片部分曝光區域完全成為白色,看不到任何高光細節;也包括嚴重的曝光不足,比如把照片拍成了幾乎全黑的狀態。這種兩極分化的嚴重曝光失誤,即使是用raw拍攝的無損格式,也很難在後期軟體中找回失去的圖像信息,即使能夠找回部分,畫質劣化也非常嚴重,基本不可用。

二、沒對上焦

對焦在攝影中是非常關鍵的步驟,如果照片沒有正確合焦,那麼有可能導致焦點偏差,也有可能導致照片沒有焦點。也就是說有可能該清晰的地方不清晰,別的地方反而清晰了,也有可能整個畫面都失焦變模糊了,這種情況在後期修圖的時候是沒有辦法挽救的。後期軟體不可能重新把失焦的模糊變成清晰圖像,除非使用更換圖像元素的方法,但這就超出了攝影修圖的範疇,屬於數碼創意了,也是一種照片造假行為。那麼這就要求拍攝者必須在前期拍攝的時候精準對焦,不能在這方面有什麼大意馬虎。

三、快門速度過慢導致的模糊

我們都知道在攝影中有一個安全快門的概念,就是為了防止拍攝者手持拍攝時的抖動,快門速度需要高於焦距的倒數,這樣才會讓照片看上去更「實」,不會出現抖動模糊。另外拍攝運動對象的時候,也一樣要注意快門速度的控制,根據運動對象的運動速度來設置快門速度。如果快門速度設置過慢,拍攝的運動主體就會變模糊。這就是所謂的「運動模糊」。如果不是刻意追求的運動模糊效果,而將照片拍糊了,這在後期上是沒辦法彌補的。後期軟體做不到將這種模糊效果變結實。

四、嚴重的構圖偏差

如果在前期拍攝時,相機稍微有點傾斜,導致地平線不平直,可以通過後期軟體進行調整矯正,把地平線修正過來;前期拍攝時構圖範圍稍微大了一點點,後期也可以通過軟體進行適度裁切,讓構圖看上去更合理。而如果前期拍攝的時候構圖產生了太大偏差,那麼後期是根本沒辦法矯正過來的。比如嚴重的歪斜、切掉了關鍵構圖元素、主體占畫面比例過小等等,這種前期拍攝的嚴重失誤,後期解決不了問題。

因此,我們應該有一個明確的認知,那就是攝影的前期拍攝是至關重要的,絕對不是隨便拍拍,剩下的全靠後期解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前期拍攝一團糟,後期根本無力回天。作為攝影愛好者,掌握必要的拍攝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們日常攝影創作中,也要時刻繃著一根弦,別讓這些後期無法拯救的錯誤出現,儘量提升前期拍攝的嚴謹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JeN0m0BMH2_cNUgtb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