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A股
對於剛剛結束的2019年,A股市場的表現超出了不少投資者的預期。截至2019年收盤,深證成指以及創業板指數整體漲幅超過了40%,在全球股票市場中,漲幅位居全球第二名以及全球第三名。至於上證指數,雖然去年整體漲幅不及深市,但全年漲幅仍達到了22.30%,全年漲幅僅次於道瓊斯工業指數。從整體上分析,2019年的A股市場基本上實現了領跑全球的市場表現。
縱觀去年A股市場的走勢,則基本上呈現出一季度快速上漲、二三季度沖高回落,而後四季度再度回升的表現。其中,以上證指數為例,去年一季度市場就實現了23.93%的單季漲幅,而在隨後的二三季度中,上證指數則出現了3.62%和2.47%的單季度跌幅,而在去年四季度,市場再度出現回升走勢,但單季度漲幅遠不及去年一季度的表現。由此可見,對於去年的A股市場,集中上漲的時間還是在去年一季度。
實際上,對於去年A股市場領跑全球的表現,雖然出乎了市場的預期,但同樣也符合一定的情理。究其原因,主要在於2018年股票市場的全年跌幅過大,同時經歷了當年上市公司轟轟烈烈的商譽大幅減值時刻,由此引發了2019年市場的超跌回升行情。簡而言之,還是體現在之前A股市場跌得太多,已經把整個市場的估值水平明顯壓低。
需要注意的是,對於2018年的A股市場,跌幅最明顯的,還是在深市市場,全年跌幅達到30%以上。在此期間,不少上市公司藉助商譽減值的契機,一次性出清了利空,反而為之後幾年的業績回升提供了保障。事實上,從近兩年的A股市場表現分析,之前跌得最多的市場,往往成為了反彈力度最為強勁的市場。
隨著市場利空的逐漸出盡,結合商譽減值壓力的快速釋放,實際上利於未來上市公司業績的持續改善,這對於市場來說,就存在了一個炒作的預期。對於2019年的A股市場,除了反映在超跌反彈的需求之外,還體現在市場估值理性修復的過程,如今的A股市場仍處於歷史估值底部的狀態,估值修復仍在路上。
不過,面對市場的快速反彈,去年仍有不少的股民明顯跑輸同期市場的表現,甚至錄得了全年虧損的投資結果。究其原因,大概體現在以下幾個問題。
其中,熱衷於低價股的投資邏輯,對低價股尤其是價格僅有1、2元的超低價股票偏愛有加。殊不知,去年表現最為疲軟的,還是價格非常低廉的股票,更有部分上市公司觸及了面值退市的風險,而對於這類投資者來說,反而因偏愛低價股而遭到了持股市值大幅縮水的壓力。
再者,偏離了市場的投資主線,堅持自己固守的投資思維。例如,在去年的市場行情中,科技、券商以及部分周期行業成為了市場的炒作主線,但卻很少投資者緊跟著這一投資主線。事實上,要想實現同期市場指數的投資收益,最直接有效的策略,則是投資對接核心市場指數的指數基金,起碼跑贏多數的投資者。
此外,市場多數的利潤被機構投資者拿去,市場機構化程度正處於加速提升的狀態。與之相比,股票市場「去散戶化」的步伐似乎有所加快。實際上,在註冊制加速落地的背景下,這一狀態仍然會持續加劇,而從去年的市場成績單來看,外資資金以及公募基金卻是市場贏家之一,不少投資利潤也被這類機構投資者拿走了。
A股市場領跑全球,人均盈利約為10萬元,但不少股民卻明顯跑輸同期市場的表現,股票市場機構化的跡象愈發明顯。與此同時,縱觀去年的市場行情,仍有多數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持續趴在了地板之上,這與海外成熟市場頭部上市公司領跑市場,而多數普通企業乃至績差企業持續跑輸市場的現象有所類似,而在A股市場中,頭部公司正朝著美股化的方向靠攏,而績差企業卻朝著港股化的趨勢發展。
由此可見,對於這一現象的出現,實際上意味著未來賺錢的,仍然是少數資金。與此同時,隨著各類衍生品市場的逐漸崛起,機構資金逐漸豐富了風險對沖的工具,未來這一現象可能會進一步加劇,機構化時代下普通股民賺錢難度也會愈發增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xECUZm8BMH2_cNUgHK8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