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事記·6年前輟學放棄華爾街 如今他讓全世界見識中國AI力量

2020-05-19   創新創業中關村

原標題:創事記·6年前輟學放棄華爾街 如今他讓全世界見識中國AI力量

創新驅動創業,創業加快創新。《創事記》專欄今天帶你走進推想科技CEO陳寬的內心,聆聽他的創業故事,聽他分享推想科技的抗疫故事和對中國AI行業的見解。

《創事記》專欄之

頭髮花白的鄉村醫生騎著白馬在鄉間四處行醫,泥濘的鄉間土路、上門問診的病人、簡陋的醫療儀器……

如果不是因為這位「白馬醫生」,美國華爾街可能會多一位金融精英,而中國卻會少一家將AI應用於醫療行業的科技公司。

這位「白馬醫生」就是推想科技CEO陳寬的外公。他給兒時的陳寬埋下了一顆關於醫療夢想的種子,並不斷生根發芽。

6年前,陳寬放棄了全球頂尖高校的經濟學博士學位和無數人羨慕的華爾街高薪工作,辭別了自己的諾獎得主導師,毅然回國追逐AI診療事業,立志用AI打破醫療資源的不平衡,讓AI在醫療方向上產生巨大的社會價值。

沉穩、內斂、內向,這是32歲的陳寬給人的第一印象。即便是接受採訪時,他也是靦腆一笑,選擇坐在會議室不起眼的一側。但就是這個內向的年輕人,帶領他的團隊用AI技術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做出重要貢獻,讓人們在疫情中看到了AI診療的力量。

小貼士:AI診療

AI+醫療作為人工智慧落地的行業之一,逐漸被社會各界認可。AI不會疲勞、不會遺漏、不帶任何感情色彩和主觀判斷、不會忽略任何微小病徵,可以幫助醫生提高工作效率,從而讓醫生更有精力專注於更高級的臨床技能提升。將頂級醫生的能力通過AI的方式輸入到基層醫院,可以大幅提升基層醫院診治水平,促進我國分級診療制度的執行和完善,讓醫療資源更平均。

疫情之下,無事可做最可怕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初期,身處AI診療行業的陳寬就開始思索:AI應該是可以為抗疫做些事情的,但是該怎麼做呢?

很巧的是,多年來推想科技一直和武漢幾家三甲醫院保持著深度合作,其研發的針對乳腺癌、肺炎等AI影像篩查系統已在多家醫院應用,和武漢同濟醫院更是本就計劃啟動關於針對肺結核、肺炎等方面的科研項目。

「壓力很大,醫院CT室已超負荷運轉,患者要排隊幾個小時等待檢查,交叉感染風險很大。希望你們能升級原有的AI影像篩查系統,幫助我們的醫生快速準確地閱片,更好、更快地發現新冠病毒感染者,精準評估肺炎病例。」在和武漢同濟醫院的交流中,陳寬被醫生無奈地告知,疫情棘手,情況危急。

接到請求後,平常隨和的陳寬對他的團隊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搞出來」。

就這樣,春節假期分散在全國各地的推想科技成員,甚至來不及好好吃頓年夜飯就行動起來,連夜投入到產品研發中。

「說實話,有員工就坐在農村老家炕邊編程,甚至因為熬夜太久而流鼻血,大家都特別擔心。但我們只能如此。」陳寬說。

在經過和前線醫生反覆溝通確認,做了大量測試之後,推想科技在1月30日率先在國內推出了針對新冠肺炎的AI產品——肺炎智能輔助篩查和疫情監測系統,並直接在武漢抗疫一線得以應用。

武漢同濟醫院醫生使用推想科技AI系統

這套系統能夠快速響應並協助醫生給出診斷報告,排查篩選「高度疑似肺炎患者」,減少患者的排隊時間和院內交叉感染的風險。CT掃描+AI輔助可以快速、直接對無症狀感染者和早期患者進行排查鑑別,協助加速基層醫療機構辨別感染者,為快速隔離、診斷、治療爭取時間。此外,推想科技AI的智能化處理,可以對肺部感染情況進行精準的量化評估,有助於醫生對患者進行病情判別和針對性治療。

這一系統在抗疫前線得到了武漢醫生的認可,同時也受到其他地區的關注。陳寬和團隊馬上決定,這款產品要和疫情比速度,儘快投入到需要它的地方。

營銷副總挂帥,千里走單騎奔赴前線

「希望這套系統能在2月5日上線使用。」收到山東某新冠肺炎定點醫院的請求之後,推想科技團隊幹勁滿滿。然而等待他們的卻是火車停運、飛機停航等一個又一個的困難。

「緊急關頭,我們營銷副總裁堅定地對我說,『我來』。於是一個人開車打頭陣將產品運往山東。」陳寬說,疫情暴發早期,醫院尤其是隔離區特別需要這個系統。這點,團隊每個人都知道。

2月4日上午11點設備裝車,當晚7點抵達醫院。前線戰士與後方研發人員通宵作戰,一夜之間完成了7台CT、近60台終端機的裝機和調試工作。

推想科技技術人員為醫護人員培訓

2月5日一早,推想科技運營人員已開始在放射科室為醫護人員培訓。早上8點,剛上線的系統便檢測出一例「疑似肺炎」,這一結果與醫生們的臨床判斷基本一致。

「怕歸怕,做歸做。經過我們的努力,在全國疫情防控攻堅階段,推想科技新冠肺炎AI篩查系統在全國各地陸續上線,很多對抗疫情最前線的醫療機構都有推想科技人忙碌的身影。」在陳寬看來,醫生的認同,就是推想科技AI技術的責任。

|夜襲千里,義大利邊防軍人動容致謝

國內疫情趨於穩定,海外卻迎來暴發期。

「最黑暗的時刻。」3月8日凌晨,義大利總理孔特簽署緊急法令,全國進入「封城」狀態,大批民眾連夜倉皇逃離「疫暴區」。

義大利羅馬生物醫學自由大學附屬醫院第一時間求援推想科技歐洲分部,希望儘快部署推想科技AI新冠肺炎智能輔助篩查和疫情監測系統。

「當時義大利正處於疫情暴發階段,我們都知道推想科技這套源於武漢疫情一線真實病例,並能夠真正應用於疫情一線的AI產品,對義大利的疫情篩查意味著什麼。」陳寬說,部署這次馳援行動時,十分擔心,也由衷佩服歐洲的夥伴。

就這樣,推想科技歐洲分部負責人孫一鵬帶領團隊緊急調配產品和人員,從德國法蘭克福驅車,逆行羅馬。團隊歷經12小時,星夜奔襲千里,穿過封鎖的邊境線,於3月16日凌晨2點抵達羅馬,來不及休息便投入到上線、調試等工作中,直至院方完成驗收。

推想科技歐洲團隊在瑞士與義大利邊境

「在封鎖的邊境,義大利軍人將我們的人攔下。但當看到醫院提供的證明,知道他們此行目的之後,士兵邊登記邊用生澀的英語說,謝謝你們在危險的時候幫助義大利。」陳寬說,這句生澀的英文,溫暖了團隊所有人的心,也是種特殊的鼓勵。

而在地球另一端的日本,推想科技於3月5日登上了全球知名財經報紙日本經濟新聞(The Nikkei)的報道版面。

日本最大的遠程影像診斷領域龍頭企業Doctor Net在疫情暴發後,主動聯繫推想科技引進該系統。

日本經濟新聞對推想科技的相關報道

「不怕苦,也不怕累,就怕沒事幹。」對陳寬和推想科技而言,疫情不是AI診療和推想科技的機會,而是責任。

無論是北京同事春節時千里走單騎前往山東部署產品,還是遠在歐洲的夥伴夜襲千里逆行義大利,都讓陳寬堅信,推想科技是一支既能仰望天空,也能腳踏泥潭的團隊。

談成功為時過早,但已看清未來

推想科技讓我們認識到AI在醫療行業中的力量。在我們看來,陳寬是成功的,推想科技是成功的。但他卻說,現在談成功為時過早,創業艱難,醫療AI創業更加曲折艱辛,但這個領域很有價值,也很有意思。

陳寬接受美國CNN電視台連線採訪

「你們在做著非常了不起的工作,也在詮釋著AI和數據的力量。」3月24日,美國CNN電視台連線採訪陳寬。在了解推想科技肺炎智能輔助篩查和疫情監測系統在全球抗擊新冠疫情過程中的表現後,CNN主持人對陳寬如此評價。

前不久,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組織了一場關於對抗疫情的線上會議,紐約州州長、加州州長、西雅圖市長等美國政界精英,以及醫療衛生界精英雲集。其中,唯一一位來自中國的企業代表,就是陳寬。他受邀向北美各界分享戰疫經驗。

當陳寬介紹推想科技在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內,已經為國內外超過80家醫院提供了對抗疫情的AI解決方案時,在場人士頻頻點頭贊同。

陳寬受邀向北美分享戰疫經驗

「當他們點頭時,我覺得我選的路沒有錯,或許他們能因為我而改變一下對中國刻板的印象,更多地了解中國AI技術。」陳寬說,這些經歷,都讓自己堅信,當初醫療AI創業曲折遙遠的未來,自己已經可以看的很清楚了。

疫情中,陳寬對中國醫療AI市場,對如何通向創業時設想的未來,都有了新的認識,也更加有信心。

「我國AI產業將擁有更大的樣本庫、更大的數據體量和更多的應用場景,因此AI技術在應用過程中可以不斷得到反饋,達成技術的持續疊代升級,這是我國AI產業最大的優勢。」陳寬認為,AI領域被納入新基建,對於整個行業都是巨大的提振,有助於提高AI商業化環境的通暢性,讓AI技術的積累和沉澱更加有深度,同時促進行業標準的形成,我國AI產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也能夠逐漸提升。

火鍋店裡的背包,陳寬的AI夢

「如果有心裡想做的事情,你就應該去追逐它。」這是6年前,當陳寬準備休學回國創業的時候,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赫克曼對陳寬說的一句話。赫克曼是他在美國芝加哥大學求學時的導師。

「如果當時不輟學,按照正常的人生軌跡的話,畢業後要不我就是去學校教書、做教授。要不就是去華爾街,因為我們有很多學長學姐在華爾街創業,很多響徹華爾街的公司也是他們做的。」陳寬說,為了回國創業,本是學習經濟學的自己放棄了雙博士學位,放棄了在華爾街工作的機會。

陳寬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留學時與導師合影

但他在芝加哥奧黑爾機場準備登機時才發現,一起約定回國創業的朋友,一個沒有出現,都臨時變了卦。

靠在飛機窗口,外公騎著白馬在鄉間行醫的畫面不斷在陳寬記憶里閃過。在他心中,用AI打破醫療資源不平衡的信念變得更加堅定。

知道事情不會這麼簡單,陳寬早已為自己的創業道路設想過各種各樣的困難。但現實告訴他,自己還是太樂觀了。開始時大多數醫院甚至把他當騙子,跑了四十多家醫院,只有一家醫院有合作意向。而在這個過程中,團隊的運轉,一直是靠陳寬讀書時的獎學金支撐的。

「有一次特別心酸,跑業務累了,一個人在一家火鍋店吃火鍋。一邊吃,一邊回頭守著旁邊板凳上的背包。因為那裡面的電腦是我當時的全部,它丟了,推想科技也就丟了。」陳寬回憶。

好在努力終有回報,2016年初,陳寬的商業設想得到原快的打車CEO呂傳偉的認同,獲得了他個人名義的投資。之後,英諾天使基金也願意參與投資,陳寬獲得了1250萬的天使輪投資。

「推動科技,想醫所想」,帶著這一目標,陳寬拿著融資來到北京,註冊了北京推想科技有限公司。他認為北京是全國信息技術、醫療行業資源最集中的地方之一,推想科技AI會在這裡施展抱負。

如今,推想科技的執行點已經覆蓋全國33個省級行政區,同時完成了北美、亞太以及歐洲的戰略布局,推想科技醫療AI服務已覆蓋全球10個國家,完成總病例數已經突破1700多萬例。推想科技醫療AI方案正迅猛發展成為頗具規模的AI醫療服務體系。

陳寬和他的團隊有信心,在新基建的引導和支持下,將來推想科技可以為中國乃至世界建設更好的醫療以及公共衛生體系而貢獻力量。

文字丨武聖俊

編輯丨武聖俊

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