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市場之亂象,亂在哪裡?

2019-06-03     大漠身心療愈瑜伽

瑜伽之亂象

有不少瑜伽老師和練習者感慨,瑜伽市場太亂了,課程搞得五花八門。打開朋友圈,你會看到各種塑臀美腿、極速瘦身、空中、球、禪舞······等等課程撲面而來。還有外科醫生拿著解剖小白講肌肉,康復按摩師穿著白大褂講經絡。誒呀,這些中西醫結合基礎學啥時被帶入瑜伽課程中了!

我們不打雞血,更想和大家通過現象,看到事實。

從表面上看,瑜伽市場競爭激烈,各個瑜伽館為了吸納會員使出了渾身解數,打出各種課程名目。不少瑜伽會館的練習者覺得能塑臀、豐胸、美腿就是硬道理。

之後,瑜伽館主坐不住了,學了塑臀、學豐胸,學了推拿,學面雕、縮陰,有的瑜伽老師說,想考醫師資格證的心都有。

同時瑜伽會員閒不下來了,到處比較。比價位,比課程內容,比老師水平,比教學環境。這山望著那山高,其實比來比去才發現,在哪兒都有遺憾。

不少老師說,自己都需要被療愈了,身心疲憊,辨不清方向,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在跟風和堅持自己之間難以決定,似乎有一股無形的壓力一直推著自己,往不知名的方向被動走路。自己有一堆身心問題得不到改善,這種狀態咋幫助會員呢?

對於這些,其實我想說的是:混亂,是發展中的現象!

我們先了解一下瑜伽近些年是如何在各個地方發展起來的?

1985年香港的張蕙蘭老師在電視台開始做瑜伽系列節目,當時是公益節目,一做就是好多年。70、80後的朋友應該都有印象的,當時電視台節目很匱乏,你一打開電視,就會看到一位穿著花衣服、頭上和手腕帶著花環的女人,在海邊吹著海風,鋪著毯子練習瑜伽體式。邊練習,邊講解,聲音娓娓道來,不急不緩,動作緩慢,難度也適中,節目最後還有張蕙蘭親自唱誦的音樂。

當時電視台是以健身類系列節目的方式播放的《張蕙蘭講解瑜伽》,於是很多看過這個節目的人認為,瑜伽就是塑身美體的健身練習。

大家發現了嗎?很多你新接觸的東西,多是從別人的引導和宣傳里被你了解的,而你對它了解的程度僅局限於別人跟你說那是什麼樣子的。

但是換過來講,在那個年代,張蕙蘭只能這樣推廣和講解瑜伽,才能被電視台播放。所以她呈現出來的瑜伽,只是體式練習的一小部分內容。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提高,人們開始懂得養生健身的重要性。瑜伽的動作優雅舒緩,不僅柔美,而且輕盈,成為一種時尚運動。在90年代末,一些大城市開始出現瑜伽館,因其柔美動作,被愛美愛運動的女性青睞。為了吸引女性步入瑜伽館消費,瑜伽館打出的廣告宣傳詞是:瘦身美體,塑造優雅體態。這樣的宣傳成功地引導了女性對瑜伽的膜拜和追捧。直到現在,還有很多男士不好意思進入瑜伽館練習,覺得瑜伽是女性的運動。

當時瑜伽館還是比較少的,多數人還是通過時尚雜誌和光碟在家練習。一直到2000年後,瑜伽館越來越多,並且有不少美容院和養生館把瑜伽引進來,再後來健身房遍地開花,為了吸引消費者,滿足大家的練習需求,瑜伽成為健身房中必不可少的課程。

到了這個時期,瑜伽在很多人心裡的定義是:瑜伽是舞蹈動作,能幫你打開身體柔韌,是健身操課,讓你做出各種難度動作。

瑜伽在人們心裡最初的印象是根深蒂固的,這種觀念一旦形成,便很難改變。要不要深究,對很多人來講是沒必要的,不想追根究底的人還是多數的,因為思考和學習確實是一件苦差事。而那些對瑜伽特別熱愛的瑜伽愛好者,才更願意深究,想在瑜伽練習上長期堅持下去。

人們的需求越多,時機越多。時機是多樣化的,多樣化中開始創新!

出於對瑜伽的熱愛和好奇,不少瑜伽學者翻譯梵文書籍,把瑜伽的知識通過文字形式傳播和推廣到瑜伽圈子,越來越多的瑜伽愛好者和實踐者通過外出、書籍、網絡接觸到了更多的瑜伽知識。於是我們對瑜伽的認識更加豐富和全面。通過《王瑜伽》的學習,我們了解到瑜伽有八支,體式只屬於其中一支內容。通過《智慧瑜伽》了解到瑜伽有五大層面,分別是身體層、能量層、心靈層、智慧層、喜悅層。通過《哈他瑜伽》了解到瑜伽是左右經的調和平衡練習,其中包括體式法、調息術、契合法、清潔術、收束法、諦聽秘音訓練內容。

當我們的探索心發揮作用,瑜伽的大門向我們敞開,我們看到的更多瑜伽世界。當你逐漸向內深入時,你感受和接受到的知識力量越來越強大。

於是在這過程中,不同知識領域,不同精神狀態,不同需求的人通過學習接觸到了瑜伽的不同層面。有的迷戀上動作的優雅和力量美;有的被瑜伽內在哲學吸引;有的在冥想練習中感受到心靈的放鬆;有的通過瑜伽醫學自我調整;有的對身體的結構超有感覺,並且相信動作本身具有調理功效。正是越來越多的人湧進瑜伽浪潮,瑜伽世界才會豐富多彩、百花齊放,讓各領域的人有機會了解瑜伽,並在瑜伽中受益。

當你跳出這個局面,透過清晰的視角去看,你會看到正是大家的各種努力推進,才會有了瑜伽的勃勃生機。其中每個人都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讓瑜伽的浪潮融入各個領域,成為點亮我們生活的一盞燈。

當然其中也不乏打著瑜伽的幌子發歪財的騙子;也有學術、技術不精,卻善於自我包裝的造勢者·······渾水才好摸魚,水清反而無魚。濁是興起的必然現象,清是蕩滌後的暫時平靜。發展期間必然會有各種混亂!

所以不是瑜伽市場亂了,而是我們正處在風起雲湧,層層波浪的遞進發展期,才會被四面八方的浪潮衝擊。經過動盪的洗滌,才有機會肅清,當潮汐退去,沙灘上剩下什麼,自然會一目了然。

我們既然決定融入這個浪潮,必然會經受各方面浪潮的洗滌和衝擊。

變動是必然的,陣痛也是會有的,可是你面對這些狀況時該如何去做,才是在這個時代中真正考驗你的問題。

能不能站住腳,不僅需要你具備紮實的教學技術,還需要你善於開發資源的能力。練習瑜伽的人群非常大,這部分人的潛力也值得你好好挖掘。但是思路和模式需要做出新的調整,傳統的上課模式需要進一步完善和調整。

傳統模式是辦會員卡,期望長期留住客戶。

瑜伽館長期以來以推廣年卡、半年卡、季卡、月卡等方式促卡。但是課程沒有新意,效果不夠突出,會員也會逐漸流失。你降價優惠力度再大,也很難留住大家。

大家手裡不缺錢,辦卡上課都不是問題。可是問題在於你家和別家的課程都一樣,服務和課程沒特色,你在追風,別人也不會閒著。那麼你留住客戶的優勢究竟是什麼?

你在追風,別人也在追風,那麼你的核心技術又是什麼?若沒有強大的推廣能力和造勢宣傳方式,你拿什麼和同行競爭?

市場沒有亂,它一直在按照自然的規律進行著,反倒是人心亂了。

亂在沉不住氣,亂在不敢讓自己落後於人,亂在看不清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亂在一味向外追,亂在一個「懶」。

沉不住氣,一有風吹草動,便草木皆兵,缺乏底氣。

有的瑜伽老師培訓瑜伽教練,培訓出來後,學生在附近開了瑜伽館。老師倒沉不住氣了,生怕自己的學生跟自己搶生意。學生的資源有限,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影響力,之前在老師那裡認識的一些會員很容易被吸引過去。結果師生關係頓時緊張起來,到後來水火不容,衝突不斷。

彼此的注意力全放在別人在做什麼,卻不想想該怎麼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自己該做什麼。每一位瑜伽老師都盡著自己的力量,做為瑜伽推廣者,老師把自己的學生培養成熟,能自立門戶了是一件好事啊,這是功德一件。這樣一層層推進,才會讓瑜伽持續發展。結果在競爭面前卻不體面地撕破臉,確實很無趣!

說白了,還是缺乏底氣,對自己沒有堅定地看到,也沒有真正通過瑜伽實踐去沉澱自己。

有人說: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其實讓前浪死去的不是後浪,而是你跟不上時代變化,局限於個人思維的守舊,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忽視了別人的感覺和想法,都後來,你把自己拍死了。

不會變通,沉浸在過去的經驗中。恐懼,不敢做出新的調整。

在風起雲湧的浪潮當中,有了更多的不確定性和變動,但是也給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和有了更多的課程推廣方式。我們需要更多地打破自己,從新的角度思考問題,也清空老舊的想法。別動不動就說「我以前咋樣,曾經有什麼好的經驗和方法········」這些對於現在的市場行情未必行得通。

若一味沉溺在自己的狹隘思想中,風一動,便草木皆兵,你反倒看不見,也抓不住了更多的機會了。從自己的內在下功夫,穩住身體力量,去迎接潮水的衝擊。才能讓你內心清明地去看周圍的變化,不盲目行動,清醒地變通。

從現在的市場中觀察到,更多瑜伽練習者更渴望看得見切實效果的課程,真正調養到身體,讓身體出現改善的練習;或者給大家創造一段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讓心靈放鬆的空間,內心壓力得到緩解和自我療愈。

所以整個市場對瑜伽老師這個職業的要求越來越高,老師需要掌握的技能要越來越精準和專業。

市場上從不缺會講課的瑜伽老師,而是缺乏精於某一項技能的特色老師,以及擁有實踐學習能力,內心強大和自信滿滿的正能量老師。

你必須能夠嚴格要求自己,能夠內心充滿陽光,能夠擁有一技之長,才能不平庸。你必須從自我訓練開始,去清理自己,去強大自己,才能在混亂現狀中不讓自己內心慌亂,保持內心的清凈和明亮,腳步輕鬆而不凌亂地走進瑜伽的海洋!

瑜伽的新時代來了,你做好準備了嗎?別怕,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而你要做到就是自我調整,不慌亂地蓄積能量,等待時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tv_O2wB8g2yegNDSdc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