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移民家庭:一日三餐與國內的差異,一頓早餐就看出區別!

2019-05-30   蝌蚪媽媽在羊村

我出生、成長、上學、畢業,都沒有離開過中國的福建,直到2012年結婚一年後,才從北半球的中國來到了南半球的紐西蘭。

在我們這個移民家庭里,末末小初的飲食習慣偏西式,她們不喜歡喝粥或者吃些熱的湯、面之類的東西。

所以我給孩子們準備的早餐,不是兒時媽媽為我準備的粥、雞蛋、牛奶,而是麵包抹醬,或者是麥片泡牛奶,有時是炸雞塊,用空氣炸鍋炸半成品。

為了減少她們早餐里的高熱量,我也會搗騰一些麵食,如紫薯雙色饅頭、烙餅、蒸餃、水餃、扁食等各種中式面點,變著花樣給她們做中式早餐

翻照片看到這個,感覺自己還是很心靈手巧的!

小初和末末都非常喜歡的烙餅!

當孩子們上學,娃爸坦克上班後, 我的午餐除了跟朋友約著一起吃外食,剩下的就是在家吃面。

放點青菜、放點雞蛋,一碗熱騰騰的面就做好了。

每次一想起面是我們中國人最早發明的,心裡都會不自覺小傲嬌一下!

晚餐,對於全世界的家庭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因為這是一家人難得在一起的歡樂時光。

米飯是我們亞洲人的重要主食,所以我們的晚餐一般以中餐為主。

2012年冬天從中國到紐西蘭之後,我們就在紐西蘭家的院子裡預留出了一片果園,種上蔥、芹菜、西紅柿、豆角、西葫蘆等各類瓜果蔬菜。

晚餐的蔬菜食材就來自於這片果園,西紅柿蛋湯、肉沫炒豆角、自家包的水餃……這些都是經常出現在我們家餐桌上的家常菜。

我們家的中式晚餐!

邊上那個一團黑乎乎的,是我的黑暗料理——蜂蜜烤豬排,雖然賣相不怎麼樣,但味道非常贊, 娃爸坦克和兩個小孩都非常喜歡。

作為一個客家人,臘肉是我的最愛。

幸好紐西蘭這邊的豬肉價格還處於我們能接受的範圍,每次買來一堆三層肉,撒上鹽巴,如法炮製兒時記憶中媽媽的做法,腌制臘肉

紐西蘭豬肉跟牛羊肉一樣價格,一斤三層肉大約30-40人民幣。

自己腌制的臘肉。

待臘肉腌制完成,搭配蒜苔,這種普通家常菜便是遠在中國的家鄉味,是媽媽的味道。

其實,媽媽這個職位最潤物細無聲的地方在於她決定我們的口味,這是一種慢慢滲透的味覺記憶。

去過了那麼多的餐廳,品嘗過不同地域的美食,當有一天自己當了媽媽之後,才發現原來最好吃的、最健康的美食,一直都在身邊,一直都是媽媽做的一日三餐里。

一家四口共進一日三餐,我想這是最最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