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伊琍:因演繹事業而被耽擱的育兒專家,活的又美又剛

2019-09-16   蝌蚪媽媽在羊村

我是紐西蘭華裔媽媽,家有兩閨女。

自從當了媽媽之後,眼裡心裡看的想的都是孩子,本能的把各種事情轉移到育兒身上,哪怕粉了某個明星,也是如此。

身在南半球,加上天生對娛樂圈沒什麼好感,但還是在不知不覺中喜歡上了馬伊琍這個女人。

在娛樂圈,她曾經是文章張口閉口的「馬司令」,是《奮鬥》中敢愛敢恨的夏琳,是《北上廣不相信眼淚》里個性獨立且有超強事業心的潘芸,是《我的前半生》里為了兒子重新努力打拚的羅子君,她演繹的角色都帶有自立自強的影子,是知性女性的代表。

但我粉她,喜歡她的是她在生活中本色出現的媽媽這一角色!

在最近出席某分享會活動上,她聊起自己的育兒經,坦言自己在親子關係中收穫了成長——接受才是最好的愛!

簡單一句話,道盡育兒的真諦!

01

為什麼我們是焦慮的父母?

因為我們把孩子當做自己的面子,把自己未曾實現的夢想強加在孩子身上,期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出人頭地,因為我們不懂得接受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接受孩子身上的優點和缺點,接受孩子沒有自己想像中的完美,給孩子一個寬容的環境,孩子才有可能在自己的舞台上綻放!

從實力演員到一名二胎媽媽,馬伊琍在我印象中就像一個四兩撥千斤的武林高手,熱鬧喧囂是你們的,我自安然,目光永遠在自己以及孩子身上,不受外界所影響。

看似最簡單,其實最不易!

育兒路上,當媽的我們太容易受網絡上的流言、各類育兒論,以及別人家的孩子所影響而自亂了節奏,等不及孩子慢慢成長了。

而馬伊琍則勸媽媽們:「身為媽媽,放鬆自己,也放過孩子,孩子終有一天會長大,會有足夠的能力,做那些曾經做不了的事,而我們,只需要陪伴和等待,並準備好足夠的耐心。」

接受,意味著讓孩子擁有自己節奏的權利,而不是讓孩子迎合大人設想的節奏

唯有發自內心愛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才能有如此通透而有成熟的想法!

我想,她應該就是《小豬佩奇》里的那個情緒平和的豬媽媽,擁有這樣的一個媽媽,是孩子童年裡最大的幸運!

02

這幾天寶媽帶雙胞胎吊水照走紅,很多文章都紛紛發文感慨,這是一個明顯對為人母者有偏見的時代。

因為職場不歡迎背奶媽媽,都市精英白領不想成為整天只圍繞著孩子轉的全職媽媽,老公不想有一個素麵朝天只會談孩子今天吃了多少拉了多少的妻子,孩子不想自己的媽媽只會煮飯打掃衛生……女人只要一旦當了媽,就似乎成了鄙視鏈的末端。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馬伊琍自己也曾經當過背奶媽媽,所以她在微博上寫下「職場背奶媽媽」的長微博,引起無數職場媽媽的共鳴;在各地隨手拍下母嬰室情況,在微博上呼籲公共場合能為哺乳媽媽提供更多的哺乳空間。

在如何平衡自己的工作和媽媽的這個角色時,她很輕描淡寫的告訴那些有疑惑的媽媽們:女人結了婚,有了孩子以後,會發現自己的力量越來越強大,雖然很多事情以前沒有遇到過,但幾乎什麼困難都是可以克服。」

在直播成為一種流行的趨勢後,馬伊琍也開直播,為的是將自己在育兒上走過的一些彎路以及一些育兒心得分享給其他媽媽們,比如自己曾經聽信某些育兒論,採用嚴格教育的方式教育大女兒,導致大女兒安全感缺失。

她是明星媽媽,但又像我們身邊熟悉的鄰居寶媽,跟我們普通媽媽一樣對孩子的照顧教育親力親為,在哺乳期全素顏出鏡,有空就叨叨自己的育兒經。

03

曾經看到過關於她的一個採訪。

採訪問題大致是:作為一名明星,和女兒一起散步回家怎麼做到不引起路人的注意呢?

馬伊琍的回答讓我印象深刻。

她說:「這是一個心態問題,你如果想去吸引別人目光,在哪裡站著都會被別人發現,而當你覺得自己就是一個普通人,別人也並不會特別注意到你。

我一直很認同想要當好一個好媽媽,首先就要先學會當好自己。

馬伊琍無疑就是這樣一個睿智的媽媽!

有這樣一個懂得關注自我的媽媽,她的孩子一定懂得自尊自愛自信自強!

育兒路上,關注@蝌蚪媽媽在羊村,我們一起科學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