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詩詞看古人的夜生活,原來古人的夜生活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無聊

2020-10-10   小懶貓yen

原標題:從古詩詞看古人的夜生活,原來古人的夜生活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無聊

自從電燈發明,人類有了一種便宜的、光照強度大的照明工具,人的夜生活,才真正地發展到了巔峰。人民聚居的城市,就連一個個小小的縣城,都發展成為了不夜城。農村的夜生活也豐富起來,看電視劇,看電影,在廣場跳跳舞。反正不管如何,這個夜生活,都離不開電。

可沒有電力的古代,人們怎麼過夜生活呢?其實從古人流傳下來的詩詞中就可略知一二。比如這首人盡皆知的《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抬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就是古人夜生活的一個表現,在夜深人靜之時,正是最容易勾起人的思鄉之情的時候。所以古時候的晚上,尤其是一個人的時候,想家思人就是古人常做的一件事情。

還有這首《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古人在幹什麼呢,一人在靜靜的夜裡發獃,借著月光賞夜景,聽鳥叫蟲鳴,好不愜意。其實從這兩首詩中,您應該看到了共同點,那就是,趁著月光,趕緊寫詩緩解無聊,所以古人夜裡,在月夜,接著月光題詩寫作,也是一種生活方式。而這種閒適悠哉的生活,成為了現在多少每日過重複枯燥的都市人的嚮往。

如果一個人太無聊了怎麼辦呢?那就去找朋友玩唄,《題李凝幽居》這首詩說的就是

閒居少鄰並,草逕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 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想找朋友解解無聊之意,結果沒找到。那如果朋友在家中呢?那就可以彈琴唱詞,還能搬出棋盤大戰三百回合。想一想狼君當年上小學的時候,有一陣子迷上了下象棋,就天天和自己的一群玩伴下棋,直到天黑得看不見了才回家,雖然是一群臭棋簍子,不過回想起來也別有一番滋味。

當然那都是文人墨客的生活方式,勞動人民肯定就不是琴棋書畫了,男耕女織,晚上當然也不會早早休息,比如《孔雀東南飛》里的這句

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

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

這句話其實就是描寫勞動人民晚上的生活場景,婦人晚上獨守空房,思念著在外工作的丈夫,為緩解相思之苦,坐在織布機前織起了布。所以古時候的勞動人民,借著夜晚的微光,干一些粗活還是可以的。當年農村電少總停電的時候就是這樣,狼君的姥爺和姥姥,就會坐在月台上,借著月光編炕席或者編筐。

從古人的詩中,就可得知一二古人如何過夜生活,看了狼君的文章,您還想起哪些描寫夜生活的詩?比如狼君沒有提逛紅塵場所哦!你想到了哪些詩,或者你想到了哪些小時候晚上做的事,在評論區留言告訴狼君吧。

本文章為狼君歷史原創,表達僅為作者自己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標明出處。

關於文章的不同意見歡迎留言評論,支持狼君歡迎留言點贊轉發。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