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孩子對父母有著與生俱來的依賴感,他們願意去傾聽父母的教誨,模仿父母的言行舉止。
父母的一言一行,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
父母是否恩愛,會對孩子的成長、性格塑造以及能力的培養,起到一定的影響,並且伴隨孩子一生。
父母恩愛
孩子以後的婚姻會更幸福
知乎上曾經有個話題:「有一對恩愛的父母,是種怎樣的體驗?」
其中一位網友寫道:有一次媽媽單位有獎徵文,一等獎是電飯煲,二等獎是熱水壺。
媽媽想參加,但文章不知道怎麼寫。
截稿日期快到了,只見爸爸將列印好的文章遞給媽媽,原來他已經替媽媽寫好了。
後來,這篇文章拿到了一等獎。
頒獎現場,主持人問媽媽,有什麼獲獎感言。
媽媽說,想和二等獎換獎品,因為爸爸需要一個熱水壺。
那個熱水壺被爸爸用了很多年,直到不能加熱了,還被他當成保溫壺來用。
這個網友說,因為父母相愛,所以她一直特別相信愛情。
因為知道真正的愛是什麼樣子,就像爸爸那樣愛媽媽就夠了。
心理學家諾費奧說過一句話:「父母的關係是孩子未來夫妻關係的原型。」
父母的相處模式,是孩子了解愛情與婚姻的最早入口。
在父母恩愛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以後的婚姻也會更幸福。
父母恩愛
孩子會更懂感恩
所謂夫妻恩愛,恩在前,愛在後。
一個幸福的家庭,少不了父母彼此感恩,相互尊重,他們不會視對方的付出為理所當然。
妻子為丈夫生兒育女,照顧家庭,丈夫為家庭開支,奔波在外。
雙方的付出,都值得感恩。
孩子從小就從父母的身上學習到了愛和尊重,也會對父母更加感恩。
戰亂期間,梁啟超流亡日本,妻子李蕙仙獨自扛起家庭的重擔。
既要照顧年邁的父母,又要帶著年幼的孩子。
梁啟超明白本該由兩人共同承擔的責任,只因他身在海外,只得全都託付給妻子。
他頻繁向家中寄信,信中處處可見對妻子的感恩之情。
漂洋過海的一封封家書,在孩子心中種下了感恩的種子。
在父親的影響下,梁家幾個子女對父母都孝順尊重。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家長言傳身教的這支「筆」,會在不知不覺中塗抹孩子的未來。
如果父母發現孩子性格冷漠、不知感恩,那麼也需要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對另一半的付出有過感恩和尊重。
很多場合,為人父母給了對方最大的尊重,也是給孩子心靈最好的滋養。
父母恩愛
孩子會更善於交際、正能量滿滿
今年大火的電視劇《小歡喜》,劇中古靈精怪的方一凡,無疑是最令人羨慕的。
雖然他成績不是最好的,卻最積極樂觀,是一枚妥妥的暖男。
輕鬆的家庭氛圍、父母的親密恩愛,以及正確的價值觀引導,讓方一凡懂得體諒他人。
無論是對父母,還是對表弟,或者對朋友,方一凡都表現得善解人意,很有同理心。
古生物學家泰亞爾曾說過:
人的一生中只有一個義務,那就是學會愛。人的一生中只有一種幸福,那就是知道愛。
在親密和諧的家庭中長大,孩子會更有安全感,更自信,更懂得怎麼愛人,成為一個溫暖有愛的人。
如果父母經常紛爭不斷吵鬧不休,對孩子的影響則是致命的。
我有個鄰居,性格比較孤僻、自卑、暴躁,平時也沒什麼朋友往來。
有次一起在小區遛娃,閒聊之後才明白,原來她從小就生長在一個讓她很不安的家庭。
爸媽每天都為雞毛小事吵架:沒繳水費啊,地板滴了一滴油啊……
每次吵架都摔東西,摔完東西爸爸就奪門而去,媽媽在家嚎啕大哭。
那時候她就想,以後一定不能重蹈覆轍,不讓孩子過和她一樣的日子。
但不幸的是,她失敗了。
結婚後,看著老公和孩子,好像有撒不完的怨氣,總是這不順眼那不順眼。
總是沒意識的諷刺、挖苦、罵人、摔東西……這一幕像極了童年時父母吵架的樣子。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因為父母不恩愛、不和睦,孩子敏感的內心,一旦受到傷害,久而久之關閉心門,性格會變得懦弱、自卑、不善交際。
而在父母恩愛的家庭,妻子會崇拜丈夫,丈夫會疼愛妻子。
這些小細節也能教會孩子如何去感知幸福和獲得快樂,從而變得積極陽光,正能量滿滿。
所以,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高級昂貴的玩具,不是毫無壓力的放縱,而是好好地恩愛。
讓孩子從父母身上學會:包容、理解、尊重、欣賞與感恩,這樣的孩子內心會充滿陽光。
如果爸爸愛孩子,就請好好疼愛孩子的媽媽;如果媽媽愛孩子,就請欣賞並崇拜孩子的爸爸。
我們沒法選擇自己有什麼樣的父母,但我們可以選擇成為什麼樣的父母。
夫妻恩愛,就是給孩子一生最好的禮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wIG__m4BMH2_cNUgaXA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