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病毒所、復旦研究員《自然》發文:新冠病毒與SARS高度相似

2020-02-04   睜眼看教育

2月3日,國際頂級期刊《自然》雜誌發表了中國科研團隊的兩篇研究論文,對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進行了介紹,其中最早的論文提交於1月7日,從提交論文的時間來看,再次說明了時間就是論文的生命線!

一、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石正麗團隊在《Nature》上發文,證明新冠狀病毒與SARS病毒高度相似,病毒源於蝙蝠,病毒爆發中間動物未確認。

2月3日,《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的研究論文「肺炎的爆發與一種可能起源於蝙蝠的新型冠狀病毒有關」(Pneumonia outbreak is associated with a novel coronavirus of likely bat origin),中科院武漢病毒所周鵬研究員、楊興婁副研究員和金銀潭醫院的王先廣醫生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武漢病毒所石正麗研究員為通訊作者。

石正麗及其研究團隊成員分析了7例重症肺炎患者的樣本,其中6人為武漢海鮮市場內的工人,研究者發現在其中5名病人身上獲取的全長度基因組序列彼此之間幾乎完全一致(相似度超過99.9%),與SARS冠狀病毒有79.5%的序列一致。此外,研究人員發現該病毒序列與一種蝙蝠冠狀病毒在全基因組水平上相似度高達96%,表明蝙蝠可能是該冠狀病毒的來源。不過來源和直接來源可能並不相同,對於此次新型肺炎爆發的直接傳播動物尚待確認。

本文於2020年1月20日提交至《自然》雜誌,1月29日被雜誌收稿,2月3日在線發表。

二、復旦大學研究人員對新型冠狀病毒進行了介紹,基因組分析顯示,該病毒與此前在中國蝙蝠體內找到的一組SARS樣冠狀病毒密切相關。

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與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張永振教授作為通訊作者的文章「一種與呼吸系統疾病有關的新型冠狀病毒」(A new coronavirus associated with human respiratory disease in China),2月3日在《自然》雜誌在線發表。

這篇文章研究了一名41歲的男性海鮮市場工人的病人,病人在2019年12月26日在武漢一家醫院住院,表現出呼吸系統疾病症狀,包括發燒、胸悶和咳嗽,通過多種治療病情沒有改善,通過基因檢測分析,與SARS病毒最相似(89.1%核苷酸相似性)。

本文於2020年1月7日提交至《自然》雜誌,1月28日被雜誌收稿,2月3日在線發表。所以時間就是論文的生命線!

說實話,復旦大學研究人員的這篇文章透露了更多的信息,至少在1月7日就將文章投遞了雜誌,而那個時候,社會還處於正常運轉、安心過春節的話語之中。因為既然說明新型病毒和SARS病毒相似,那就肯定具有傳染性,SARS病毒沒有傳染性估計沒有人會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