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銀杏櫻花攝影之九——獨龍江-丙中洛

2019-12-24     德馨攝影

今天的行程是先從獨龍江鄉去獨龍江下游的馬庫村,探尋「中緬41號界碑」。然後,原路返回至貢山縣城,再到丙中洛鎮。






馬庫村距獨龍江鄉政府約35公里,獨龍江就是從這裡流入緬甸的(之後改稱為「伊洛瓦底江」)。我們從這裡開始徒步,往返3個多小時,中途經過聞名遐邇的「哈滂瀑布」。哈滂瀑布,因月亮從山頂瀑布飛瀉處升起而得名,當地人稱「哈巴依稱」,是傈僳語,意為「月亮上掉下來的水」。






見到中緬41號界碑,遊俠們都顯得很興奮,紛紛舉起國旗在這裡拍照留念。據介紹,從這條小路過去6公里,便是只有200多人的緬甸葡萄縣日旺族木克噶村,每年馬庫村過獨龍族傳統卡雀哇節時,木克噶的保長、副保長都會代表村人前來參加。兩國的邊民通婚、通貿,至今保持著良好的友誼。








巴坡村是獨龍江鄉的老政府所在地,距新政府所在地孔當村23公里。那時候獨龍江還沒有通公路,每年在大雪封山之前,政府都要組織一大批馬幫,從縣城到巴坡村,馱運獨龍江鄉的居民們必要的物資,那時候的巴坡村是獨龍江鄉最熱鬧的村子。







之後,經獨龍江隧道,原路返回至貢山縣,沿怒江前往丙中洛鄉。該鄉隸屬於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位於貢山縣北部,北靠西藏察隅縣察瓦龍鄉,南臨捧當鄉,東接德欽縣燕門鄉,西鄰獨龍江鄉。怒江由北向南貫穿全境,江兩岸是碧羅雪山和高黎貢山,兩山夾一江,形成了典型的峽谷地貌。








怒江流經丙中洛鄉日丹村附近時,由於王箐大懸岩絕壁的阻隔,江水的流向從由北向南改為由東向西,流出300餘米後,又被丹拉大山擋住去路,只好再次調頭由西向東急轉,在這裡形成了一個半圓形大灣,稱為「怒江第一灣」。灣上台地平坦開闊,高出怒江500米,構成三面環水的半島狀小平原,中心的村子叫坎桶村。






因怒江環繞的扎那桶村形成半島狀,又因島上桃花甚多和當地人每年都過桃花節,故人稱「桃花島」。桃花島靜靜地依偎著怒江邊,有江南的秀麗,亦有滇西的雄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uuaOG8BMH2_cNUgYBv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