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與機:兩手抓兩手硬

2020-04-09     銷售與市場雜誌社

  2016年,我投身餐飲行業,創業成功兩個品牌,拌調子熱乾麵和成碗熱乾麵,目前全國50家門店。簡單講,我就是個賣熱乾麵的。其實,三年的創業,不能再說自己是個小白,那樣就太笨太傻了,算是個新手吧。這三年最大的感悟就是餐飲行業門檻低,容易進入,但是水很深,大部分都被淹死了。2019年,一媒體報道餐廳的倒閉率在80%以上,大家應該深有體會。下面分享下自己的體會和思考,請大家一起拍磚和進步吧。


  危中尋機

  疫情襲來,讓大家措手不及,餐飲行業首當其衝,是重災區中的重災區。據媒體報道,僅春節期間就損失了近5000億的餐飲收入。從供應鏈到運營公司再到終端門店,餐飲行業可謂是從上到下幾乎全部停擺。

  對於餐企業來講:

  1.收入歸0,支出依舊(人員、房租等),現金流吃緊。

  2.開店計劃打亂,原本3—4月份是開店的高峰期,今年可能高不起來。

  3.人員信心普遍受到嚴重打擊,焦慮,焦慮,焦慮……

  4.對未來的幾個預判:樂觀(3月逐步復工,4月正常),保守(3月逐步復工,5月正常),最差(3月逐步復工,6月正常)。

  5.政府管制,很多品類受到重創:野味、蛙類等。

  6.衛生檢疫監管要升級,顧客要求變高,軟硬服務升級疊代,否則就會被打死。

  7.行業洗牌,開始構建新秩序:倒逼做外賣,倒逼做分餐,倒逼品牌化。


  如此看來,餐飲行業的大盤似乎一片低迷,這個時候恰恰需要一雙發現機會的眼睛。疫情期間,在我看來:

  1.熱乾麵火了,這是我們的機會。

  2.整合人才的好機會:部分企業和門店倒逼,人員流動加大。

  3.整合優質位置的好機會:差的門店加速倒閉,鋪位大量空出,且因為疫情成本降低。

  4.與競爭對手拉開差距的好機會:大家都比較難,這個時候做得比別人好,會更快拉開差距。


  重視危機,診斷自己

  1.保證現金流。

  最少要準備六個月的現金流,而且為了抓住疫情之後的機會,要把控現金流資金用在刀刃上,做事半功倍的事情。

  融資的策略有:股權稀釋,吸納合伙人;內部融資;門店聯營或者託管、內部創業。

  要供應鏈的帳期支持:戰略供應商的重要性,感謝我們的供應商。

  爭取門店免租:做好溝通談判,大膽地跟房東溝通,特殊情況大家都可以理解。

  2.共享脆弱,打造團隊。

  要做深入的人才盤點,包括自己、內部、外部。

  正視企業的困難,與核心團隊一起分享,制定行動方案大家一起攻克難關。

  不道德綁架,觀察優秀的人才,在困難面前積極行動、承擔責任、解決問題。

  同時,這對外部合作夥伴也是一場檢驗,分清哪些可以長期合作,哪些是短線過渡。

  3.自我診斷。

  創始人要對公司的各個模塊進行自我診斷,對人、財、事、戰略,再次復盤2019,重新規劃2020。


  疊代復工方案,抓住機會

  疫情開始時,就要不停疊代復工方案以抓住接下來的好機會。

  門店端。1.成立疫情應對復工小組:詳細做好分工,為門店做好服務,主要是防控方案(門店防控、外賣線上推廣和流程設計)、防控物資和廣宣用品、人員健康和復工申請。2.不斷制定和疊代疫情應對方案:針對政府要求,我們已經疊代了好幾版。3.分批次開店:我們是先開了1家店,然後是3家店,接著是10家店……不斷進行測試,隨時調整方案。

  幾個及時的應對。1.今年開始加大線上傳播:微信公號、抖音等社會化營銷。2.著手開發熱乾麵的周邊快消產品:熱乾麵、酸辣粉、芝麻醬、雜醬等。3.一次性環保餐盒的使用:一個洗碗工成本跟這個相當,效率卻可以更高。4.動線設計升級門店模型:單人就餐動線設計,單人就餐,高效翻台,可以參考日本拉麵餐廳的設計。


  人才戰略

  最後,企業要帶著所有夥伴進行深度思考,為夥伴們做出三年職業生涯規劃。餐飲行業的競爭:起點是食材(產品),終點是人才(團隊)。關於人才培養戰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

  1.年前跟大家宣導,並做一對一的深度溝通糾偏。

  2.疫情期間學習線上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重新提交職業生涯規劃。

  3.培訓、學習和讀書。(作者: 劉俠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tQOYXEBiuFnsJQVzfL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