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這家新開的餐廳如何通過線上運營做好外賣業務?

2020-04-14     凌風商業手記

現在開餐廳,不得不提的一個業務就是外賣業務。畢竟現在很多顧客就是喜歡宅在家裡點外賣,你不做,就錯過了這個生意。

但是外賣要想做得好,確實不容易。做的過程中你可能會發現很多問題,比如:

我已經入駐外賣平台了,為什麼沒有顧客下單?

難道我的菜品對外賣客人沒有吸引力?那我要不要為外賣專門研發一份新的菜單?還是說我應該打點廣告?可是投大錢我捨不得,畢竟剛開始做,投小錢又沒效果,這可怎麼辦?

外賣這個業務很殘忍的一個地方在於,不只是沒有訂單的店發愁,訂單量不少的店也發愁,因為它們可能發現,雖然訂單不少,但是打折力度大啊,再除去平台的扣點費、推廣費,還有額外投入的人力成本,算下來相當於白忙活一場,根本不賺錢。

這要怎麼辦呢?

有家品牌叫南城香。南城香在外賣業務上還算是做得不錯,甚至可以說是公司的一個招牌。

平時,他們的外賣流水能占到整個公司流水的一半。因為外賣,上過央視的新聞,也上過跨年演講。

美團和餓了麼也都把他們當成是餐飲業外賣的一個典範。

這麼說吧,微信爆款文章的衡量標準是十萬加,外賣圈子裡,衡量外賣做得好不好的標準是萬單店,也就是一個月單量超過一萬。南城香有20多家萬單店。

而且,他們的外賣業務還是賺錢的。



是怎麼做的呢?這一講我就跟你分享一下我們的外賣經驗。

開餐廳第一步是想清楚模式定位,做外賣也是,你要想清楚外賣在自己的模式中扮演什麼角色,它的定位是什麼,是主打外賣,還是主打堂食?

餐飲圈開始討論外賣是在2015年。那時候跟餐飲企業合作的團購平台也開始轉型做外賣,比如美團和百度糯米。要不要做外賣?

大家就這個問題爭論得很激烈。不想做的人,根本原因是害怕影響堂食。其實後來發現這個問題不存在,你不做外賣,客人也不一定會來。外賣是有自己的場景的。

主張做外賣的人也有分歧。主要的分歧就是,全部交給平台做,還是自己也做。

當時我們做了兩個決定。第一個決定是,外賣一定要做,因為這是大趨勢,你不能跟趨勢為敵。第二個決定是,自己不做,跟平台合作。

很多餐飲企業開始時不願意全部交給平台,是因為擔心被平台綁架。

但我的想法是,還是要搞清楚自己的定位,我們擅長做的事,就是怎麼設計產品結構,怎麼把菜做好,我們的整個管理模式也是圍繞著門店建立的。專業人干專業的事。

養騎手、接電話、規劃外賣線路,這些都已經超過了我們擅長的範圍。

所以,我很乾脆地停掉了自己的外賣,一心一意去做平台外賣模式。

明確了只跟平台合作做外賣之後,接下來就是要搞清楚,外賣在我的整個經營中扮演什麼角色。

我對外賣業務的定位是,它是一個邊際增長業務,也就是說,它不是一個獨立的業務,而依附於堂食的額外收入。我不會在外賣業務上付額外的房租。



一旦這麼定位之後,你就要算筆帳:堂食正常經營,外賣增長的部分其實是給我們增加了效率。

因為我並沒有增加人力、場地、設備等等,服務人員的效率提高了;門店設備的使用效率也提高了,爐灶老是熱著的;門店的銷量也提高了;銷量一提高,中央廚房的量也起來了。

這樣一算,各方面的運營成本平攤下來,其實都降低了。

確定了這個定位之後,自然就否定了去做專門的外賣店,也就是只有外賣、沒有堂食的店的想法。

這是第一步,明確外賣業務在你的模式中的定位,對我來說,它就是一個邊際業務。

那接下來具體怎麼做呢?我們從人、產品和線上運營入手。

首先,既然定位是堂食為主,外賣作為邊際增長業務,這就決定了我不會拿出多少人力資源放到外賣業務上。

2015、2016年,平台為了培養顧客點外賣的習慣,補貼特別多,一度做外賣的公司的利潤都挺高。它們內部也就有了一套特別龐大的服務外賣的體系,後台都有十幾個人的配置,甚至還有五六十人的。

但大規模補貼肯定不能持續,外賣業務的利潤只會越來越薄,這種情況下,養那麼大一個團隊去做外賣,肯定不對。

外賣業務要有競爭力,一定是通過一個靈活的系統來做,不是通過加人加團隊來做。

所以,當時公司是讓市場部經理兼著來管外賣,他下面再有一個人配合他工作。



在門店端,我們也沒有專門為外賣建立一套系統。

有些公司會有外賣店長、外賣廚師、外賣服務員,我們都沒有。我們的方法是,不打亂門店原有的管理體系,但是新增加了一個外賣主管的職務。

開始時其實也沒這個職務,就是有個人負責打包出外賣。但是發現大家都不願意干。

然後我們馬上調整,績效考核上,外賣流水要給一定比例的分紅,並且把這個崗位確定為主管崗。這樣一來,首先員工的榮譽感很強,給家裡打電話可以說自己在北京當主管了。

其次,做店長之前,必須要做過所有主管崗位,有了這個制度,店長就願意把他想培養的人放到這個崗位上。

事實證明,這個崗位確實很出人,因為他要處理的事情很多,既要面對顧客的投訴,又要維護跟騎手的關係,還要保證出餐速度快、產品好,同時還要有一定的訂貨規劃能力,知道哪個產品賣得好,哪個賣得不好。

當然,產品設計也是一道坎。

在外賣圈裡,很多人會認為,外賣要想賣得好,一定要找利潤率高的產品,因為只有這樣你才打得了折,才能通過便宜來刺激顧客下單。

那怎麼能讓利潤率高的產品賣得更便宜呢?

就只能在食材和加工工藝上打折扣了。

一開始我們也認為,外賣就只能這麼做,但後來發現不對。如果這樣的話,雖然顧客點單的時候是便宜了,但他吃完之後記不住。

最後你吸引來的,都是對價格特別敏感的顧客。這些顧客完全沒有忠誠度,哪家便宜、打折多就吃哪家,這有什麼用呢?

所以後來,我們在產品設計上的方法是:無論堂食還是外賣,都要把自己最好的東西推到前面,讓顧客直接看到,連順序都不要動。


堂食賣得最好的,就是外賣賣得最好的。招牌菜的量起來之後,會引發一個正向循環,產品品質越來越好、後端成本越來越低。

然後,還有一個重要的經驗,記得給外賣小哥單獨留一個窗口,放在廚房的側面,方便廚房人員出餐,也方便外賣小哥取餐。避免尖峰時間,和堂食的客人發生擁擠。這樣,外賣小哥的體驗好了,堂食顧客的就餐體驗也不受影響。

除了人力模式和產品設計,做外賣還逃不開的一個問題是線上運營。我們做線上運營也有一套打法,成本也不高,但是效果好。

我們知道,平台有自己的規則,如果你有段時間不投廣告,它會通過調整排名,讓你感覺到店的曝光在下降,所以廣告還是要投的。

那有沒有什麼辦法,讓你得到平台的關注,獲得廣告外的資源呢?

放在南城香上,這個問題就是,比我們家規模大的、店開得多的餐飲企業並不少,怎麼讓美團、餓了麼的高管知道有一個南城香存在?我們有一招,叫作做典型。



具體說,就是挑一些本來就火爆、店長也配合的店,給一點運營和補貼的支持,讓這家店的數據變得很亮眼,比如成為單量上升最快的十家店之一,這樣平台的大佬們就會關注到你,有一些資源就會優先想到你。

那對於新店,我們怎麼快速把單量做上去呢?

就是集中有限的資源去砸新店。像我們這樣的公司都會跟美團、餓了麼簽訂年度框架協議,一年要在平台上花掉多少廣告費。

我們的經驗是,這筆錢不能平均花,而是要把80多家店的廣告資源集中在一兩家新店上,這個力度其他人比不了,就可以迅速把新店做起來。

做起來之後,就看門店自己能不能堅持住了。一般來講,我們南城香的店後續的外賣做得都不錯。

只有復購率很高,顧客的留存很好,才能去干這件事。外賣是一個競爭非常充分的市場。



如果你本身線下堂食做得就非常好,你可以按照這套打法來。如果你本身線下就不行,沒有任何積累,那就不好做。

特彆強調一點:外賣不是僅僅靠推廣砸錢就能做出來的。

對上述做個總結

1.順勢而為(外賣趨勢),而不是逆勢前行;

2.明確定位,發揮自己的長處(設計產品結構,把菜做好),善於借勢(外賣平台)彌補自己的不足;

3.躬身入局,善於思考:新增外賣主管崗、堂食與外賣出品高度一致,給外賣小哥單獨留一個取餐口;

4.做典型(讓一些火爆的店的數據變很亮眼,吸引平台大佬們關注),砸新店(把80多家廣告資源集中在一兩家新店上);

簡單總結一下做外賣的方法

1. 搞清楚外賣在你模式中的定位是什麼。

2. 儘量利用原有組織的機動性來做外賣業務,而不是單獨建團隊。

3. 不單獨研發外賣產品,而是做到堂食和外賣的產品高度一致。

4. 線上運營上,集中有限的投放資源把單量推上去,只要顧客復購率高,你就能站得住。

5、要學會算成本,長期的總成本,不要遺落里里外外的回頭帳。

6、孫子兵法,集中資源投放一個重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pKGgHEBnkjnB-0znu8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