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一樣東西很長時間了,為何老是沒進步?原因在這裡

2019-08-15     神探讀書

最近在讀一本很有用的書,叫《刻意練習》,書中提到一個現象:很多人花了大把時間做同一件事情,希望能提高水平,但卻事與願違,於是隨著歲月流逝,這個人就變得越來越平庸。

這個現象很重要,也很容易被忽略。

為什麼會這樣?

我們不是常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嗎?為什麼在同一件事上,花了同樣時間的人,最後的結果卻是天壤之別呢?

《刻意練習》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原來,練習分為三個層次。只是在低層次上努力,想要在高層次上見效果,無異於緣木求魚。

如果你正在刻苦練習一項技能,表現卻不盡如人意,不妨停下來思考一下:我到底在哪一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天真的練習

很多人把重複做一件事情,當成提高水平的唯一方式。他們一本接一本地看書,一曲又一曲地彈鋼琴、一遍又一遍地打羽毛球……他們相信只要重複去做,水平就會越來越高,直至達到專家或大師的水平。

這也是流行的「1萬小時法則」所強調的,只要你在某個技能上努力超過1萬小時,你就可能成為大師。

其實,這是一種天真的想法!

重複做一件事情,是可能讓你達到一定的水平,但是你會停留在這個水平,很難取得更大的進步。

天真的練習,簡單來說就是「埋頭苦幹」,只會造就平庸者。

說出來你也許不信,大多數的人所進行的正是「天真的練習」,這也就解釋了為何平庸者總是大多數,而卓越者卻是鳳毛麟角。

如果你不甘平庸,想更上一層樓的話,那麼你需要的是更高層次的練習。

第二個層次:有目的的練習

天真的練習以「無意識的重複」為特徵,有目的的練習則不同,它帶有4個鮮明的特徵:明確的特定目標、專注和投入、獲得反饋、走出舒適區。

以練習書法為例,秀書法是當前很時髦的一項活動,特別是一些名人,特別喜歡在自媒體平台秀出自己的「書法」,但在行家眼裡,很多人的書法一看就是天真練習的成果。

練習書法,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活動,不能練到哪兒算哪兒,每一階段都要有目標、有步驟、有技巧。

比如要先打好楷書基礎,再練行書,然後可以轉到行草、草書。練習過程中應該臨摹多少種名帖,每一種應該下多少功夫,都要做好規劃。

練習的時候,先重點練好橫、豎、撇、捺等各種筆畫,然後追求單個字的形似,再接著是考慮整體的章法,如何做到渾然一體……到了最後,才是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成為書法大師。

環環相扣,沒有捷徑可走。

在這過程中,如果有名家指點一二,進步當然更快,平時自己也要常琢磨不足之處,並重點攻克,必要時拿出「達文西畫蛋」的精神來才行。

全神貫注於書法創作當中,一筆一划反覆練習,一開始是相當枯燥的,但當你已達到很高的水平,創作中產生的那種愉悅感,是低水平的創作者體會不到的。

這裡最值得注意的,是走出舒適區。不逼自己一把,你永遠不可能取得進步。

通過長期有目的的練習,至少可以讓你告別平庸,步入優秀者的行列,但離大師的水平還有距離。其間的差距,只有通過最高層次的練習來縮短。

第三個層次: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Deliberate Practice)這個概念,是《刻意練習》的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在上世紀90年代提出的,隨著2016年《刻意練習》中文版的面市,這幾年「刻意練習」的概念風行全國,被認為是超越了「1萬小時法則」的最高效學習法

艾利克森所從事的領域叫做「專業特長科學」,研究的是各領域最頂尖的人物,他發現這些人之所以卓越,在於他們都採取了刻意練習的方法或者原則。

有目的的練習必備的四大要素,刻意練習全部包含。不同的是,刻意練習的主要目標是創建「心理表征」。

書中對這個詞的解釋是:與自己要發展的技能密切相關的心理結構,或具體,或抽象。

舉個例子,西洋棋大師可以同時跟幾十個專業棋手下「盲棋」,並且勝多負少,我們通常以為他們是記憶力過人。然而研究表明,對於隨意擺放的棋子,他們的記憶力跟常人差不多。所以正確答案是,這些大師對多達數萬種的棋局已經形成了「心理表征」,可以自然而然地做出應對。

刻意練習的本質,就是充分利用人類身體和大腦不可思議的適應能力,依靠大量特別設計的練習來改變大腦結構,從而塑造自己的潛能。

刻意練習是通向大師之路,是愛因斯坦、莫扎特、梵谷、喬丹等大師共同採用的方法。

刻意練習是相對個性化的,各領域的大師常會採用一些特殊的方法來訓練自己,比如記憶大師,他們記憶的方法顯然迥異於常人。久而久之,他們對這種私家記憶方法創建了「心理表征」,可以信手拈來。對不了解真相的人看來,他們簡直就是「有如神助」。

實際上,這些表現或許驚人,但並不神秘。他們正是通過刻意練習創建「心理表征」而獲得的。

只要能設計出適合自己的特別方法,並且長期大量地練習,你也能做到!

簡單總結一下:

一、練習的三個層次,並不完全以練習時間來衡量效果,而是以練習的質量來衡量。

二、練習質量的高低,有多種決定因素,比如是否有目標,是否專注,是否能得到及時反饋,是否走出了舒適區,等等。

三、通過長期的個性化的刻意練習,形成針對某一技能的「心理表征」,是達到大師水準的關鍵。

練習的這三個層次,你達到了第幾層?歡迎評論、轉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blIPW0BJleJMoPMFPf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