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豹媽媽稱不上是最好的媽媽

2020-06-03     劉哥寵物

原標題:獵豹媽媽稱不上是最好的媽媽

大自然肉食動物總是走在前列,而它們的孩子動物寶寶其實都是非常毛茸茸可愛的,不如陸地上的獵豹,想當初認識獵豹還是從廣告節目認識的,而現在我已經可以在動物園或者是保護區了解這些動物了。比如一個動物園的獵豹寶寶才6個月大,但卻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拋下孩子不管了,不願意照顧他們。

所以就從工作人員那邊了解一下,得知獵豹媽媽稱不上是最好的媽媽,有時候它們是缺乏母性的,拋棄孩子並不少見,而這幾個小獵豹就很不幸的遇到了這個事,在野外的話,獵豹母親若是產下虛弱或者有病的幼崽拋棄小獵豹是情有可原,它們不想讓虛弱的幼崽引來捕食者。因為捕食者是聞得出一個小動物是否有著狀態的,所以別看獵豹威武,其實小型肉食動物也會盯上它們的幼崽的。

那這邊回到動物園的話,一窩的小獵豹十分健康,其中就有三位小兄弟,個性卻有著差別,其中一個是麻煩精叫做「瑪塔塔」,這個麻煩精就是一有機會就挑戰他人底線。

而另外一個就是個勇敢的冒險家,總會沖在前面仿佛像一個小隊長,所以其他的小獵豹就會不約而同的依賴這個勇敢的小獵豹,管理員稱他為「肯錫」比如其他小獵豹遇上了麻煩或者感到害怕的時候就回去找「肯錫」待在它身邊尋求信心和支持。

而一隻叫「葛斯」的小獵豹就是最多愁善感的了,它是個小可愛,感情豐富,喜歡擁抱,如果它的兄弟得到的擁抱比它多,那麼它就會吃醋。會擠進來躺在管理員的腿上,真是個可愛的寶寶。

而小獵豹剛出生時和現在是很不一樣的,它們會雙眼緊閉什麼都看不到,耳朵向後折什麼都聽不到,只能依靠敏銳的嗅覺,大約一周後它們才會慢慢開始行走,學會用尾巴保持平衡,幾乎花了不少時間去學會協調尾巴和走路,那個學習的樣子很滑稽。等小獵豹長大它們的尾巴會長到80厘米長,幾乎是身長的一半。同時小獵豹喜歡到處攀爬,然後才發現自己的尾巴是可以幫助平衡的,所以它們也很開心,就會嘗試使用尾巴。

其實小獵豹越來越自信是有很大好處的,這也是對頂級獵手來說自信非常重要。以前的它們一動不動,到現在長大一些後到處亂跑,你可以看到一隻六個月大的小獵豹跑的比人還快!等到獵豹成熟後它們的時速將達到104公里,而獵豹奔跑的秘密藏在爪子和脊椎中,所以小獵豹們生來就有半伸縮爪子,在高速移動時能抓緊地面。而它們的脊椎能像彈簧一般壓縮延展,幫助往前移動,只不過耐力不是很足。

而現在動物園的小獵豹可以說是活力滿滿,生活安全的,正常情況下,到了這個年紀它們的母親就會教它們打獵,但是小獵豹的媽媽拋棄了孩子,它們只能依靠本能獨立學習,所以三隻小獵豹玩鬧也是學習的一種,為將來的生活作準備,為自己打獵作準備。因為這種動物園一般是幫助動物度過危險時期然後放回自然,也會讓小獵豹出去練習的。

所以三位小獵豹在野外也是會狩獵瞪羚,珍珠雞和一些野兔等小獵物,哪怕追逐樹葉,都是種技巧磨練。它們學習如何追逐偷襲獵物。它們的打鬧不僅是鬧著玩,通過觀察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它們起來後繞著圍欄全力奔跑,相互追逐、相互絆倒。在野外這也正是它們需要的。獵豹追逐小跳羚羊或者其他獵物時,會先絆倒獵物再撲上去,然後一口咬住獵物喉嚨。

所以看到這些都知道,小獵豹這個時期是最重要的發展階段,要學會如何生存,同時很快它們就要決定進食順序了,三隻獵豹兄弟,瑪塔塔應該會排在最後,因為性格的差異,它們會決定誰先吃,誰後吃的問題。或許長大後性格變了,也會發生改變的。在野外這三位小獵豹會被列為保護動物,因為它們是面臨瀕危的,有限的數量導致大量近親繁殖,所以現存的獵豹大多有親緣關係,如果某種動物大量近親繁殖,那麼這種動物的免疫系統會有問題,引出某種疾病就會輕而易舉對獵豹趕盡殺絕。

在未來的考慮下,三隻小傢伙和它們的後代,可能是獵豹繁衍的關鍵了,所以園區中培育獵豹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野外容易發生意外,對獵豹來說很有可能會因某種疾病害死所有獵豹,讓它們永遠消失。所以人類干預也是很重要的。保持生物多樣性也非常重要。用可持續的方式讓它們繁殖,是人類該努力進行的事情。讓獵豹擺脫近親繁殖。

有什麼意外的話,動物園也會將它們方回歸自然。在非洲大草原上,這些獵豹一定會好好運用學到的本領去生存的,畢竟獵豹稱得上是世界最快的獵手。所以我們也應該放眼瀕危的動物,保護是至關重要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_MAenIBnkjnB-0zNp7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