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貧窮的父親為了夢想,拋棄了自己還在襁褓的孩子。
多年後,孩子長大成人,踏上了千里尋父之路,歷經坎坷,父子在淚水中和解。
這樣的「尋親」戲份,想必愛看電影的你一定不陌生,文藝片、劇情片,甚至很多華語喜劇片也會用它來強行「催淚」。
上周,又一部「千里尋父」的電影上線了,不同的是,這個故事發生在遙遠的太空。
《星際探索》
不遠的將來,人類遭受了來自海王星的反物質攻擊,天梯遭到轟炸,外太空基地大半被毀滅,連地球也成了它的目標。
困境之下,布拉德•皮特飾演的太空人羅伊被委以重任,只身前往海王星,對抗反物質,拯救整個世界。
開場,《星際探索》就勾畫了一個科幻感十足的未來世界,並為這個世界設定了一個倒計時:羅伊戰勝反物質,世界重回安寧;羅伊不能成功,世界只能被毀滅。
可當英勇的太空人離開地球時,這好萊塢慣用的科幻套路突然變了味道。
海王星存在的並不是了什麼了不起的外星人,而是當年前往外星後了無音信的太空人克利福德,也就是羅伊的親生父親。
離家父親成了毀滅的大反派,英雄兒子成了拯救地球的大英雄,浩瀚的太空之上,羅伊與父親成了最「親近」的人,也成了最「疏遠」的人。
好端端的事關地球安危的科幻大戲,為什麼會成為父子相認的悲情劇呢?
鏡頭不斷的閃回,我們漸漸了解到了這對父子的故事。
多年前,父親克利福德為了人類的航天夢,離開孩子,踏上了探索外太空之路。
為探索太空拋家舍業,可浩瀚的太空並不想助他實現夢想,尋而無果,同行人心生退意,克利福德卻決定留在海王星。
父親獨自遊蕩太空,羅伊亦是如此。
因常年在外太空工作,羅伊與妻子的感情破裂,臨上飛船時,羅伊為妻子留下深情滿滿的告白,開船前卻又全部刪除。
漫長的星際探索旅程,看著窗外毫無生氣的太空,羅伊逐漸體會到了父親的絕望與無奈。
他們是世界的英雄,卻不是家人的英雄,他們能夠拯救世界,卻挽不回自己的父親,挽不回父子間的親情,挽不回自己的妻子。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重逢之後,羅伊理解了父親,父親也接受了羅伊。
海王星上,父親與羅伊深情相擁,所有的悲傷、怨恨、無奈都被這擁抱所化解。
華語家庭劇結尾,父子和解共面困難的高潮即將來臨之時,導演格雷擅長的「反高潮」戲份卻來了:父親割斷繩索,飛入浩瀚無盡的宇宙。
沒有和解,也沒有溫暖,更沒有動人的告白,父親不想回到地球,羅伊也接受了父親去世的事實。
後現代作家庫爾特•馮內古特在《泰坦的女妖》中,將人類的勾心鬥角延續到宇宙之中,「無窮無盡的外部太空有三項饋贈:空洞的豪勇,匱乏的幽默感和無意義的死亡」。
羅伊與父親無疑是這段話的最好註解,浩瀚的星空中,他們相遇了,然後又分別了,太空沒有改變他們的家庭,卻改變了他們。
太空給了我們太多,豐富的礦物質、無窮無盡的空間,以及依託太空產生的美好想像。
可是,當這樣宏大的美好具體到個人身上時,太空能給予他們的只有無窮盡的寂寞、無窮盡的黑暗、無窮盡的孤獨,所有的痛苦他們只能埋藏在心底,然後用公眾的期待一次又一次鞭策自己,讓自己飛得更遠,更快,更高。
英雄被鮮花簇擁,身肩眾人期待,卻又無比寂寞。
拋除影片對父子情的描述,對外太空的勾勒,即便作為科幻片,《星際探索》也是合格的。
一開場,數千米的天梯之上,羅伊展開科學研究,困難的太空旅行簡單地如同做光觀電梯,so easy。
上天有電梯,去月球也有班機。
片中,為了抵達月球,羅伊乘坐了商務太空梭,熱毛巾,小桌板,啤酒飲料小燒烤,飛機有什麼,太空梭就有什麼。
火星之上,人類痕跡也充斥其中,牢固的建築,秘密的發射基地,以及那媲美跑跑卡丁車的火星車追逐。
還有,太空中的外星狒狒,反物質襲擊……
《星際探索》不是硬科幻太空片,卻有著不遜色於它們的特效與設計,以及導演天馬行空的想像。
上映一周,這部耗資近一億美金的大片在華語市場只取得兩千萬人民幣的票房成績,加之國際市場遇冷,這部超級大片撲街已成定局。
作為科幻大片,顯然它不夠酷炫,不夠浩瀚,難算合格。
但是如果你打算一個人看電影,想要在寂寞中思索人生,體會一場孤獨卻溫暖的太空旅行,《星際探索》一定是不二選擇。
碼字民工:小配角
免費編輯:威震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Xn1-m4BMH2_cNUg6dK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