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小封箱演出可以胡鬧,請別打著相聲大會的旗號

2020-01-16     我就是個碼字的

最近幾天德雲社幾個分隊開始搞小封箱,也是為大封箱預熱。本來是一個普通的演出,但從網絡上傳來的各種封箱演出照片看,德雲社的青年演員們貌似這次玩過火了。

我們看到,德雲社小封箱演出中出現了諸多綜藝節目裡用了十幾年的老遊戲,有吃芥末的,有蒙眼亂打的,還有被玩兒爛了的你比我猜。

場上胡鬧,場下尖叫,知道的只是封箱演出,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二十年前哪個鄉鎮電視台的晚會呢。

作為一個相聲愛好者,一個老綱絲,筆者有些看法不吐不快。

1、 德雲社年輕演員們這麼搞,郭德綱知道嗎?

郭德綱當年在相聲界風生水起時有一句宣言「我是給相聲老祖宗看墳的」,這句話讓無數相聲愛好者為之振奮,隨著老先生們的老去和離開,傳統相聲需要傳承人,而郭德綱自告奮勇接過這個重任,怎能不讓人激動。

可現在一幫小青年打著相聲封箱演出的旗號在老祖宗的墳上蹦迪,老郭你知道嗎?這是你允許的嗎?

不是說不允許玩兒,但要分場合分內容。像在封箱演出這種場合,你非要玩兒競猜的話,可以搞鼓曲哪怕是流行歌曲競猜也行,就像岳雲鵬在東方衛視舞台上說的相聲那樣。

你要真想熱鬧的話,《九藝鬧公堂》《扒馬褂》熱不熱鬧,說啊。你真想打人玩兒的話,《口吐蓮花》不夠你打的嗎?

看著台上那些「隊長是個王八蛋」「張鶴倫是我兒子」「爺爺在此」等大字,老郭不替這幫小青年丟人嗎?倫理哏玩兒到這種地步,還有意思嗎?

2、 台下的觀眾們真的都喜歡這種遊戲嗎?

筆者不知道台下的觀眾是沖什麼去的,如果是衝著聽幾段相聲去的觀眾,看到這種表演不知道該如何想,不斷聽到刺耳的尖叫聲不知道能不能說服自己繼續坐在座位上。

如果真是衝著這種無聊遊戲去的觀眾,那你還聽什麼相聲呢。如果你喜歡這種沒底線的倫理哏遊戲,哪兒不能玩兒啊,幹嘛花錢上這兒呢,哪個爛俗的綜藝節目不都一堆這樣的遊戲嘛,買票那錢吃個燉肉他不香嗎?

相聲有個俗語也算行業規則叫「把點開春」,看著台下的觀眾決定當天說什麼段子,難道看德雲社封箱演出的觀眾已經都是喜歡看遊戲的女孩子了嗎?

如果都是的話,那還叫相聲大會幹嘛呢?你改成粉絲見面會不就沒筆者這樣的人提意見了嗎。

3、 相聲真的需要這樣的與時俱進嗎?

2010年以前,德雲社的相聲還是堅持走傳統和創新結合道路的,相聲行話「一遍拆一遍洗」,相聲行老前輩們也是支持相聲創新和與時俱進的。

比如馬三立公開表揚過牛群馮鞏,說他們的相聲可樂,他尤其喜歡創作能力強的牛群。馬志明也公開說過,姜昆的《虎口遐想》是真的好,比說《文章會》這樣的老段子適合當今社會。

郭德綱最尊敬的師父侯耀文則是傳統和現代結合的第一人,他開啟了老段子新編這種創新模式,郭德綱是站在侯耀文的肩膀上繼續發揚的。

相聲需要與時俱進,但首先一個原則是,創新的內容必須是在相聲的範疇內,不能超出相聲的藝術規律,不然的話,那相聲就不叫相聲了。

打個比方說,京劇再創新也不可能去用吉他伴奏,民族藝術代表著一種民族文化,必須有門檻和規矩,往大了說,一個民族如果沒有自己的傳統文化傳承,那是非常可怕的。

有人說,傳統相聲和京劇一樣沒人愛聽。

這話有兩個問題,第一,喜歡傳統相聲和京劇的人大有人在,你不知道不代表沒有,畢竟有個詞叫人以群分。第二,愛聽傳統相聲和京劇的人相對不多,責任不在於京劇和傳統相聲,而主要在於觀眾。

西方和日本的傳統藝術為什麼可以傳承幾百年甚至上千年而且還活得很好,義大利歌劇到中國來演出也是一票難求,因為他們有大量的高素質觀眾群體支持,如果大家都追求奶頭樂一樣的表演,相信西方和日本的傳統藝術一樣會遇到瓶頸。

說到底,相聲不需要德雲社小封箱這樣的「與時俱進」,這是鬧劇,不是一個相聲團隊應該呈現給觀眾的東西。

4、粉圈經濟和相聲矛盾嗎?

德雲社在粉圈經濟的路上越走越遠,和粉絲越來越近,於此同時卻距離相聲越來越遠。看起來似乎粉圈經濟和相聲是矛盾的。

實則不然,其實2005年和2006年的德雲社也是粉圈經濟,那時候追著郭德綱專場聽的相聲愛好者大有人在,那時候的小劇場門票一樣難買,那時候的商演票價一樣高高在上。

問題出在相聲愛好者的數量和奶頭樂粉絲的數量是沒法比的,就像金字塔一樣,欣賞水平越往下基數越大,德雲社想挖掘更大的財富,就必須讓自己的相聲水準往下發展去適應金字塔下層的粉絲群體。這就是郭德綱所說的,德雲社要發展,勢必要淘汰欣賞水平高的觀眾。

這種選擇對於德雲社公司來說也無可厚非,畢竟公司賺錢的需求是無限大的,但對於德雲社的相聲來說,這種選擇的代價就是他們距離相聲越來越遠。

說到底,筆者的核心看法是,不是說德雲社小封箱不能這麼胡鬧,只是希望他們別打著相聲的旗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ScRtW8B8wMrh2LiuxQ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