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戚耀琪
工信部16日發布《2020年新能源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以下簡稱《工作要點》),以產業規模化發展需求和新技術創新發展為導向,全面梳理電動汽車在研標準項目和未來五年標準規劃,確定分階段建設目標與關鍵工作節點,完成新能源汽車領域「十四五」標準體系編制工作。
記者留意到,加快重點標準研製涉及以下幾個方面,可謂涵蓋非常全面。
電動汽車整車領域:完成電動汽車碰撞後安全要求標準的技術審查,開展在用電動汽車安全性能評價方法及測試規程相關標準的預研;完成純電動汽車能耗與續駛里程、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能耗試驗方法標準的制定,並履行報批程序;推動純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動力性能試驗方法標準的修訂立項。
燃料電池汽車領域:加快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加氫槍、加氫口等標準的制定,完成加氫通信協議的標準立項;推動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碰撞後安全要求等整車標準,低溫冷起動、能耗與續駛里程、動力性能等整車試驗方法標準,以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發動機、空氣壓縮機、車載氫系統等關鍵部件標準的立項。
動力電池領域:開展滿足不同需求的動力電池安全試驗方法標準的預研,加快動力電池電性能和循環壽命相關標準的立項;開展動力電池規格尺寸等標準修訂預研,健全動力電池模塊化標準體系;完成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放電規範和梯次利用產品標識等標準的技術審查,徵求梯次利用設計指南和回收服務網點建設規範等標準的意見。
充換電領域:完成傳導充電電磁兼容相關標準的審查與報批,徵求傳導充電安全要求標準的意見,推動充電連接裝置通用要求相關標準的修訂,開展大電流充電測試驗證工作;加快電動汽車無線充電互操作性要求與測試、電磁兼容性等相關標準的制定;完成電動汽車換電安全要求標準的審查與報批。
此外,《工作要點》還就國際交流合作提出具體要求,2020年將積極參與全球技術法規協調,深入參與國際標準制定。
數據表明,到去年年底,全國的充電樁總數已經達到了122萬個,這裡面公共樁有52萬個,私人樁有70萬個,目前充電設施已經覆蓋了全國404個城市。去年全年,新能源汽車充電量大體上是在80億度。
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發展司副司長蔡榮華近日就表示,為了促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國家將繼續加大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一是結合老舊小區改造等工作,引導相關方聯合起來開展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運營,支持居民區里多車一樁,即幾輛車合用一樁,臨近車位能夠共享等模式,解決居民區里建樁比較難的問題。二是在高速公路、城市和鄉村加快形成適度超前、快充為主、慢充為輔的公共充電網絡,鼓勵開展換電模式運用示範。三是加強新型充電技術研發,提高充電服務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目前,我們需要實施的一些充電設施建設項目已經陸續開工建設了,預計今年全年能夠完成投資100億元左右,新增公共樁大概在20萬個,新增私人樁大概能超過40萬個,公共充電站達到4.8萬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QFWpnEBiuFnsJQVkXy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