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明星出國避難,大批醫生選擇逆行,請告訴孩子誰才是真正的偶像!
80、90後童年時的夢想經常是這樣的:「我的夢想是當一名科學家」、「我的夢想是當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
比起這些職業,現在的孩子更嚮往當歌手、當明星。小小年紀已是半個網紅的孩子也比比皆是。
不止是小孩子嚮往那些光鮮的外表,華麗的舞台,許多大人也是如此。
在日漸浮躁的消費主義之下,人們越來越聚焦於明星身上營造出的光環。
把追星當成愛好,甚至把明星當成人生信仰,把物質享受和體面當作人生奮鬥的目標。
但我們卻忘了,能支撐國家渡過危難長治久安的,永遠不會是那些在舞台上發光發熱的明星。
而是那些一直在人後默默做科研,在關鍵時刻能力挽狂瀾之人。
這次疫情,給我們敲響了一記警鐘,也讓很多人的價值觀歸於正軌。
如果稍加留意我們就會發現,以往在熱搜上頻現的那些明星們,如今鮮有活躍者。
入眼的不再是滿屏的明星八卦消息,50條熱搜里關於明星的只占兩三個。其餘多是與疫情相關的消息。
部分熱搜截圖
人們不禁好奇,平日裡備受追捧的那些明星們,如今都在做什麼?
昨天,我看了一篇報道,原來有大批明星在疫情爆發後出國去了。
無論明星們是出國旅行、工作,抑或是網友們口中的「避難」。
都讓我們清楚地意識到一件事——
娛樂不能興國,明星更不能救國。
大災大難面前,那些真正冒著生命危險守護國家守護人民的人,才真正值得「榜樣」二字。
這裡倒不是說明星出國避難不行,也無意道德綁架,只是這場疫情讓很多人看明白了什麼是國民經濟的皮毛,什麼是國家的基石。
今天,讓我們向這些默默無聞的醫護工作者們致敬,用10個故事,把他們不屈的精神傳遞給孩子們,告訴孩子什麼才是真正的偶像!
出征
這是一場看不見敵人的戰役,
中國贏,則世界贏。
武漢贏,則中國贏。
2月4日早上,
46名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緊急醫學救援隊隊員完成集結後,
帶著廚師、保潔和電工,
以及8輛救護車、200套防護服
及米麵等捐贈物資向武漢出發,
這是河南唯一的一支
國家衛生應急隊伍。
2月23日上午,
河南第十四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集結完畢,
奔赴武漢參加一線「戰疫」。
2月9日,41架飛機,
從祖國四面八方齊飛武漢!
齊魯醫院的逆行者們出發時,
濟南警車一路開道,為他們送行:
中華醫療界各大天團組成「王炸」,
百年來首次會師武漢!
鏡頭所過之處,
皆是國之棟樑,悲壯又英勇。
春回大地,國應無恙。
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
轉身
她叫徐輝,51歲,
南京市中醫院副院長。
連續奮戰18天後,
積勞成疾,犧牲在疫情防控戰場上。
他叫林正斌,
62歲,同濟醫院醫生。
2月10日,因感染新冠肺炎犧牲。
武昌醫院一名叫柳帆的護士,殉職了。
我們唯一知道的關於她的故事是,
已59歲的她,
生前曾主動申請延遲退休。
江西省贛州市大余縣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醫師蔣金波
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耳鼻喉科醫生梁武東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仙陽鎮
中心衛生院副院長毛祥洪
江蘇泰州市人民醫院感染科醫生姜繼軍
湖北省武漢市中心醫院醫生李文亮
湖南省衡山縣東湖鎮
馬跡衛生院藥劑組副組長宋英傑
…………
他們都拼盡全力,倒在了戰場。
「醫者,此去欲何?」
「戰病疫,救蒼生!」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衣白褂,破樓蘭,
赤子切記平安還!
請戰
江蘇省南京市中醫院副院長徐輝犧牲後,
南京市第一醫院再接任務,
需派54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
還會有人報名嗎?領導心裡沒底。
沒想到,通知剛發出,
回復齊刷刷地來了:
幾分鐘,人齊了!
誰言醫者皆文弱,不破疫情誓不回!
謝謝你們,勇敢的天使!
真情
四川省廣元市,
首批派往武漢的醫療援助隊伍即將出發。
丈夫站在路邊,朝著車裡的妻子大喊:
「趙英明!平安回來!
你平安回來我包一年的家務我做!
聽到沒有!」
他帶著哭腔,
車窗裡頭的她別過頭,流著淚。
但她知道自己不孤單,
身邊,是和她一起戰鬥的3.2萬逆行者!
泰山
92歲,敖忠芳仍堅守一線,
她說:「我現在還乾得動。」
86歲,董宗祈坐著輪椅出診。
老爺子說:「這輩子我為什麼,
不就是為了病人嘛。」
83歲,鍾南山院士
帶領團隊日夜奮戰數度落淚,
安國安民。
73歲,李蘭娟院士
每天只睡3小時,她的防護服上,
「武漢加油」四個字,
讓無數人淚目。
目前,「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統」
「四抗二平衡」救治模式已初顯成效,
危重症患者已成功轉出ICU。
國之泰山,風雪並肩。
古稀之軀,撐起避風港!
新芽
217支馳援武漢的醫療隊里,
90後都是生力軍。
單霞,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的90後護士。
長發及腰的她,
為了不影響工作效率,
剃了個光頭。
「剪個光頭沒什麼,
只是為了好戴帽子,好穿防護服。
好上戰場,好好保護自己,
保護我的同事。」
王濤,武漢市中心醫院的
一名90後護士。
由於在手套里連續浸泡十幾個小時,
他過度脫水,手已形同枯木。
朱海秀,1997年出生,
廣東醫療隊護士。
怕父母擔心,
她瞞著家人馳援一線。
但爸爸還是知道了,
和她視頻電話時,哭了。
22年,小朱第一次看見爸爸落淚。
她說:「我不想哭,但眼淚在眼睛裡打圈,
不能哭,護目鏡花了就幹不了事了。
對不起。」
「曾經,我們是被守護的嫩芽,
現在,換我們來守護你。」
堅強
汪曉婷,一線抗疫醫生。
為防止感染家人,一直住在賓館。
2月6日凌晨3點,她要去上班了。
天下著雨,丈夫想開車送她。
她怕感染家人,不敢上車。
於是家人一路開著車,
打開車燈,緩緩跟在她身後,默默護送。
從未想過,我們會這樣一起走一段路。
「親愛的,你慢慢走。
前路風雨艱辛,而我永遠在你身後!」
深情
車前子,夫婦倆都是一線抗疫醫生。
連續22天,沒下過火線。
前幾天,忙完工作後,
想給父母和 3 歲的女兒送些生活用品。
怕女兒認出他,不讓他走,
車醫生把自己裝扮成了一個快遞員。
東西放到家門口,隔著一米距離。
多想見女兒一面,
可……他還是背過了身。
平時聽多了「舍小家為大家」這句話。
誰又知道,這離去所包含的深情?
武漢漢口醫院。
一對醫生夫妻都在一線抗疫,
丈夫不幸感染,就住在隔壁病房。
但一周,妻子都忍著沒去看望。
原因讓人心酸:
去看丈夫,要穿防護服。
防護服緊張,捨不得浪費一件啊……
疫情,是面放大鏡。
讓我們發現,這世上,
好人真好、善良的人真善良。
謝謝你,善良的天使,好人一定平安。
姿態
防護服,成本較高,目前還緊缺。
每次穿上防護服進了隔離區,
四五個甚至七八個小時里,
都不能吃飯、喝水、上廁所,
否則就會浪費一套。
他們會穿著成人尿不濕,連續工作。
太多艱辛,都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前幾天,網上有人曬出了
他們院醫生的睡姿:
一場主題為
「他們睡著了」的照片大賽,
看哭了很多人。
醫生們的手:
護士們的臉:
世上沒有天使,
不過是普通人披上了戰袍。
彎著腰、咬著牙啊,和死神搶人啊……
千言萬語,如鯁在喉。
除了一聲謝謝,
真不知再說什麼好。
隔空相擁
2月22日下午,武漢火神山醫院
71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治癒出院。
這是火神山醫院組建以來
出院人數最多的一天。
生死一線的十幾天,
醫護人員和患者結下了深厚情誼。
臨上車時,
隔空擁抱成為他們特殊的告別禮。
一位阿姨確診了,
醫生悉心照顧。
阿姨說:「我真是感謝,感謝……」
醫生說:「不用,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
阿姨搖頭:「不,這不是你們該做的。」
最後這句話,也是所有人想說的:
沒有誰,生來就該衝鋒陷陣、
就該拋家舍子、就該無私奉獻。
沒有什麼,是你們必須做的。
但你們做了,我們銘記在心。
為醫護人員點贊!
向勇敢的中國人民致敬!
這才是真正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