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詩歌鑑賞主觀題題型分類與解題方法
初中語文助手
詩歌鑑賞主觀題題型分類及解題方法
一、有相關知識的題
人物描寫、景物描寫、事物描寫、抒情方式、景情關係、藝術技巧、章法結構等。
1.人物描寫、景物描寫、事物描寫
2.抒情方式
3.景情關係、藝術技巧、章法結構
景情關係:
觸景生情: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借景抒情(融情於景):樂景寫樂情、哀景寫哀情、樂景寫哀情、哀景寫樂情。
常考修辭手法:
比喻、借代、誇張(誇大誇張、縮小誇張)、比擬(擬人、擬物)、對比、襯托(正襯、反襯)、反問、設問、雙關(諧音雙關、語意雙關)、對偶、用典、意象羅列(列錦)、疊詞
其他藝術手法:
虛寫、虛實結合、化靜為動、動靜結合、以動襯靜、想像
章法結構:
線索:時間、空間、情感、事物等。
結構類型:首尾呼應、對比、欲揚先抑、欲抑先揚、層進、前後照應。
層次脈絡。可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各層次的內容,理清作品脈絡的發展。注意寫景與抒情內容的安排 。
答題模板
答案表述模式
特點+說明+作用
二、有答題模式的題型
字詞品鑑、句子作用(含景物作用)、句子賞析、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意境分析、思想感情等。
1.字詞品鑑
答題格式:詞義+手法+描述+作用
第一步,解釋該詞在詩句中的含義。
第二步,指出該詞所用藝術手法。
第三步,聯想想像,描繪跟該詞相關的詩句內容。
第四步,指出作用:
(1)內容作用(表現對象××特點;抒發××感情;渲染××氣氛;定下××基調);(2)結構作用(為××作鋪墊;與××對照;與××呼應;總領××內容;總結××內容;線索;點題)。
2.句子作用
答題格式:內容+結構
內容包括:
寫了什麼內容(景、人、物、事;如果是形象,要概括出特點);
反映了什麼時代、社會特徵;
交代了人物活動(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環境等;
渲染什麼氣氛;
抒發什麼感情;
定下什麼基調。
結構包括:
為××作鋪墊;
與××對照;
與××呼應;
總領××內容;
總結××內容;
點題。
例1: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唐多令
劉過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二十年、重過南樓。柳下繫船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黃鶴斷礬頭,故人今在否?舊江山、渾是新愁。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
【注】劉過:南宋愛國詞人,號龍洲道人,曾多次上書朝廷,屢陳收復中原大計,但不被朝廷重用。南樓:樓名,在武昌,二十年前詞人與故人到此登樓攬勝,武昌當時是抗金前線。
這首詞的開頭兩句有何作用?
描繪了江邊淒清的秋色:衰敗的蘆葉落滿沙洲,寒冷的沙灘邊,淺水流過。
渲染蕭瑟、寥落的氣氛,烘託了詞人孤寂悲涼的情懷,為全詞奠定了悲涼的感情基調。
為詞人抒發重遊南樓時時光流逝、憂國傷時的情懷作鋪墊。
3.句子賞析
藝術手法(優先考慮修辭)。
答題格式:手法+說明+作用(特點,情感)
精彩詞語。
獨特角度。
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答題格式:概括(特點+名稱)+具體表現+回扣特點
4.意境分析
答題格式:
意象+景象+意境+思想感情( 「運用了××意象,描繪了××景象,營造了××(特點)的意境,抒發了××的思想感情」)。
意境特點+具體分析
5.思想感情
關注詩題。
逐句分析。
利用注釋。
抓直抒胸臆的詞句。
把握描寫(景、人、物、事、場景)的內容和情調(哀、樂)。
化內容為感情。
答題模版
××感情:作品中的××內容(要轉述詩句意思,不能只是引用詩句),
表現了××感情。
例2: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題杜子美書室
趙抃
直將騷雅鎮澆淫,瓊貝千章照古今。天地不能籠大句,鬼神無處避幽吟。
幾逃兵火羈危極,欲厚民生意思深。茅屋一間遺像在,有誰於世是知音?
【注】騷雅:騷,指《離騷》;雅,代指《詩經》。澆淫:指不良風氣。兵火:指安史之亂的戰火。
作者抒發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對杜詩偉大成就的讚美:前兩聯寫杜甫詩歌在思想內容和藝術上的特點,表達了對杜詩非凡成就的讚美。
對杜甫坎坷人生的同情:第五句寫杜甫多次在戰亂中逃亡,幾度陷於危難,表達了對杜甫的深深同情。
對杜甫仁愛無私的偉大情懷的景仰:第六句寫杜甫在困境中依然希望造福百姓,體現出不顧個人安危、心繫天下蒼生的大仁大愛,令人景仰。
對雅道淪喪、世風頹敗的社會現狀的不滿(或「慨嘆」):尾聯寫杜甫的遺像留在簡陋的茅屋中,而當今世上知音寥寥,足見杜甫的藝術精神、高尚情懷沒有得到傳承,
作者對此深感不滿與哀傷。(對杜甫身後冷清的同情。)
以下高考語文詩歌鑑賞,答題模板
注意比較閱讀
課外作品比較、課內外溝通
形象:特點、表現、感情、 手法
真題例析:(2017年課標全國卷Ⅱ)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回答問題。
送子由使契丹
蘇軾
雲海相望寄此身,那因遠適更沾巾。不辭驛騎凌風雪,要使天驕識鳳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應夢武林春。單于若問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注】清禁:皇宮。蘇轍時任翰林學士,常出入宮禁。武林:杭州的別稱。蘇軾時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譽為「門地、人物、文學皆當世第一」。後來入吐蕃會盟,酋長問他:「聞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騙他說:「彼李揆,安肯來邪?」
本詩首聯表現了詩人什麼樣的性格?請加以分析。
我寄身此地和你隔著雲海遙遙相望,何必因為你要遠行又淚濕衣巾。表現了詩人曠達的性格。蘇軾兄弟情誼深重,但詩人遠在杭州,與在京城的蘇轍已是天各一方。這次雖是遠別,詩人表示也不會作兒女之態,悲傷落淚。
三、無答題模式
需讀懂作品、扣問作答的題型
2016課標全國卷Ⅱ《丹青引贈曹將軍霸(節選)》
8.如何理解曹霸畫的馬「一洗萬古凡馬空」?曹霸是怎樣做到的?請簡要分析。
9.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畫技,詩人作了哪些鋪墊?請簡要分析。
8.答:第一問:曹霸所畫玉花驄神奇雄俊,如飛龍躍出,其他人畫的「凡馬」在此馬面前都不免相形失色。第二問:曹霸先凝神構思,苦心布局,然後落筆揮灑,頃刻之間一氣呵成。
來源 |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