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億人沉迷,比吸毒更上癮,沙雕文化正在收割中國年輕人

2019-11-22     壹創新商學

最近娛樂圈有什麼很火?明星在微博上各種求P圖的一定要排在前列了。

這股求P圖的風氣從普通人的手裡一路火起來,原本是正常的希望把自己的照片P的美美的,一到了段子手手裡,畫風就突變,走向各種沙雕和無厘頭的畫風。

然後各路明星也開始跟上,開始了求網友p圖的不歸路,前段時間沈騰在微博裡面求網友把自己p的更長壽一點,各路段子手紛紛出動,各顯神通。

有把沈騰曬出來的圖片P成綠油油的烏龜的,寓意長壽。

還有把沈騰P成長壽老人的。

還有的乾脆直接把沈騰的身上P上了「壽」這個詞。

網友們腦洞大開,擼起袖子就是往上P,儼然成為了一場全民狂歡。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沙雕好像開始成為了網友們的日常,短視頻平台上面搞笑的視頻段子能收穫更多人的關注,各種無厘頭的搞笑段子永遠是大家分享的重點。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首先從馬斯洛需求理論來解釋。馬斯洛需求理論將人的需求由低到高一共分為5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實現需求。

最基本的需求是生存需求,也就是人對飲食、睡眠、性、休息等的需要。當人的基本需求被滿足之後,就會想要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

之前網絡上有個段子說的是,為什麼愛笑的人從來運氣都很好?因為運氣不好的人一般都笑不出來。

同樣的道理用在這幾年的娛樂產業上面,這些年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大家的基本生活需求都得到了滿足,就開始有時間出來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

人民群眾口袋裡糧食滿滿,有錢有閒,於是各種娛樂性的產業開始崛起,網友開始有精力創造各種各樣的段子娛樂生活。

其次人們為什麼會變得越來越沙雕?很大一部分也是對未來的一種妥協。

經常會有這種段子冒出來:努力不一定有用,但不努力一定很爽。你以為條條大路通羅馬嗎?有的人他就生在羅馬。

哈哈笑完之後,細想一下這背後這無非就是對生活的一種調侃,彼此樂完之後,相視一笑,滿眼都是面對生活的滄桑。

我們這一代人出生之後,很多人面對的就是高昂的房貸、車貸,生活像一座大山壓在很多人的身上。

房價和物價蹭蹭上漲的時候,相對的自己工資卻還是穩如泰山,年輕人看不到未來,販賣焦慮成了各大資本手裡最有利可圖的生意之一。

當滿眼都是看不到目標的迷茫感的時候,於是將這種無可奈何的迷茫感轉化為對生活的一種調侃,將各種段子當成了自己情緒的、一種宣洩口,各種沙雕視頻和段子自然會應運而上。

最後,我們發現現在很多人自己沒有表情包就不會說話了。

當代人的聊天標準,沒有什麼是一張表情包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張。小到表情包,大到各種網絡熱詞的更新疊代,可以用來替代文字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

我們熱衷於創造和發送表情,仿佛離開了這些,我們就沒法表達自己。

因為相較於文字的生澀、晦暗,中國人在文字表達上面話說三分的曖昧,我們更熱衷於可以直接表達內心情感的表情包。

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他喜歡特立獨行的表達自己,他們熱愛網絡這個不需負責任的發泄口,尤其鍾愛這種看起來有趣的東西。

追求深刻?不存在的。生活已經那麼累了,連好好說話,好好溝通交流都變成了一種負累,在泛娛樂化的時代,有趣就完事了。

只是可悲的是,年輕人鍾愛這種直接簡單看起來有趣的事情,並且無法自拔,卻不願意深刻思考這背後泛娛樂化給我們帶來的影響。

有人曾經形容過過度娛樂化可能給我們帶來的後果:人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里,不會意識到媒介正在無情地操控著人類的思維形態。

潤物細無聲的,就這麼一點一點的,我們將表情包當成了一種主流,於是大家都開始偷懶,開始拒絕好好說話,人與人之間逐漸形成了拒絕認真交流的狀態,不發表情包就是落伍,認真說話反而顯得無聊。

就像《1984》裡面給我們揭示的一樣:現在人類的語言逐漸被精簡,我們的精神生活將會越來越萎縮,這其實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同樣的事情反映在我們的娛樂生活裡面,人變得越來越沙雕,這其實是有很多原因組成的,我們步入網絡時代的步伐已不可回頭,各種因素的存在成就了今天的時代主流。

在不含價值判斷標準的前提下,選擇沙雕其實也是一種個人生活的選擇。

但是一旦我們對生活使用的媒介、手段只是渾渾噩噩的附和,自己缺乏深刻清醒的認識,極有可能反被擺布,這才是我們需要警醒的地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PYGmm4BMH2_cNUgiW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