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有「參」字的中藥真不少,最著名的就是人參,還有黨參、太子參、沙參等,其中人參還分生曬參、紅參、西洋參,你知道它們補益身體的作用有什麼不同嗎?今天我就給大家講一講。
01
生曬參
「生曬參」是什麼呢?就是把人參採挖之後,經過曬乾或者烘乾的稱為「生曬參」,或者俗稱為「白參」。生曬參療效偏於補氣,藥性比較平和,被稱為補虛第一參。
生曬參性平,味甘、微苦。歸肺、脾、心經。具有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之功效。
生曬參適用於中氣不足者,在我國南方許多地方喜歡服用生曬參,或者主張秋冬季進補用紅參,春夏季進補用生曬參。
簡而言之,生曬參適合以下人群:1、脾氣不足者,出現倦怠無力、食欲不振、上腹痞滿、嘔吐泄瀉等症;2、氣虛不生津的口渴、消渴;3、氣不生血的心失所養、心神不安、失眠多夢、驚悸健忘等。
02
紅參
紅參是把新鮮人參蒸熟炮製,顏色由白變紅後而得名。其藥性比生曬參更溫、藥力更足,有大補陽氣,復脈固脫,益氣攝血之功效,適合於久病體虛、陽氣虛損者。
我國種植的紅參主要產於東北地區,高麗參是紅參的一種,主要是產於朝鮮半島。上等的高麗參表面有蟋蟀紋、 質硬,斷面呈鏡面光澤、有菊花芯,氣味香濃,甘苦味濃,參條越粗的質量越好,價格就越高。
紅參和生曬參因炮製不同而外觀顏色有異外,它的藥性也有所差別,紅參相比生曬參性偏溫熱,溫陽補氣的功效更強。
03
西洋參
西洋參因原產於美國北部和加拿大南部而得名。西洋參性涼,味甘、微苦,入肺、心、脾經;有氣陰雙補之功;補肺氣,又能養肺陰、清肺火;還能補心氣,兼能養心陰;益脾氣,並滋脾陰。
西洋參的補虛作用集中在益氣養陰,且補陰作用強於補氣。適用於那些舌頭比較紅、嘴巴比較干,氣陰兩虛的人。它的最大優點為補氣養陰,潤養五臟,補氣而不燥,養陰而不膩,絕無溫燥上火之弊端,故也稱為「無火參」,適合氣陰兩虛的人群服用。需要補氣但又受不了生曬參、紅參之燥熱的人可選用西洋參。
以上人參因價格昂貴,在服用時常常單獨燉服,如著名的方劑「獨參湯」。
04
黨參
黨參是我經常給大家推薦的,常與其他藥物配伍,它性平,味甘、微酸,歸脾、肺經,補中益氣,健脾益肺。《本草從新》提到黨參「補中益氣,和脾胃,除煩渴。」
黨參最首要的作用就是補氣,健脾益肺,治療脾肺氣虛證。黨參是補氣藥中最常用的一味藥,健脾益氣生血,適用於疲倦乏力、食少便溏、頭暈眼花、面色蒼白、心悸健忘等的氣血兩虛證。黨參還能補肺氣,適用於氣短乏力、懶言少語、虛喘咳嗽的人使用。
05
太子參
太子參,別名孩兒參,性平,味甘、微苦。入脾、肺兩經。具有益氣健脾,生津潤肺之功效。常用於脾虛體倦,食欲不振,病後虛弱,氣陰不足,自汗口渴,肺燥乾咳等症。
與具有同樣補氣生津作用的人參、黨參、西洋參相比,太子參滋補的藥力相對要弱一些,藥性十分平和,比較適合兒童補虛服用,因為小兒屬於純陽之體,補後容易上火,不宜過於溫補,故選用太子參。
06
沙參
沙參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肺、胃經,有清肺化痰、養陰潤燥、益胃生津的功效。
這裡要說明的是沙參有南沙參和北沙參之分,功效比較接近,但也有所區別。南沙參偏於養陰清熱、潤肺止咳,適用於溫燥咳嗽,常與桑葉、知母、麥冬等配伍。北沙參偏於養陰生津益胃,用於胃陰不足的咽干口渴,胃脘隱痛,嘈雜乾嘔等,常與太子參、石斛、麥冬等配伍。
人參補益身體雖有大功,但使用時需要注意,不同人群要根據自身的體質選用不同的參。
體實無虛者不適宜濫用人參。
服用人參時儘量不與蘿蔔等破氣食物、藥物同服。
燉服人參時需要把人參頂端的蘆頭去掉,因為蘆頭可削弱人參的補益作用。
小貼士:如何挑選優質紅參?
1、眼觀:
(1)看寬闊:俗稱「寬肩膀」,參腿多為兩條(亦有一條或三條,稀有四條);
(2)看蘆碗:參蘆粗大短,大都是雙蘆頭(亦有單蘆、偶見三蘆),蘆碗大,邊緣無纖維狀毛刺。目前市場上質量最優的是六年紅參,一般可以數出5個明顯蘆碗;
(3)看色澤:表面多為紅棕色或深紅色,油潤略似綢緞面,有光澤,略透明;
(4)看皮層:皮層縱紋細膩,參體下部有橫環紋理,中下部有縱紋和少數淺抽溝,略似老人皮膚。有的參體殘存黃色皮,俗稱「黃馬褂」。
2、手捏:手感堅實,不易折斷,斷面較平坦呈角質為佳。
3、鼻嗅:優質紅參嗅之有一股特異香氣。
4、嘴嘗:優質紅參口嚼較韌不易化,味微苦後甘甜而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