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獨立則人格獨立

2020-01-11   行走在大路上123

很多人聽過批判性思維這個概念,聽起來挺高大上的,但是具體是什麼,怎麼應用,能夠說清楚的文字少之又少


我們先看一個很實際的例子:關於買房。因為要不要在一線城市買房這件事對任何人都是大事,我們看看批判性思維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下面是支持買房的觀點,以及論證的過程:


1. 從201年到2016年,是我國經濟大幅減速時期,可是,北上廣深房租每年上漲都在6%以上,上海買年增速有11%,7年時間翻了一倍。相對這些年平均2.6%的通貨膨脹


房租的增速是非常快的


2. 租金的快速上漲,不僅僅是中國現象,戰後這70年,已開發國家大城市的房租增速每年都在6%以上


3. 如果你租房子,租金是6000塊,房租每年漲6%,30年後,你的租金交了569萬。而如果你湊了30%首付,30年還清的話,那麼首付和房貸總額一共是603萬


比30年租金多了區區34萬,而且你有了屬於自己的一套房子,而30年後,房子價值早就超過千萬以上


4. 已開發國家平均年通脹在4.3左右,70年 間物價上漲了20倍。你買房的話,就把未來很多年的租金上漲和通貨膨脹的風險一下子買斷了。所以,買房是抗通脹的


嗯嗯,有理有據,簡直完美


先別急著下定論,我們看看反對買房的人是什麼道理


1. 中國房價幾十年一直在增長,絕不能理解為,房價將永恆增長


2. 它增長的時間越長,積累的泡沫越大,它將來崩潰的情形就越兇險


3. 日本當年房價一路上升,導致今天日本房價崩潰幾十年,20%的房產擁有者想拆都拆不掉,因為政府靠房產收房產稅,你想白送別人都沒人要


4. 由此可以預見,當中國房價崩潰的時候,你想把房子送給別人別人都不要


有道理嗎?我看非常有道理啊


那麼問題來了,兩個非常有道理的觀點,竟然是相反的,你不感到崩潰嗎


嗯嗯,說白了,崩潰是因為沒有自己獨立思考能力,更沒有判斷別人的邏輯是否正確的能力,別人說什麼都好像很有道理


批判性思維就是讓你具備獨立思考能力,判別是否有邏輯,是否可信的能力,絕不會人云亦云


那批判性思維是如何看待上面的觀點的呢?


1. 從2010年到2016年,是我國經濟大幅減速時期,可是,北上廣深房租每年上漲都在6%以上,上海買年增速有11%,7年時間翻了一倍。相對這些年平均2.6%的通貨膨脹


房租的增速是非常快的


(過去6年房租增速很快,就代表以後也是這樣的增速嗎?顯然邏輯不成立)



2. 租金的快速上漲,不僅僅是中國現象,戰後這70年,已開發國家大城市的房租增速每年都在6%以上


(已開發國家房租每年都在6%以上,就代表中國房租增速也是6%以上嗎?邏輯顯然不成立)



3. 如果你租房子,租金是6000塊,房租每年漲6%,30年後,你的租金交了569萬。而如果你湊了30%首付,30年還清的話,那麼首付和房貸總額一共是603萬


比30年租金多了區區34萬,而且你有了屬於自己的一套房子,而30年後,房子價值早就超過千萬以上


(計算過程沒有問題,但是這樣的計算過程有一個大前提:誰能保證房租以6%的速度增長?因為過去六年是這個速度增長的?)



4. 已開發國家平均年通脹在4.3%左右,70年 間物價上漲了20倍


你買房的話,就把未來很多年的租金上漲和通貨膨脹的風險一下子買斷了。所以,買房是抗通脹的


(已開發國家平均年通脹是4.3%,所以中國的通脹要和已開發國家國家一嗎?誰來保證?憑什麼保證?如果這是規律的話,就沒有通貨緊縮這個概念了)



1. 中國房價幾十年一直在增長,絕不能理解為,房價將永恆增長

的確是這樣,但是你也沒有證據表明房價會停止或下跌



2. 它增長的時間越長,積累的泡沫越大,它將來崩潰的情形就越兇險

增長時間越長,積累的泡沫就越大?這個邏輯不成立,因為有很多東西它的價格是隨著時間而增長的,而沒有泡沫



比如一名剛畢業程式設計師十年前的工資大概是2000左右,現在剛畢業的工資一般是4000.難道這多出來的2000是泡沫?



十年前一斤雞蛋的價格3.8元,現在雞蛋價格大約是5.0元,漲價的部分也是泡沫?如果要說明房價增長過長是泡沫,請拿出其他證據



增長過快本身決不能成為泡沫的證據。如果增長就是泡沫,那全世界沒幾件商品沒有泡沫了



3. 日本當年房價一路上升,導致今天日本房價崩潰幾十年,20%的房產擁有者想拆都拆不掉,因為政府靠房產收房產稅,你想白送別人都沒人要


日本的確曾經有過白送別人房子都送不掉的情況,但這並不能證明中國也會遇到相同的情況。就好比鄰居家的小孩得了肺炎,你就很著急

隨時準備處理自己家的小孩得了肺炎後怎麼辦



而且中國目前收入只有美國的1/7,只相當於日本70年代的水平,而且從世界範圍看,日本出現的情況反而是特例,已開發國家的房價上漲是常態



如果要做對比,我們怎麼能忽視常態規律,而僅僅盯著特例不放呢?



4. 由此可以預見,當中國房價崩潰的時候,你想把房子送給別人別人都不要

這句話是無法證偽的,首先,什麼叫崩潰?每個人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有的人認為房價只要跌了就是崩潰,有的人,認為房子只有有人住就沒有崩潰



無法形成共識。其次,對什麼時候崩潰沒有時間概念,既然沒有時間限制那就等著吧,即便一萬年沒有崩潰你也沒辦法說這句話錯了,總之,你沒有辦法證明我是錯的



在此,我無意給出要不要買房的建議,而是讓大家看到我使用批判性思維的思考過程,如果你對重大選擇也做出這樣的思考,是不是會理性很多?


我們來看看批判性思維在創業過程中是如何應用的


比如,你的團隊目前有20人,你們在做一款網際網路產品,你的成員提出需要再招聘兩個人,理由是,產品在設計方面添加了很多功能,導致項目架構需要重構


為了保證在規定的時間內上線,必須增加兩個人


看起來邏輯很緊密:產品添加了許多新功能 ----> 為了滿足這些功能,項目不得不重構 -----> 由此新增了大量計劃外的工作量 ------>新增人員就可保證按期上線


嗯嗯,這個理由很充分,讓我們看看用批判性思維,會有什麼問題


1. 產品添加了許多新功能


產品為什麼要添加許多新功能,這些新功能對產品的價值有多大?它會增加用戶量還是增加用戶使用產品的頻次?


這些新功能產生的價值,大於這些新功能帶來的成本嗎?


添加新功能不代表就對產品有幫助


2. 為了滿足這些功能,項目不得不重構


重構是唯一滿足這些新功能的選項嗎?我們能不能通過人工處理的方式而不是增加新功能的方式達到同樣的效果?


這些新功能一定要在當前版本里發布嗎?能不能放到後面的疊代再發布?如果新功能達到的效果必須通過技術開發完成的話


重構不是唯一滿足新功能的方法


3. 由此新增了大量計劃外的工作量


重構的確會增加大量計劃外的工作量,但是如果我們減少原有的舊功能,是不是在總的工作量上就可以保持不變?


新增功能不一定句等於增加計劃外的工作量


4. 新增人員就可保證按期上線


產品是否對按期上線十分敏感?延期帶來的損失是不是大於招人投入的成本?


新來的人對項目不熟悉,需要耗費原來團隊的時間幫助新來的人,增加新人就能縮短工期嗎?


如果我們將資源用到其他地方是不是也可以保證按期上線?比如購買已經開發好的代碼或功能


增加員工不代表縮短工期


使用批判性思維的確非耗費腦力,但是創業初期,我們的每個決策都關係到項目的生死,不能為了決策簡單一點


就貿然行動,否則輕則浪費寶貴的資源,重則直接導致項目失敗,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


有創業公司,就是為了趕工期,項目匆忙上線,結果有嚴重的安全問題,導致用戶的個人信息泄露。公司信譽一落千丈


有創業公司追求完美,開發過程不斷添加新功能,導致項目一再延期,等項目上線後,發現那些新功能幾乎沒有人使用


這些問題完全可以用批判性思維避免


希望你能用這篇文字照照鏡子,看看過去做過的重大決定使用批判性思維的話,會不會做出不同選擇


以後再做重大決定的時候,希望多運用批判性思維,選擇的質量會有極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