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種高產蔬菜,畝產量輕鬆突破10000斤,是春季特有蔬菜,目前已大量上市,每天都可以採摘,收穫時要戴手套,這麼高產又如此嬌嫩的蔬菜,到底是一種什麼模樣呢?
安徽省亳州市五馬鎮吳兆村,是當地傳統蔬菜種植基地,村頭田地里,一排排陽光棚內,種植的這種高產蔬菜名叫西葫蘆,農村人也稱之為改良筍瓜或者小筍瓜,據西葫蘆種植戶李大叔介紹:「西葫蘆表皮特別鮮嫩,所以採摘時要戴著手套,否則指甲特別容易劃破外皮,造成損傷就會影響品相。
我們當地種植西葫蘆已有十多年了,但凡是蔬菜種植戶,過完春節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西葫蘆種植到田裡,從二月底移栽種植,到三月底開花結果,生長期也就是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從第一遍採摘果實開始,一直到採摘結束,這之間可以銷售兩個月左右的西葫蘆。」
一大早,在城裡做生意的女兒女婿,也回來幫忙採摘西葫蘆,鄰居們都紛紛跟李大叔開玩笑:「我說老李,你家孩子那麼有本事,還那麼拚命幹活幹嘛,他們平時給你的零花錢,恐怕都比辛苦種植出來的蔬菜多吧!」
李大叔表示,孩子的錢再多,那也都是孩子的,他們也是辛辛苦苦掙回來的,咱不能因為孩子有錢,就坐享其成了,那樣做不對,咱還年輕,自食其力有啥不好,當了一輩子老農民,若真是閒下來,反倒不習慣了。
孩子孝順,西葫蘆長勢也喜人,一個個又大又嫩的西葫蘆,被摘下運到棚子外,再按照每箱20公斤的重量裝箱,而後等著收購商上門收購。
蔬菜種植專業村的好處就是,有些數量比較集中的蔬菜,根本不用操心銷售問題,正所謂「梧高鳳必至,花香蝶自來」,全村每天採摘的西葫蘆,可達數十噸之多,所以,一些外地的蔬菜收購商,乾脆就定時把收購車輛開到田間地頭,進行現場收購。
有種植技術和銷售渠道作保障,當地農民的種植積極性自然高漲,只是,提及今年西葫蘆行情,卻不是那麼樂觀,據李大叔介紹:「前幾天還30元一箱呢,昨天就降到25元一箱了,隨著西葫蘆大量上市,對於未來的市場行情,讓人著實看不到反彈的希望,形式不妙啊!」
不過,李大叔同時也表示,即便是五毛錢一斤,西葫蘆按照10000斤的畝產量計算(實際產量更高),一畝西葫蘆也有5000元的收益,短短三個月內能收入那麼多,雖然沒達到理想數字,但也是能讓人接受的,畢竟搞蔬菜種植比較辛苦,一旦連力氣錢都掙不回來的時候,咱菜農也就沒什麼積極性了。
西葫蘆,俗稱小筍瓜,為葫蘆科南瓜屬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原產南美洲,19世紀中葉引種到我國,喜低溫,不耐高溫,因此適合早春陽光棚種植,鮮嫩的西葫蘆果實,是大家非常喜歡的一種常見蔬菜,可炒可做餡,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逐漸成為人們餐桌上的常見蔬菜。
如今,西葫蘆已經發展成花葉西葫蘆、無種皮西葫蘆、綠皮西葫蘆和長蔓西葫蘆四大類型品種,西葫蘆生長喜水肥,只要水肥供應及時,每天就可採摘一遍,所以,產量雖高,都是靠辛勤的人工管理所獲得的,如果不能賣個好價格,種植戶心情失望,也是非常能夠理解的。
此文轉自佰秀農業,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