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的帶魚遠比冰凍的帶魚好吃,但是您能買到真的鮮帶魚嗎

2019-05-21   小秀私廚

【這個季節你能吃到冰鮮帶魚嗎】

第一次吃到冰鮮帶魚的幸福感

自從市場上出現了冰鮮帶魚之後,一時間顛覆了心中帶魚的口感和記憶。小時候吃的帶魚都是速凍的。雖然是冰凍帶魚,但那個時候家裡只要每次做紅燒或者糖醋帶魚的時候,依然能夠讓屋子裡都飄著帶魚的香味,尤其是紅燒帶魚,那味道真是饞人。

忘記是几几年了,有一次去超市買帶魚,平常的帶魚基本都在8塊錢左右,那天看到了一斤18塊錢的帶魚,牌子上寫著是冰鮮帶魚,空運北京。用手摸一摸,肉質有彈性,帶魚皮也是有彈性的。不過價格是真的高。記得那個時候好像工資才七百多塊錢。

本著吃貨的本質,咬牙買了兩條,花了五十多塊,回家迫不及待的做了有生以來第一次的紅燒冰鮮帶魚。

帶魚買回來清理一下內臟和魚鰭,聽賣魚的說,這種冰鮮的帶魚不用去魚鱗。以前弄凍帶魚的時候,都要用刷子把魚鱗刷乾淨,否則做出來特別的腥氣。這次買的這麼貴的冰鮮帶魚,那就聽賣魚的話,不弄魚鱗了。按照以往的方法,切成段,然後用蔥姜蒜和料酒、鹽,簡單腌制一下,裹上點麵粉下鍋煎一下,然後放上大蒜瓣和薑片蔥段熗鍋,用醬油和白糖加上水來紅燒,燜個15分鐘左右,感覺這種鮮帶魚肉質很嫩,燜了十分鐘就收汁出鍋了。

初次嘗試紅燒鮮帶魚,就算沒有去除魚鱗,也沒有以前吃凍帶魚的那股子腥味,而且肉質特別軟嫩,和凍帶魚完全兩碼事,凍帶魚是那種特別緊緻的有點發糟的肉質。經過紅燒之後,吃起來口感非常好,魚皮裹著麵粉煎的,所以特別入味,魚肉沾著湯汁,非常鮮美。五十多塊,感覺花的真的太值了。

這種感覺相信內陸城市的朋友們,第一次吃冰鮮帶魚的時候,都會有的共同感。畢竟長期在過年過節才會吃到一次凍帶魚的那種,已經視為珍品的感覺在完全被顛覆的時候,才發現原來帶魚肉是這樣的。我的天啊!

但是,下面要說但是,據說現在買不到冰鮮帶魚。

內陸城市買冰鮮帶魚的嘗試

一向只會吃,也稍微會做的我,卻並不是很會買。這個問題是剛剛發現的。這兩天想吃帶魚了,去菜場買,買回來做,做完了吃。一切都是那麼的順理成章。但是這次買的帶魚總覺得那裡感覺不對。並不是你想的,可能買錯了品種,比如買了進口的?南海的?其實都不是,我感覺怎麼不太像這些年吃的鮮帶魚呢?

為了讓解開疑惑,我展開了一輪了解,最後得出一個結論。人不能沒有知識儲備,起碼的常識還是要有的。為啥?因為,這個季節,東海封海了。

進入休漁期了,不讓大規模捕撈了。上哪兒去買新鮮的東海帶魚,我是不是傻,此時真想跑去哭一下。當然,有失必有得吧。為了找出來我買的是不是鮮帶魚的過程中,惡補了一系列知識。

給大家簡單分享一下帶魚選購的小知識。

帶魚在運到內陸城市,目前的主流保鮮方式有一下兩種,肉質的好壞排序是這樣的。

冰鮮帶魚>冰凍帶魚

目前市場上主要的帶魚產地就下面幾個,依次從質量好至質量差的拍排序是這樣的。

東海>黃海>南海>西非

分辨帶魚的方法是這樣的
  • 帶魚皮膚更白的更好
  • 帶魚腦袋越小更好
  • 帶魚眼睛越小越好,裡面的眼白部分越白越好
  • 帶魚身體沒有大骨節的更好
  • 帶魚尾巴不分叉的更好,當然,分叉尾的帶魚都是黑鱗帶魚
  • 最後說一下,帶魚的產地論為什麼能決定帶魚的好壞?

先說東海,以舟山為例,這個區域存在淡水和海水交融的情況,這個區域的帶魚肉質最佳。這也是為什麼說道帶魚都說舟山的好。

再說南海,南海屬於熱帶區域,帶魚生長速度快,肉質沒有東海地區的好。普遍都有大的骨頭結。

然後是西非,西非的帶魚品種大部分是分叉尾的品種,魚身就是黑色的,肉質更差一些。不過這種也基本很少買到整條的,切塊冰凍的會有。

最後說關於捕撈的方式,現代的捕撈普遍是拖網捕撈,大家經常能看到的視頻播放的那種,一個漁船後面帶著一個上百米的脫網,一次就能捕撈上百噸。這種形式的捕撈幾乎都在深海作業,所以這種方式捕撈上來的,大部分都是冰凍的。

近海捕撈當然也是網捕,但是很少使用拖網。近海捕撈的帶魚才有可能出現冰鮮帶魚,畢竟這種出去快回來的也快嘛。

最後一種就是釣帶,顧名思義,就是釣魚那樣釣的帶魚。這種產量就很低了,哪怕是禁漁期,也是可以釣帶魚的。但是由於數量很少,即便真的有,那也是價格很昂貴了。

你看,吃個帶魚吃出多大事來,一下就讓我成了買帶魚的能手。

好啦,今天的如何選擇帶魚,就分享到這裡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