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已經走到盡頭
你今年來嵊泗了嗎?
如果來了,年尾的日子
翻開旅行的相冊,再次跌入海藍雲夢中
一定又是妙不可言的時光
但你再仔細看看照片
你會驚訝發現,嵊泗各島咋這麼多羊呀?
海上這些羊,你還記得嗎?
你還記得盛夏的花鳥島嗎?
海藍的柔光漫天飛舞
如絲帶漂浮翠島的碼塔線上
你居然偶遇了兩三隻
雪白可愛的羊寶寶
一路跟隨你尋風渡海
你還記得嵊山島的西洋灣嗎?
日光濃得傾海而溢
純白的雲朵厚實的垂到海面
你本沉醉海天無垠
卻見羊媽媽帶著羊寶寶踏海悠然吃著草
那份將燦海絕色當做後花園的怡然
竟然讓你有些小嫉妒
你還記得冬日的泗礁島六井潭景區嗎?
陰天的海,讓一切很靜
雲飛無聲,海浪徹徹
卻有噠噠之聲破壞這份寧靜
竟然是幾隻調皮的羊
在崎嶇的礁石叢中如履平地地散步
讓你笑不可言
看著嵊仔羅列的這些闖入鏡頭的可愛小羊,有沒有喚醒你的旅行記憶?是不是你在嵊泗各島遊玩時,沿海公路上,礁石海山處,不期然的就有一隻或兩隻羊跑出來,氣定神閒的用一種主人的姿態海波前晃悠,一看就是海島的老住客!那為啥嵊泗各島有這麼多羊呢?其實這些羊,大都是嵊泗各島駐守部隊放養的!他們不光養羊,連牛都不放過!這些羊與牛,每天日常就是吃著鮮嫩的草,漫島晃悠,簡直是神仙過的日子呀!不過想想它們最終的命運,嵊仔就平衡了!
真正與羊有淵源的是這裡
嵊泗各島隨處都有羊出沒,但大都是「泊來物」,真正與羊有不解之緣的還是小洋山島!不同於其他海島的羊是後天帶上島的,小洋山島自古便有羊生活。清康熙《崇明縣誌》中就曾記載洋山,並有「山多羊」的描述,還有漁民海船失風,在洋山因缺少糧食向神借羊的神話傳說。足見洋山古來便有羊存活。甚至洋山一度還有「羊山」的別名。清乾隆《金山縣誌》、清光緒《崇明縣誌》便寫道:因島上多羊,故得名「羊山」。
通往小洋山島的東海大橋
小洋山島洋山深水港
說到這裡,關於大小洋山的稱呼,大家會覺得有些混亂,嵊仔索性插點題外話。我們常常用洋山來省略代稱,這裡的洋山其實指的是洋山鎮。洋山鎮轄區有90多個島礁,最大的三個是大洋山島、小洋山島和灘滸島。而在古代大洋山島與小洋山島則被稱作大洋山島與洋山島,所以古書中提到的洋山或是羊山指的都是現在的小洋山島。有點暈了吧?嵊泗海島的地名變遷,可是曲折又有趣呢!譬如,你知道嗎?解放前,大洋山島屬於浙江省,小洋山島屬於江蘇省嗎?
隔海相望的大小洋山島
大洋山島
大洋山島與小洋山島近在咫尺,既然小洋山島有那麼多羊生長,漁民往來間,大洋山島自然也會慢慢有羊出沒。久而久之,便讓洋山四寶之外又多出了一味鮮——洋山放山羊。如今你在大洋山島環島,山林間,海角處,時常就能看到山羊走動。它們得名放山羊,是因為它們打小就被放養山林,吃野草長大,使得它們肉質更肥美,營養和口感也更豐富且天然。每到年關,不少嵊泗本島人都會托熟人從大洋山島帶一些新鮮放山羊肉。而且洋山靠近上海,接受了滬上冬日進補羊肉的習俗,便讓放山羊更受歡迎。而魚+羊,就是鮮!大家冬來大洋山島,不妨品味一番。
放山羊
崎嶇海島,星羅東海,天風吹海,波濤無常,是嵊泗400多個海島千年萬年的日常寫照。獨特的海島環境,遇上了紮根海島的漁家人,一年又一年島與人的相互成就,讓海島多了漁家人情味,生活的氣息在東海之上漫延,便成了列島遺風,海島風物。海島多羊,是漁家人文顯露的一角,透過這一角,我們就能探尋海島漁家無數過往!那些流傳至今的海島習俗,即是先人海上生活的痕跡,亦是當下嵊泗人的文脈之根!
羊元素已經融入洋山人的生活文化日常中
隨處可見的「羊」形狀的景觀標誌
是海島底蘊的彰顯
是漁家傳承的潤物細無聲
長按識別進入「暢遊嵊泗」平台,打卡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