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關鎮!記憶里的名字,只有嵊泗人知道!

2019-11-12     嵊泗旅遊

嵊泗海島很多,歷史更是悠久。如果細細探討嵊泗千年歲月,你會發現,這片看起來風輕雲淡的列島,其實被時光長河掩蓋了太多歲月故事。那些不可細考的斑駁鱗角,就是嵊泗底蘊所在。就如已不存在的馬關鎮,作為嵊泗的人文初地,有不少漁家傳奇,可供後人緬懷追思!

曾經的馬關,有海島諸多傳奇

馬關這個名字,嵊泗人很熟悉,但對於登島旅人而言,就有些陌生!因為馬關成名很早,等旅人來襲時,它早已深藏了功與名。馬關一名,最早出現在民國1934年,馬跡山、關嶴、石柱、基湖、高場灣等地合併建鄉,取馬跡山與關嶴首字,便成就了馬關獨一無二的歲月風雲。再後來,馬關由鄉變鎮,再變社區,到如今又被拆分為關嶴村、小關嶴村與馬跡村,石柱、基湖、高場灣也被劃分出去,但屬於馬關的傳奇,仍然被人記誦。

說起馬關的傳奇,馬跡山島一定是繞不過的筆墨厚重。雖然如今馬跡山區域已歸屬菜園鎮,但馬跡山島曾經的榮耀是與馬關緊密相連。馬跡山島,作為曾經嵊泗黃魚主要產地,民國時期一躍而起成為嵊泗重要漁港之一,在嵊泗漁家口耳相傳中,一直有著神聖地位。如今藏在泗礁島一側唯有海風驚擾的馬跡山港,當年一到漁汛,也有千船雲集啊!在民國時期,馬跡山港還助力馬關成為有名的「大船之鄉」,海上運輸業航線遠達福建、台灣等地。

如今,在海島別處旅遊業蓬勃之際,馬跡山港好像有些過於安靜,你以為它落幕了?不是!它只是找到另一條騰飛之路。在20世紀90年代,上海寶鋼集團在此建造礦石中轉港後,馬跡山港躍然成為國際大港。秋冬海晴,你若來此,人煙少有,因為當年馬跡村的村民早已搬到關嶴村,久而久之馬跡村也隨人群離去村名不變,卻換了位置。但海清雲透下,港口堆積的七色斑斕的鐵礦石,是馬跡山港延續馬關無聲的絢爛新希望。

海島上的農耕之地,馬關有點厲害哦

關於馬關的歲月傳奇,有很多,它附近國際航道上的白節山,還有滄桑風裊的徐公島,都是漁家海島的時光底蘊,細細展開,嵊仔可與大家浮盡三大白。但在嵊仔看來,馬關最讓人不可思議的一點是它竟然有富饒豐闊的田地,是大海之上的一處農興之地,在海色浪漫中為嵊泗列島添了一抹田園清麗。

早年還有馬關這一稱謂時,馬關就是嵊泗少有的農業發達之地。現如今的小關嶴村仍舊是嵊泗少見的海上田園。被海山環繞的小關嶴村,青山聳翠擋海風,讓悠然僻靜的漁村有了點山野村居的詩意,讓屋前娉婷的果樹能花開果熟自有時。用一年年的田園豐收告訴著世人,海島嵊泗有無限可能。

關嶴村走一走,馬關故事歲月長

海島漁家,是千種姿態,萬般模樣,同一片海天之下,山脈流轉,海浪飛旋的不同,就讓嵊泗萬千漁村有著共同底色,又有著不同特質。馬關尤如是,特殊的地勢使它兼具海之靈動,又有山之博遠。當馬關已經成為記憶里的一個稱呼,想要深度了解它,你需要多走走。小關嶴村承載著馬關當年的農業榮光,而當年多業並舉的馬關,漁家工業的興旺的尾痕大都留在了關嶴村。

冬天暖暖的日光吹拂下,你走在關嶴村,漁家人不多,但走走停停,反而能感知無窮冬日慵懶地從容。關嶴村,看起來與如今的精緻嵊泗漁村有著迥異之別,原生態的村景,在冬日暖黃的陽光中,像是帶你穿越時光之河,多年前的景象與當下能夠一一重影。如那馬關農貿市場前,魚鯗在陽光下發酵,人群三兩走過,只是多了斑駁,老了顏色。

曾經的馬關,是嵊泗主要的工業基地,馬關機械廠、馬關前進船廠、嵊泗酒廠、石柱水產冷凍廠.......都曾雲集風流,使得馬關成為嵊泗少有能兼具農業、漁業、工業、船運業等多頭並進的地區。那些色滄歲舊的老廠房在風中歇了聲響,留在現在的關嶴村,化作過往。當你路過上世紀建築風格的小巷,馬關的傳奇仍舊會湧上你心頭,歲月的畫面淡了顏色,可精彩真實不虛。

走過小巷,掠過光影,你與簇新村居擦肩而過,然後穿過上世紀的老廠房,你以為已經領略了馬關半生風霜?馬關的底蘊怎會止於此!再往前一點,還有更古老的房子。碩大蒼石壘成的小院與小屋,有黛色瓦片覆蓋其上,海上風雨又催生了青苔,如今仍舊能避風擋雨,便是歲月的恩賜。這些老舊石屋,最早最早,能追溯到清朝年間,馬關的人文底蘊確然有跡可循。

看著關嶴村深處的老房子,你會明白,漁家所有的希望都在於人,沒了人氣浸潤,塵埃就會落進時光的褶皺,掩埋一切。但只要有人在,歲月的停泊,就終有再度揚帆日。馬關作為嵊泗的人文初地,在此你可以尋覓先民定居的痕跡,可以探秘上世紀的漁港工業繁華,一切都是那般真實可見。雖然再無歲月跌宕的馬關鎮之名,但這片充滿傳奇的土地,我們仍然有著堅定的新期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b7geG4BMH2_cNUgJBR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