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高端民宿的「突圍」

2020-05-05   掌握魯中

今年的五一假期,一度冷清的城市,擁抱著期待已久的人流,輕鬆漫步的遊客,見證著夏日最初的模樣。在淄川太河鎮的一些高端品牌民宿,雖說住一天的價格動輒千元以上,可其火爆程度跟往年沒什麼分別,4月中旬就預訂一空。

五一前夕,記者走訪了太河鎮幾處依託村企合作、黨支部領辦、自主創業和資本落戶創建起來的,具有代表性的高端民宿。這些各具千秋的民宿就像顆顆明珠錯落有致地鑲嵌在山水之間,形成了一個民宿集群,滿足著不同遊客的個性需求,打響了淄川民宿的品牌,也給鄉村振興注入了一股清泉,給村民脫貧致富帶來了希望。

太河鎮的高端民宿有哪些特點,又是怎樣通過其聚合效應在綠水青山里挖出「金礦」?

文/圖 記者 王曉明 王兵 任靈芝

4月30日,淄川區太河鎮魯子峪村芸泓山房中的室外游泳池。

錯落有致,古村聚集民宿火爆

太河鎮地處淄川東南部,位於淄水兩畔,與青州、沂源、博山、臨朐四地交界,淄博市最大的水源保護地——太河水庫坐落於境內。境內有「山頂柏樹戴帽,山腰山花爛漫、果樹纏身」的植物景觀;有馬鞍山、雙崮子山、齊山、潭溪山、雲明山、懸羊山﹑黑虎寨等幾十座名山,交錯縱橫的溝壑構成獨特山體、地貌景觀;散落全鎮的幾十座古山寨,保存較為完整的古村落、石房子、石板路,年代久遠,古樸綿長。

這裡風景優美、生態良好、歷史悠久、文化深厚,看得見山,望得見水,旅遊資源豐富,先後獲得中國礦泉水之鄉、國家古村落森林公園、國家級水利風景名勝區和省級地質公園、風景名勝區等榮譽稱號。特別是作為全省傳統古村落最為集中的鄉鎮,擁有國家級古村落9個,省級古村落23個,集聚著一大批底蘊深厚、獨具特色的古村落、古民居、古寨、古街、古廟、古樹,成為全省重要的鄉村旅遊集聚區和目的地。

寄情山水、休閒遊樂,有著這樣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發展民宿也是順勢而為。

近年來,太河鎮發揮自然條件的優勢,按照「民宿村—民宿集群—民宿集群旅遊區」的總體目標,大力發展民宿經濟,民宿建設如火如荼、水生風起,群眾參與、社會建設的熱情十分高漲,民宿群已見雛形。

4月30日,淄川區太河鎮魯子峪村,工人正在一間即將完工的山景房內施工。

老房巨變,閒置資產變「搖錢樹」

4月30日上午8點20分,太河鎮魯子峪村,沿著村裡的土路行走,眼前突然一亮,一條蜿蜒、古樸的青石路映入眼帘,踏著圓潤中透著古韻的青石拾階而上,就到了幾處青石房。這是村企聯合打造的民宿——芸弘山房,四合院樣式的青石建築,院內石桌石椅,房內的四壁是青石,桌椅床透著木香,強烈的現代感碰撞著古樸,讓人一見傾心。

魯子峪村黨支部書記、主任侯言緒告訴記者,這些民宿是用村裡破舊、倒塌的老房子改建而成,建成以來頗受歡迎,4個院落14套房間在4月10日就早已預定出去,「剛開始建的時候沒想到能這麼火爆。」

侯言緒說,村裡老房子比較集中,有企業就主動來談,想把老房子翻新建設高檔民宿,「一開始我的心裡也犯嘀咕,高檔民宿,住宿標準都在1000元左右,有人來嗎?」左思右想之後,侯言緒決定嘗試一下。企業租用老百姓的老房子,村裡用爭取到的扶貧資金入股,每個老百姓都有10股的股份,「主要的資金是企業出,這個出錢的企業還是一個旅遊公司,具有營銷經驗和客源資本,這對村集體和村民都有好處,為何不試呢?」

出資興建民宿的是淄博景輝旅行社,總經理胡立剛介紹,他對這種青石房子有著特殊的感情,雖然這些老房子有的沒有了房頂,有的連院牆都倒塌了,可把閒置資源好好利用就成產生效益。一期改建了5套閒置的老房子,打造成了特色民宿,「效果是顯而易見的,我們二期14套木屋和別墅民宿正在打造。」

芸弘山房營業以來,通過遊客之間的傳播,原來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也跟著出了名,村民的待遇也有了提升,「企業跟我們村集體合作,他們有專業的管理團隊,有開闊的視野,還能帶來源源不斷的客流,而我們不僅村民多了收入,村集體也有了錢,真正實現了雙贏。現在村民每年都能免費出去旅遊一次。」侯言緒說。

4月30日,淄川區太河鎮柏樹村,一間原來的豬圈被改造成現代化餐廳。

4月30日,淄川區太河鎮柏樹村一間民宿。

4月30日,淄川區太河鎮柏樹村,民宿的房頂融合了古老和現代。

4月30日,淄川區太河鎮柏樹村,村民們正在修繕一棟即將坍塌的圓樓。

原汁原味,鄉賢帶著村民「飛」

同樣是閒置老房子打造的民宿,柏樹村又是另一番風貌。

在這裡,清代或近代傳統民居保持外貌和建築結構不變,從內部裝修上進行了改善,改成了系列民宿。根據院落的不同特點,有復古的格格家民宿,有文藝范的柿子園民宿,有簡約大氣的茶館民宿,有歸田園居的楸園民宿,每一個院落都清新雅致,讓人流連忘返。

柏樹村的民宿建設模式,進行了新的嘗試。淄博市淄川大柏樹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社主任肖長忠介紹,柏樹村是國家級的傳統古村落,旅遊資源豐富,也是寫生的好地方。為了利用村裡的資源帶動村民致富,在2016年3月份,村黨支部和20個鄉賢一起入股建起了合作社,開始了村黨支部領辦民宿的模式。先期,合作社租用了村民的閒置房屋,打造了5套樣板民宿。

2016年8月份,民宿開始正式營業,民宿內部所有的現代化設施齊全,保證遊客在擁抱最原始的大自然的同時,也能享受到最方便安心的住宿體驗。民宿越來越火爆後,村民也開始用現金、土地、房屋、山林、勞動力等各種資源入股,「村民入股後,收入是可持續性的。而我們打造民宿,根本目的就是帶著老百姓賺到錢。」

4月30日,淄川區太河鎮上端士村,上舍民宿專門為遊客配置的現代化電動車。

4月30日,淄川區太河鎮上端士村,上舍民宿現代化設計風格的客房。

4月30日,淄川區太河鎮上端士村,上舍民宿現代化的餐廳。

4月30日,淄川區太河鎮上端士村,上舍民宿現代化的設計風格跟古老的村莊相映成趣。

4月30日,淄川區太河鎮上端士村,上舍民宿現代化的設計風格跟古老的村莊相映成趣。

4月30日,淄川區太河鎮上端士村,上舍民宿現代化的設計風格跟古老的村莊相映成趣。

鄉情難捨,小夫妻樂享「歸園田居」

上端士村是明清古村落,草屋、石檐、石碾、石磨依然原汁原味地漫溢著歲月固有的旋律和特有的風韻。

而村裡,還有一處網紅打卡地,這就是上舍民宿。它是一棟4層的別墅,踩著木質樓梯一層一層瀏覽,仿佛置若江南水鄉。站在樓頂天台上,遙望著靜謐的山谷山村,正對面的原始森林山景,猶如世外桃源。房間內的布置簡單又精緻,從專門在床頭為女士設置卸妝、洗臉用的典雅洗手台就能看得出來。

上舍民宿是一對小夫妻創辦的,丈夫李忠豪是名80後,當過兵,後來到莫干山跟戰友開辦民宿,創業成功後,難捨養育自己的鄉土,就回到了自己的老家上端士村,出資建起了這棟江南特色的民宿。

民宿的經營也非常有特點,李忠豪說,他們的客戶多為會員,會員多來自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也有濟南、青島的客戶,「會員入住後可以騎馬,可以開著我們提供的車進行山地越野,還可以騎著單車在古村裡享受慢生活。」這裡還有自有的菜地,入住的客人可以帶著孩子採摘,享受「採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的樂趣。

雖然價格不菲,小夫妻的生意特別好,今年五一期間客房已經預訂一空。

4月30日,淄川區太河鎮東東峪村溫馨的餐廳。

4月30日,淄川區太河鎮東東峪村的兒童套房中,專門為兒童設計的牆壁掛飾。

4月30日,淄川區太河鎮東東峪村的兒童套房中,專門為兒童設計了室內的帳篷。

資本落戶,品牌引領聚沙成塔

在東東峪村,河道治理、鋪石板鋪等工程正在緊張有序地開展,村子裡有幾處民居還在大興土木。淄博淄川泉鄉老屋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朱全祥介紹,東東峪村四面環山、山脊相連風景秀麗,加上村裡泉水多,水景也就自然形成。因此,他自己投資1000多萬在這裡打造了一組民宿。

民宿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叮咚小院」。他通過租賃和購買的方式,獲得了5套民房打造民宿,每套民宿在設計,都以尊重「原生態」為靈感,在保留了原有樹木、建築物整體布局的同時,從場地出發生長出自然而然的建築,讓建築和周圍風景融為一體,讓建築成為風景的一部分,讓人們置身小院更能夠體會到鄉村的靜謐與溫馨。

記者在一套民宿中,看到這裡不僅設置了兒童床,還根據地理優勢將陽台和院子用蝸牛狀的滑梯連接起來,給兒童提供了充分的娛樂場所。

先期打造的5套民宿客源充足,讓村民看到了前景,他們躍躍欲試開始發展民宿,正在大興土木的5套民房,是村民準備自己出資打造後交給朱全祥的公司代管,「為了吸引遊客,我們鋪設了石板路,打造景觀河渠,最終目的是通過我們的成功,帶動村民做起民宿,讓民宿形成一定的規模吸引更多的遊客,讓村民也富裕起來。」記者注意到,除了打造民宿,朱全祥將民宿這條鏈條進行延伸,遊樂、會議、晚會、酒店等設施都在配套建設。

4月30日,淄川區太河鎮東東峪村的兒童套房中,專門為兒童設計的滑梯可以從樓上的房間中直通庭院。

4月30日,淄川區太河鎮東東峪村,隱藏在村中綠樹濃蔭中的叮咚小院民宿。

時光正好,集群發展各領風騷

4月25日,淄博市委書記江敦濤在淄博市實施產業賦能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現場會上的講話中提到,傳統行業的發展要不斷提「高度」、增「厚度」、拉「長度」,實現鏈式集群發展。

鏈式集群發展,不僅僅適合傳統產業,在鄉村旅遊發展民宿上同樣適用。建設專業化、高端化、特色化的民宿,將民宿聚集成群,形成一個成熟的民宿環境和氣候,其集群效益可以讓這個地區迅速打響名號,集群內部形式多樣風格各異、有競爭有合作的民宿也讓遊客有多種選擇。

太河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張寧介紹,太河鎮堅持把發展民宿作為拉長旅遊鏈條、打贏脫貧攻堅、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創新方式,傾力支持,古村落民宿群建設趟出新路子。目前,全鎮建設民宿的村達到20多個,改造民宿院落近百套,培育單體、獨棟20餘個,擁有床位1000多個,年接待能力可達20萬人次。

張寧介紹,太河鎮民宿的發展,構建了多種主體參與開發運營的利益聯結體,形成了企業、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等多方參與的不同合作模式,創新了四種模式,激發了民宿發展的內生動力。第一種是村企聯建。以魯子峪村等為代表,用財政扶持扶貧項目發展民宿,由景輝旅行社承包經營,村集體入股參與經營利潤分成,從而實現企業、村集體收入增加;第二種是自主創業。以上舍為代表,由在莫干山創業成功的一對年輕夫妻,回到家鄉上端士村投資100多萬元建設上舍民宿,實現了滾動持續發展,最早開啟了精品民宿發展步伐。第三種是黨支部領辦合作運營。以柏樹村等為代表,突出「以房養老」模式,村黨支部組織鄉賢成立合作社,利用閒置的舊房子,採取出租或入股等方式交給合作社統一運營。第四種是資本落戶。以東東峪村等為代表,萬華裝飾公司到東東峪村收購或租賃農戶院落,投資建設叮咚小院等高端民宿,帶動周邊村民發展不同層次的民宿。

通過發展民宿,有力彌補了太河旅遊的不足和短板,讓更多的遊客不但來得了、玩得好,還能留得下、住得了,實現了「當日游」向「過夜遊」的轉變,取得了盤活閒置資產、提升集約水平、補齊旅遊短板、促進致富增收、推動鄉村振興的多贏局面。

不過,正如太河鎮民宿聯盟副主席、上舍民宿創始人李忠豪所說,發展民宿也不能一擁而上。照貓畫虎發展起來的民宿同質化競爭,對整個行業的發展沒有任何好處。這就需要每處民宿,根據周圍的自然風光與環境融為一體,保留當地特色生活,給客人留下的理由。挖掘人文元素,注意設計點和賣點,把人文物產等結合起來,給民宿注入更多的生命力。當然也需要黨委政府進行整體設計,重點包裝,讓民宿變成鄉村振興的「活水」,不斷滋養著這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