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講解」心臟瓣膜病變為什麼有的一定要手術換瓣膜?

2019-06-18     程雲閣醫生

門診上很多瓣膜病患者都有這樣一些疑問:為什麼要換瓣?只有換瓣才能治病嗎?換了瓣膜之後又能活多久?換瓣後會不會還會發病?等等一系列問題,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

首先,我們要了解,為什麼有些病人需要換瓣?

人類的心臟內共有四組瓣膜,即二尖瓣、三尖瓣、主動脈瓣、肺動脈瓣。左心房通向左心室的門是二尖瓣,右心房通向右心室的門是三尖瓣。心室的血液進入動脈也要通過一道門,左心室通向主動脈的那道門是主動脈瓣,右心室通向肺動脈的那道門是肺動脈瓣。每組瓣膜均由二至三個瓣葉組成,瓣葉菲薄光滑而富有彈性,它們的開放與關閉起著單向閥門作用,使血液只能從一個方向流向另一個方面而不倒流,所以對瓣膜功能的要求就是「打得開+關得上」。同時它們的口徑又能保持一定的血流量。

瓣膜發生狹窄或關閉不全,失去單向閥門作用,而嚴重的瓣膜病變又不能用球囊擴張術或成形術進行有效的修補,此時則須在體外循環下通過外科瓣膜置換的方法將原有的病變瓣膜切除,換上一個人造的心臟瓣膜,以恢復單向閥門的生理功能,解除或減輕症狀。

據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組織編撰發布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 2018》顯示:我國心血管病患病率持續上升,風濕性心臟病患者250萬人,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病人由於接受了此種手術而獲得新生。

其次,我們需要知道,什麼樣的瓣膜病人才適合做換瓣手術?

不同的疾病狀況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式,心臟瓣膜病也是如此。

1、先天性瓣膜病變:我們常見的心臟瓣膜病一個是先天性心臟瓣膜病變,它有一部分是需要心臟瓣膜置換。

2、風濕性心臟瓣膜病變:風濕性的心臟瓣改變在比較嚴重的情況下是沒有辦法做修復,要做瓣膜置換。

3、老年瓣膜退行性變:這部分病人因為瓣膜的關閉不全,或者嚴重的狹窄、鈣化,瓣膜起不到真正的作用了,也是需要瓣膜置換。

提醒:我們心臟的四個瓣膜,如果他們不同的原因,導致瓣膜關閉不全或者狹窄,如果不能夠進行修復,又嚴重影響到心臟的功能或者導致心臟的擴大,將來會出現嚴重問題。這種情況下,都是需要心臟瓣膜的置換。

那麼換了瓣膜之後是否會影響壽命?

很多人對換瓣手術猶豫做不做的時候,無非是考慮這幾個問題:我做了手術後是否有副作用?這種手術是否會對我的壽命有影響?換了以後是否能活更久?是否在幾年後還得要更換?下面就一一來解答!

第一考慮:換生物瓣還是機械瓣?

生物瓣適應症:

1、希望妊娠的育齡婦女;

2、就年齡而言,60歲以上患者應首選生物瓣,50歲以下宜選擇機械瓣,這樣可以保證其耐久性並避免生物瓣在青少年中發生鈣化;

3、有出血性素質和出血性疾病以及其它原因而不能接受長期抗凝治療的患者;

4、根據病人的經濟條件和保健條件,在農村無法進行抗凝治療者宜選用生物瓣;

5、三尖瓣是所有瓣膜置換栓塞中血栓栓塞率最高的部位,這可能與此部位壓力低,血流緩慢有關。臨床觀察在三尖瓣部位血栓栓塞率以碟瓣最高,球瓣次之,生物瓣膜最低,因此三尖瓣部位的瓣膜置換採用生物瓣膜比較理想。

機械瓣適應症:

1. 65歲以下,無抗凝禁忌的年輕病人,特別是術前持續房顫和多瓣膜病變患者。

2. 不適合植入生物瓣患者。如主動脈根部細小的患者,或者左室較小,左室流出道不寬,這種情況下二尖瓣位置植入生物瓣常常可以導致左室流出道繼發狹窄,支持使用機械瓣膜。

3. 如果患者要求三尖瓣替換使用機械瓣,推薦選擇雙葉瓣,避免使用單葉瓣。

第二考慮:生物瓣和機械瓣的壽命問題

生物瓣的使用壽命與下面因素有關:

1. 瓣膜的受力大小。壓力越高,瓣膜越大,瓣膜總的受力就越大,損壞就越早。這就是二尖瓣位比在主動脈瓣位壞得早的原因。

2. 心率的快慢。

3. 血鈣代謝的情況。兒童期骨骼血鈣代謝活躍,所以兒童及青少年使用生物瓣時,或慢性腎衰病人,血鈣及血磷代謝異常,生物瓣膜也容易損壞。糖尿病人瓣膜損毀的機率更高。

生物瓣的壽命不算很長。心臟瓣膜病患者需要施行換瓣手術的,選擇機械瓣還是生物瓣,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生物瓣的特點是生物兼容性較好,不需要長期服藥抗凝,但使用壽命較短,一般是10至15年左右,到期需要更換。生物瓣不需終生抗凝,沒有抗凝相關的併發症。而機械瓣的特點是使用壽命長,其設計使用壽命在30-50年。缺點是需要終生服用華法林抗凝,還需要定期複查凝血時間,調整華法林的使用劑量。

機械瓣使用壽命:比較長,基本達到終身使用,但是需要終身服藥,並且聽診的時候有瓣膜合閉發出的聲音,是目前用的比較廣泛的瓣膜。

第三考慮:換了瓣膜是否會對人的壽命起積極影響?

機械瓣膜:對於60歲的患者,瓣膜類型的選擇從醫學角度來說,應該使用生物瓣膜。老年人的血栓、感染甚至出血等的風險遠遠大於年輕人,機械瓣膜術後抗凝藥物的調整相對困難,抗凝併發症如出血、栓塞等的發生幾率也大大提高。

生物瓣膜:置換術後3個月連續使用抗凝治療,之後及基本可以停止抗凝,大大降低了老年人出血、栓塞等的發生幾率,此外,生物瓣膜的抗感染的效能明顯優於機械瓣膜。遺憾的是生物瓣膜的進行性的衰退,安全年限是15年。

為什麼有些病人要用抗凝治療? 抗凝治療需要多長時間?

這種情況一般是機械瓣膜手術遇到的問題。由於人工瓣膜(生物瓣膜或機械瓣)不是人體本身的組成,血液容易在人造瓣膜及其周圍發生凝固,造成血栓而影響人工瓣膜的功能,如果血栓脫落還可造成血管栓塞(腦栓塞、下肢動脈栓塞等),對人有很大的危害。因此凡換瓣的病人都要進行抗凝治療,防止血栓形成。

生物瓣置換者術後一般只需要抗凝三個月,有心房纖顫者需抗凝六個月;而機械瓣置換者則需終生抗凝。雖然生物瓣膜置換術後不需要長期抗凝治療,但其耐久性有限。不過選擇置換哪種瓣膜,醫生會根據你的具體病情和要求進行合適選擇。而抗凝藥劑量不足或過量下列副作用:

(1)抗凝不足:由於抗凝藥用量不夠所造成。危害:血栓形成可導致瓣膜活動障礙,瓣膜音質可有改變,甚至出現心衰等表現;腦血管栓塞可出現神經系統症狀,類似中風;肢體動脈栓塞可出現肢體缺血,疼痛等症狀。處理:出現上述情況應及時就醫。

(2)抗凝過量:由於抗凝藥用量過多所造成。危害:可導致各種出血等併發症:血尿、粘膜出血如鼻出血、牙齦出血、傷口或潰瘍出血、有無皮膚出血點和出血性紫癜等;子宮出血,表現月經增多或異常。處理:出現上述情況,應及時到醫院檢查,調整抗凝藥用量。甚至暫停用藥。

如果你有心臟瓣膜病問題或其他心臟疾病困擾,可關注同名微信公眾號【程雲閣醫生】留言或發送檢查報告免費諮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uPDEGWwBmyVoG_1ZjsC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