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馮欣源
北京大學醫學博士
復旦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後
曾任武漢同濟醫院主治醫師
寶寶樹專家答答問數已過兩萬
親自養育兩個寶寶的媽媽
《跟馮欣源堅守自然養育》叢書作者
《夏娃的困惑》叢書作者
編輯 | 於雷
畢業於北京大學,作家,編輯
長期致力於益智、教育領域
脹氣(十一)
- 其他一些媽媽擔心的,跟「脹氣」有關的問題(第二彈):
4. 孩子身體扭動,漲紅臉,是脹氣嗎?
5. 孩子打屁或吐奶以後,「症狀」好一點,是脹氣嗎?
延伸閱讀:
註:我轉來這視頻並不代表我認可裡面的觀點哦!是想讓大家看看,我們通常認為的「脹氣」,「漲紅臉」,一般就只是孩子哭了,發出呼喚而已—— 他行動能力有限,只好哭和扭動啊!這裡面的解說隨便看看吧,網上這種說得模凌兩可,「似對非對」的東東有很多,看著好像不錯,但沒說到點子上,也沒解決多少實際問題,反而製造新的問題——媽媽忙不迭地,折騰別的去了,特別是看醫生(對醫生也會強調各種肚子「症狀」,雙方都各種誤導)、買藥。於是,孩子更吵了。
下期給大家發個「睡眠信號」的文章哦。
- 其他一些媽媽擔心的,跟「脹氣」有關的問題(第二彈)
4. 身體扭動,漲紅臉
我們經常發現,孩子快睡著,或睡了一陣即將醒來的時候,身體扭動、蜷曲,小臉兒憋得通紅,左右擺頭,小手不住地在臉上、耳旁、頭皮、口周等部位摩挲(有的孩子是抓撓,甚至能抓出血印子來,一些媽媽還以為孩子痒痒呢,這時候還不會定向抓撓的,不是這個原因,即使痒痒,也未必只有睡前才痒痒),嘴裡還發出「吭哧吭哧」的聲音,顯得異常煩躁。
媽媽們看到這個現象很疑惑,也常常把它歸結為肚子不舒服的表現——身子扭,腿往上蜷,咱鬧肚子時不也這樣嗎?如果孩子因為各種原因沒能睡好覺,媽媽們也容易歸因為肚子不舒服,影響到孩子睡眠。有些媽媽疑惑地上網查,或諮詢一些養育經驗不足的醫務人員,也容易往病理方面考慮。
其實,這就是孩子睡眠前後,非常正常的表現啊!
這媽媽也認為孩子「脹氣」,其實咱們拉到視頻末尾,明顯發現孩子是睏了,找媽媽吃奶想睡覺哩。
孩子跟大人不同,大人可以自己睡著,而孩子睡覺是需要大人幫忙安撫的。老天爺這樣安排,是希望孩子在睡眠前後與大動物保持緊密的身心聯繫,從而能保障他在複雜的叢林社會裡生存下來。他的嘴是最為靈敏的器官,因此,從生理角度,他特別希望獲得媽媽乳房的吸吮安撫。我們隨手搜索一下小動物跟媽媽依偎著吃奶,相擁入眠的照片,很容易明白這個道理。
圖源:新華網、環球網、美拍,侵刪
圖釋:乳房提供寶寶的口欲安撫需求,貼身親密接觸,這是自然界的普遍規律。
圖源:Pixabay,CC0協議
圖釋:人類的孩子,需求別無二致。
圖源:Pixabay,CC0協議
圖釋:西方價值觀滲透,zheng治正確的育兒方式是這樣的——小動物在媽媽懷裡,小小的人兒,卻得被心愛的大人,把呼喚的小嘴塞住,把亂動的小身體綁起來,擱籠子裡。讓大人的自戀得到滿足,看著如此「整齊有序」,好「獨立」,沒給大人添亂的天使小孩。
他快入睡的時候非常煩躁。睡了一陣,深淺睡眠交替需要接覺的時候也很煩躁。多數孩子會在這些時候發出睡眠訊號,不同孩子發出的訊號有所不同,但同一個孩子發出訊號的方式基本類似——揉臉的一直揉臉,搓耳朵的一直搓耳朵,抹嘴的一直抹嘴……大部分孩子會在這時左右擺頭,身體扭動,表情糾結,發出「吭哧吭哧」的古怪呼喚。的確有點兒像咱們鬧肚子的動作。
個人覺得這個視頻的描述還不夠,孩子睡眠信號有很多,有些看上去與睡覺關係不大。有的孩子會更興奮,有的孩子有抓耳撓腮,抹嘴,歪嘴,左右找奶的動作。這些更典型。哪天我發一篇介紹「睡眠信號」的文章。
如果孩子因各種原因睡不好,他的確容易醒來,那麼,他發出睡眠訊號的機率當然非常頻繁!比如出牙期、翻身期,孩子經常醒,當然常常出現這類表現啦!其實,小月齡寶寶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大人違背了他的生理規律,並造成睡眠秩序混亂。比如把一個小嬰兒獨自放在嬰兒床中,他當然容易「落地醒」,也睡不踏實,身體扭動和吵鬧會異常頻繁。到了各種睡眠倒退期還會變本加厲。
然而,我們把因果關係給弄混了。孩子睡不好,所以頻繁發出睡眠訊號,表情和動作顯得古怪和糾結。我們想找孩子睡不好的原因,看到這些現象不理解,容易聯想到自己鬧肚子的動作,再結合孩子「肚子咕咕叫」、「放屁」、大便不符合預期等表現,強化了自己偏頗的認識。再上網一查,找親友或缺乏養育經驗的醫務人員詢問,更是容易過度病理化——我們反覆強調的都是消化道症狀,於是大家都給帶偏了,容易作出一些處理腸胃不適的操作,進一步互相強化這類認識。
歸根結底,孩子是沒睡好啊!沒睡好的原因忒多了。很多時候,這些藥品沒有從根本解決問題,卻製造了新的問題—— 刺激孩子腸胃,影響孩子吃奶,導致孩子更加鬧騰了(孩子睡不好的原因太多了。想知道孩子為啥睡不好,怎麼判斷,如何針對性處理,詳見《夏娃的困惑——母嬰安睡》一書)。
延伸閱讀:點擊文章上方藍字,關注「馮欣源自然養育之家」,後台回復「睡眠」,「睡眠秩序」,有非常詳細的文章介紹。
王婆賣瓜一把,後台右下方電子書店,有欣源寫好的《母嬰安睡》電子書,以及《超實用寶寶睡眠課》課程(全網唯一的反對睡眠訓練,理論性和實操性又很強的睡眠課程,好評如潮哦),內容更加詳細系統,全方位解答媽媽們疑問。兩個產品內容相仿。大家可以按需選擇哦。
總的來說,多了解孩子這些現象背後的原因,處理方向就不大會出問題啦!
我們很疑惑。「這扭動的動作,糾結痛苦的表情,真的跟咱鬧肚子時的表現很相似。那咱們如何判斷,一定不是鬧肚子引起的呢?」
咱們可以想想自己平素是咋鬧肚子的。隨著腸胃一陣陣蠕動、痙攣,一陣陣疼。白天黑夜都疼,還愛吐和拉,症狀跟之前相比是有明顯變化的(孩子胃食道反流也愛吐,母乳寶寶大便也經常變化。但總的來說,生病時的變化還是明顯和突然的)。除此之外,還常有原發病表現,比如感染症狀,或過敏表現。仔細回想,常有誘因,比如接觸了生病的人傳染了,症狀類似;過敏或胃腸受刺激,常有引入新食物或藥物的歷史,拿不定把握,還能做激發試驗——引入後症狀加重,停止後立馬好轉,再引入又出現相同症狀,基本石錘。孩子也是小小的人類,這些表現跟我們很相像。
圖源:soogif
如果孩子一天下來,表現都很理想,只有睡眠前後鬧騰,我們可沒有理由認為他在鬧肚子,對不?
也許你還會問:「有沒有可能是症狀輕,白天容易轉移注意力,所以沒發現呢?」那我們跳出來思考思考,如果症狀這麼輕,還需要處理嗎?即使處理,那些藥基本也沒啥用處,反而容易引發新的問題。在症狀輕微的前提下評估用藥性價比,往往非常低。
另外,如果是母乳寶寶,其實可以更放心些。前面多次提到,母乳是最為安全的食物。母乳寶寶的表現看著很「可怕」,比如大便看不懂,打屁震天響,肚子咕咕叫……但基本對孩子無害,總體看來孩子狀態很理想。啥「母乳過敏」之類的診斷很泛濫,目前看來的確是太過頭了,大家需要擦亮眼睛,綜合判斷。
延伸閱讀1:
延伸閱讀2:
點擊文章上方藍字,關注「馮欣源自然養育之家」,後台回復「大便」,有非常詳細的文章介紹。
在小月齡寶寶睡不好的原因中,有兩個很重要的原因:胃食道反流和腸絞痛。腸絞痛跟我們鬧肚子很相似,前面咱們已經探討過了。胃食道反流也容易在入睡時出現(小月齡寶寶需要吸吮乳房幫助入眠,夜間由於吃奶間隔拉長,一次吃得比較多,症狀更明顯),表情糾結,身體扭動,平常又還好,有時候不好跟普通的睡眠訊號相區分。但我們還是能通過仔細觀察,發現端倪的:一來,孩子出於高發月齡——3個月以內,尤其是1~2個月時(民間俗稱「吵一百天」的時候);二來,孩子表情糾結,但常伴隨吐或咽的動作,口鼻像有分泌物,其實是反流上來的奶水,有時候吐出來,或抬高上身能好一點;三來,消化個半小時至一小時,症狀就好轉了。判斷清楚了,我們針對性處理胃食道反流就好(如何判斷和處理胃食道反流,詳見《夏娃的困惑——手把手教你喂母乳》一書,本書「脹氣」這一章節也有部分介紹)。
延伸閱讀:
5. 打屁或吐奶後,症狀好一點
上面所述的所有連成串兒的表現,諸如「肚子鼓」、「肚子叫」、「身子扭動」等,媽媽們看不明白,但往往發現孩子打屁或吐奶之後,這些表現都能好一點。從這個角度分析,又容易歸因為「胃腸不好」。
圖源:soogif
其實,這些原因並不完全重疊。咱們具體分析分析。
先說說打屁。孩子半夜扭動身體,快醒了,表情看著好糾結,好痛苦。這時「噗噗」一兩個屁出來,孩子一臉疑惑,但好像平靜了些。為啥孩子會放屁?因為孩子快醒了,或媽媽喂了一點兒奶,腸胃蠕動了,當然容易放屁了,還可能是想拉屎、撒尿。打屁、拉屎、撒尿之前,身體扭得會厲害點,排出來後感覺很舒服,會消停一陣,也是人之常情。另外,打屁本身也會暫時轉移孩子注意力。這麼看來,這現象很普遍,大人孩子都一樣,歸因為肚子不舒服,還是蠻牽強的。
有些媽媽拿不定把握,上手給孩子揉肚子,結果打了一兩個屁,更是佐證了自己的判斷。想想,孩子醒來本身就容易放屁啊!揉肚子也很容易放屁啊!揉出屁來,不是啥稀罕事,由此判斷孩子腸胃不好,也站不住腳。
圖源:soogif
再說說吐奶。咱們多次提到的胃食道反流,是主要原因,在3個月以內小寶寶身上比較多見。他夜裡醒來,一次吃得比較多,吃完後扭動身體,表情糾結,突然哇地吐出一大口奶水,頓時舒服多了。當然吐完了會平靜很多。歸因為肚子不舒服,所以扭動,所以嘔吐,也是很牽強的。
歸根結底,我們還是要綜合判斷啦!小孩不會說話,不同原因表現又比較相似,我們做媽媽的判斷起來很為難,但只要仔細觀察和梳理,還是能發現不少端倪的,試著處理處理,如果好轉了,就會佐證和強化我們的判斷思路。另外,孩子常見的原因只有那幾種,「久病成良醫」,多試幾次就好啦!要相信自己哦!
欣源也會為你梳理總結判斷方法。本書這一「脹氣」章節,前半部分有些介紹哦,大家可以回頭看看。
圖源:soogif
別胡折騰啊!
明兒跟大家介紹,有關「脹氣」過度診斷的現狀哦!
(1)幾乎啥「症狀」都可以往「脹氣」上貼;
(2)用模稜兩可的「專業」名詞下「診斷」或判斷;
(3)腹部平片(X光)等檢查。
咱們不見不散哦!
作者 | 馮欣源 版權所有
編輯 | 於雷
來源 |《跟馮欣源堅守自然養育》系列書
《夏娃的困惑》系列書
轉載&合作 | 請聯絡微信wtmmdxb-fxy
插圖 | unsplash,pixabay,500px官網
均為CC0協議(可商用)
動圖 | soogif官網
頭像 | 唐小鴨,雁楓樺,擎石設計
版權為本公眾號所有,翻版必究
延伸閱讀:
《跟馮欣源堅守自然養育》
《夏娃的困惑》
第一本:母乳理論+基本操作
第二本:母乳實踐+解答疑問
第三本:母乳闢謠+特殊寶寶
第四本:哺乳媽媽生病和用藥
第五本:母嬰安睡
第六本: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上)
第七本: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下)
第八本:育兒謠言-濫喂食水篇
第九本:嬰幼兒怪現象-屎尿屁嗝脹氣篇
第十本: 不一樣的快樂音樂早教
紙質書、電子書
都已經上架開售哦!
非常感謝大家支持!
部分內容可在公眾號查閱
關鍵詞目錄在後台左下方
系列叢書已經寫好數百萬字
主要內容:
母乳喂養及母嬰睡眠
嬰幼兒護理(屎尿屁嗝、嬰兒怪現象、家庭護理操作)
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濫喂食水篇、礦物質篇)
輔食營養(輔食添加誤區、簡單易上手案例)
早教(嬰幼兒發育,反自閉症過度診治)
輕鬆帶二胎等諸多內容
涵蓋: 養育,教育,心理,得道
敬請期待!
不僅如此
欣源仍會像勤勞的小螞蟻
不斷學習、實踐
數年如一日為您製作
專業、精緻、全面、實用的育兒內容
爭取陪伴您和孩子到18歲哦~^_^
鳴謝
夢朦(momo)繪製的精美封面哦!
欣源實在太感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