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馮欣源
北京大學醫學博士
復旦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後
曾任武漢同濟醫院主治醫師
寶寶樹專家答答問數已過兩萬
親自養育兩個寶寶的媽媽
《跟馮欣源堅守自然養育》叢書作者
《夏娃的困惑》叢書作者
編輯 | 於雷
畢業於北京大學,作家,編輯
長期致力於益智、教育領域
米湯(三)
拿米湯代奶,也能把孩子拉扯大?拜託!別再禍害下一代了!
米製品這麼沒營養,為什麼世界不少國家營養學會都推薦?
太長不看了
米沒營養,但不容易過敏,很適合給剛添輔食的小寶寶「練吃」,僅此而已。
總有老人家說,過去拿米湯代替奶,也把孩子拉扯大了。看人家現在多好多好,所以現在的小嬰兒也得這麼喂……
拜託,人家居然好好地活著長大,是老天爺賞的,快去磕磕頭誒!別再禍害下一代啦!
前期回顧:
這些米製品給孩子吃合理嗎?
看了之前的文章,你可能會對米和米製品由「粉」轉「黑」,這麼沒營養,再也不想給孩子吃了。可是不吃這個,吃啥好呢?市售嬰兒配方米粉好嗎?不也還是米製品嗎?為什麼全世界權威機構都推崇含鐵穀物?……
- 6個月再添輔食!
首先我們得明確一點, 我們要遵循6個月左右添加輔食的原則。對6個月以內的寶寶,母乳或鐵質強化配方奶粉才是他最好的食物,不需要「畫蛇添足」,甚至「節外生枝」,添加其他的食物或水分。
因此,欣源之前提到過的,給6個月以內的嬰兒,甚至新生兒喂米粥、米糊、米湯、米油……都是不可取的。 用營養成分相當匱乏的米製品大量占據本來應該裝奶水的腸胃,這真是「丟了西瓜,撿了芝麻」。
母乳不夠吃,添米粉(米湯、米油、粥,以下省略);寶寶拉肚子了,添米粉;寶寶有濕疹,添米粉;寶寶啥事都沒有,大人要吃飯,孩子就得添米粉;過去經常給孩子添米粉,現在也得給孩子添米粉……
哎,欣源怎麼說好呢?這些毫無根據的育兒模式,除了製造麻煩、焦慮、疾病等等,實在毫無裨益,各位媽媽切勿當真,且當耳旁風、玩笑話作罷。
- 喂米油也把孩子拉扯大了?能活下來就謝天謝地了!
過去那些人認為媽媽沒奶就拿米油喂剛出生的寶寶,而且一直這麼喂下去,這不僅非常沒有營養,還挺危險!老天保佑這些孩子竟然能活下來!
我們可以對比一下米和奶類(母乳、配方奶)中乾物質營養配比:大米主要成分79%為碳水化合物,5.6%為蛋白質,5.1%為脂肪(一丁點兒膽固醇都沒有)及少量B族維生素等;奶類主要成分30~40%碳水化合物,10~20%蛋白質,40~60%脂質(母乳中含大量膽固醇,配方奶中膽固醇含量很低),奶類還含有成百上千種營養物質,還有許多並未被完全知曉。我們知道,嬰兒生長發育迅速,需要大量的營養物質,碳水化合物主要是能量基礎,脂質主要是能量儲備,蛋白質是身體構造最基本的「磚」和「瓦」……這營養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簡直完全沒有可比性。
要知道,剛出生的嬰兒身體各類酶物質都不是很完善,消化道澱粉酶更是少得可憐,要在其4個月左右才能達到基本利用水平,而米和米製品,主要的營養成分碳水化合物就是澱粉!米油的主要成分就是澱粉稍微分解而成的糊精!也就是說給2~3個月以內的嬰兒吃米和米製品, 唯一量大的營養成分還容易吸收不良。早期喂米糊是否促進澱粉酶的分泌?目前國際上還沒有結論。
更別提那少得可憐的蛋白質和脂質,由於跟人類身體構成差別較大,吸收程度也不理想。更別提那些被長時間多次熬煮過後的維生素(要得到濃濃的米油就得煮很久,費時費力,寶寶餓了還得把存貨重新加熱給寶寶吃),能有痕量就謝天謝地了。因此,過去看到米湯跟奶顏色性狀相近,就喂給寶寶吃的做法,純粹是 無知者無畏,挑戰哺乳動物的底線啊!難怪過去嬰幼兒死亡率那麼高了。
只是感慨,人的生命力真是頑強,欣源自己那幾位被米糊喂大的親友,不僅活著長大了,還挺聰明,也熱衷運動,只是幼時愛生病,成年後過了一定年紀,身體狀況也每況愈下。還有朋友是被豬油喂大的,也心思細膩敏捷,考入很好的大學,只是身體代謝情況欠佳……不過,真的不能從這些個案推測這種行為的可行性,基因和生存的力量,也比我們想像的強大許多。這也是科學家苦苦追究的課題。
不過我們不展開討論這個,米和米製品的營養都不能和母乳和配方奶的零頭相比,「以前不都是XXX這麼過來的,現在不是好好的?」也只當耳旁風、玩笑話吧。
- 拿米製品代替奶,具體會產生哪些後果?
那麼,如果只用米粉或其他米製品(主要指自製的,市售鐵質強化配方米粉,以下會提到它),大量替代乳類喂養,會出現怎樣的狀況?
最主要的情形是 蛋白質缺乏症。寶寶生長發育遲緩,智力很可能受影響,抵抗力低下,容易生病,如支氣管炎、肺炎、中耳炎、鼻竇炎……一波一波地來,挑戰著媽媽脆弱的神經。前面說的那個可憐的、經常生病一度讓媽媽絕望的孩子,就屬於這種情形。
除此之外,寶寶還非常容易出現 營養性缺鐵性貧血,這是因為穀物中的鐵質往往很匱乏。不僅穀物自身乏鐵,穀物與高鐵飲食一起吃,還常會干擾珍貴鐵質的吸收。因此,經常吃米製品的寶寶易於貧血,就不足為怪了。
其他 微量元素缺乏病症也不鮮見,尤其是脂溶性營養成分會相當匱乏,如維生素A、維生素D等。
不過讓我們感到很訝異的是,寶寶不一定會骨瘦如柴,身材矮小,一些孩子看上去白白胖胖(白可能是貧血)!我們可以理解,大量攝入碳水化合物,脂質供應不足,身體會加緊將碳水化合物通過糖異生作用變成脂質以供使用。這個過程很容易引起各種代謝異常,增加胰腺等臟器負擔,造成胰島素抵抗!這跟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要飲食結構的成人是類似的,此類人的確非常容易變胖。這些小胖墩皮膚被攝入過多的糖類轉化成的脂肪充實得緊繃繃的,醫學上還有個名詞描述——「泥膏樣」!
延伸閱讀:
如果這類米製品製作得比較粗糙,裡面有米湯也有較為分明的米粒,對於僅數月大的嬰兒尤其是新生兒的胃腸消化能力是非常大的挑戰,要知道此時的腸子只能消化液體的奶,怎受得了這些固體渣滓呢?而且寶寶胃腸定向蠕動功能也尚未發育完善,如何有效地將這些米粒成功的排出來?一些不幸的孩子,腸蠕動將米粒匯聚在一起,形成難於消化的固體糞便團塊,輕則腸絞痛,重則可能造成腸扭轉,腸梗阻!
欣源在ICU輪科的時候,就曾見過一位爺爺給一個月的小嬰兒喂稀米湯,把人家弄成腸梗阻了,孩子太嬌弱,很快出現腸壞死,生命垂危……
延伸閱讀:
另外,小寶寶(小於1~1.5歲)咽部肌肉吞咽功能也尚未發育完善,容易噎住和誤吸!更糟糕的是,有些時候因為寶寶不說話,誤吸後嗆咳也不明顯,並未引起大人注意,反反覆復同一位置出現肺炎才得以診治,更有許多孩子成為醫院常見的「座上賓」,卻找不到真正的原因。臨床上觀察,米粒是孩子誤吸最重要的罪魁禍首之一。
而且,比橘子核之類更糟糕的是,米粒、餅乾渣之類不容易檢查(跟玩具球、瓜子等相比,這些東西影像學很不容易看出來,是通過其他表現間接判斷的,沒堵死就更難判斷了),即使檢查出來,也很難做手術從氣道里夾出來!想想,得有多少孩子都沒能被診斷的,細思極恐。好在,這些東西有些能被身體用很緩慢的速度消化吸收的,或通過劇烈的嗆咳排出來的。也有在局部不斷刺激的。那就只能燒高香求老天保佑了
延伸閱讀:
欣源說 | 練吃,有害嗎?除了怕嗆怕噎,還可能出現腸梗阻和營養不良!- 固體食物(五)
- 寶寶添了輔食,是不是就要放開肚子吃這些輔食,包括米粉呢?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觀察,很多人知道要給孩子晚添輔食,內心掙扎地盼到六個月,早就按捺不住了。這不,一打開寶寶的小嘴,恨不得他一次能吃一小碗,馬上就跟我們大人一樣,一天至少三頓飯。很快的,各種各樣的食物,恨不得都馬上讓寶寶嘗嘗。有些孩子也的確對輔食感興趣,每次能吃上不少,特別是過敏率很低又香香甜甜的大米粥和水果,一天真的能吃進去不少。還沒有建立對世界基本認識的傻乎乎的寶寶,往往也能感受到大人的殷切希望,只要大人不停地勸吃,竟也能吃下去不少。
不過,大量吃米粉或別的米製品(非鐵質強化配方米粉)或大量吃水果、蔬菜甚至僅僅是各種湯汁的孩子,真的非常容易營養不良。
曾有媽媽帶著寶寶來醫院諮詢,寶寶在添加輔食以前還一切正常,添加輔食以後就不怎麼長個頭了。醫生仔細詢問寶寶的喂養情況,家屬說「寶寶一開始添輔食就很能吃,每天都能吃三小碗。」「到底吃的啥?」醫生問。「濃米湯,裡面放一點菜泥和肉泥。」「只給湯沒給米嗎?」家屬十分驚奇,「不是熬米湯最後出來的米油最有營養嗎?」真相大白了。
延伸閱讀:
欣源說 | 給寶寶喂水,有哪些害處?
- 寶寶拉肚子,吃米湯來治?
寶寶拉肚子,醫生經常建議給孩子吃點米湯或米粥,又是怎麼一回事?哪怕是6個月以內的寶寶。這樣做能行嗎?
是的。醫療上的確有這種治療方法,可以緩解寶寶症狀。你很可能又糊塗了,欣源你為什麼說法前後不一?上面不是說,給6個月以內的孩子喂米湯不好嗎,這會兒怎麼又說能喂了呢?
寶寶生病的情況下是有所不同的。在這時候,我們其實是把米和米製品當藥來用的。沒事吃藥好嗎?當然不好。不過生病的時候,就另當別論了。我們需要評估風險效益比,決定寶寶採用哪種治療方法。這種 飲食治療法,過敏風險很小,效果挺不錯,何樂而不為呢?
不過不同情況下,這種用米製品的治療方式是不一樣的。
急性情況譬如單純感染性腹瀉,水樣便,嬰幼兒輪狀病毒感染較為常見。可以根據腹瀉的程度補充米湯。其實,這時候給寶寶喝米湯,目的是 補水,防治脫水。胃腸道接觸到一些少量的食物,特別是含有吸附性物質的食物(類似上面提到的蒙脫石散),緩解腹瀉的作用很顯著。
過去很強調給腹瀉的孩子喝 口服補液鹽,但這種液體很 難喝,多數寶寶不喜歡。後來科學家發現, 給孩子喝蘋果汁、米湯,效果也很好。其實這時候主要是讓寶寶喝他願意喝的東西,把水補進去就行, 那些電解質和營養配比表格,大可不必糾結,只要好得快,幾天內的營養流失和不明顯的電解質失衡還不至於讓寶寶撐不下去,但缺水卻是一會兒也忍不了。 只要寶寶愛喝,喝得舒心,自然好得快,絕對比苦口婆心規勸或強灌口服補液鹽效果好。
慢性情況。如果寶寶有先天性或繼發性乳糖不耐受,或寶寶胃腸道急性感染後難於恢復,醫務人員也常建議媽媽們用特製水解蛋白或無乳糖配方奶製品喂養,或給寶寶交替地喂米糊和奶製品,也能在不同程度緩解症狀。
先天性乳糖不耐受是一種倒霉的先天疾病,症狀較重,我們暫且不展開討論。繼發性乳糖不耐受卻非常常見,這是因為寶寶的腸道十分嬌嫩,特別容易受到各種因素影響,其中最常見的一條就是過敏原攝入。
別說照料者 經常亂添又難於觀察不良反應的輔食了,普通的 配方奶粉,不就是我們最常見的過敏原嗎?這項知識在西方是重視且在百姓中進行普及的,嬰兒配方奶粉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監管,在藥店當藥品售賣,消費者是有不良反應知情權的。在我國卻沒這麼走運,奶粉屬於商品,需要傾銷,商家和大眾都選擇性屏蔽了這一事實。真正的配方奶過敏幾率,可能比目前我們所知的40%還要高許多!
於是 過敏的難受的腸道,很多酶功能都下降,繼發性乳糖不耐受和乳蛋白不耐受的情形很常見,寶寶的腹瀉遷延難愈,尤其在天天吃這些過敏原的情形下。商家又開發了不同程度水解蛋白奶、無乳糖奶粉甚至純胺基酸奶粉,取了個名字叫「腹瀉奶粉」,試圖緩解寶寶的腹瀉症狀。
在欣源看來,不講究原因,簡單的吃啥不合適就去掉啥的處理思路,未免有些簡單粗暴。 吃母乳不就好很多嗎?提供了免疫因子,幫助防治過敏,提高酶類活性,胃腸道恢復情況往往會好很多。不過此時,很多媽媽已經沒有選擇的機會了。一步錯,步步錯,欣源再次呼籲,添加配方奶、放棄母乳之前,一定要慎重考慮。
如果沒有母乳吃,除了昂貴的深度水解蛋白奶和腹瀉奶粉(胺基酸奶粉),給繼發性乳糖不耐受、乳蛋白不耐受或找不到原因的慢性腹瀉的孩子間斷的喂點米糊,不失為一種處理方法。米及米製品營養雖不及乳製品,不過好 在世界範圍內對米類過敏的人幾乎沒有,即使是6個月以內寶寶的耐受程度往往也較為理想,添加後對各類奶水中讓腸道不舒服的物質起到一個 稀釋作用,有時就能在不同程度緩解症狀。另外米糊有 吸附作用,會像蒙脫石一樣吸附在胃腸道表面,減輕胃腸炎性刺激、痙攣、功能紊亂等。
當然,欣源再次強調,這只是 寶寶生病時的權宜之計,寶寶腹瀉等症狀緩解後就不用這樣做了,避免讓寶寶營養不良。如果寶寶長時間腹瀉遷延不愈,最好還是及時就診,尋找真正的病因,向醫生詢問針對的處理方式比較穩妥。
因此,傳說濕疹(也常是過敏的重要表現之一)、腹瀉的寶寶要添米粉,並不是毫無根據的。只是別把這暫時的「用藥」行為看成常態就行了。
- 超市賣的鐵質強化米粉好嗎?
曾經,世界範圍內都建議寶寶第一口輔食是鐵質強化配方米粉。當然,如今AAP的建議已經有所更改,寶寶第一口輔食可以是含鐵穀物或者肉類,並不特指含鐵米粉(詳細建議見補鐵章節)。
延伸閱讀:
欣源說 | 寶寶第一口輔食該吃什麼?當今國際上早期雜食原則,該不該遵循?
為什麼隆重推出米粉作為世界寶寶第一口口糧?
鐵質強化配方米粉到底好不好?它最大的優點,是 在世界範圍內,對大米過敏的人幾乎沒有。寶寶腸道敏感,通透性較高,第一口輔食需要慎之又慎。另外,幼小的寶寶腸胃功能尚處於日趨完善的過程中,米粉容易消化吸收,腸胃負擔相對很小,很適合寶寶。因此, 世界範圍內推崇米粉作為寶寶的第一口食物,是很有道理的。
這是一種配方食品,跟配方奶一樣,根據寶寶需求設計。它不單單是大米磨的速溶米粉,裡面添加了蛋白、適量脂質、微量元素等物質,尤其添加了寶寶最容易缺乏的鐵質。沖泡時也需要將溫度控制在一個較低範圍,避免這些營養素流失。為了減少過敏,蛋白種類可能是乳清蛋白(牛奶中提取,可能仍有一定過敏幾率,但較其他蛋白種類好一些),也可能是特殊生物技術提煉大米自身的蛋白質,再回過頭添加入米粉中。
當然,這些營養仍然完全不能與乳類相提並論,不過別心急,一開始添輔食還僅僅是「實習期」,寶寶只是 嘗嘗味道、練習吃奶水以外的東西而已,並且不需要吃很多,因此這時候也 大可不必操心營養全面這件事。 從不易過敏的食物開始,3天添加一種,沒過敏情形再添下一種。待添加輔食進程漸漸步入正軌,進入「 正式上崗期」,需要逐步讓寶寶 飲食多樣化,全面、均衡攝入營養,才能保障他各項營養素不缺乏,聰明靈活,活潑健康。
不過嬰兒米粉近來最讓人操心的問題,是其中的 砷含量。欣源會在如下敘述。
不過也別太指望這種配方米粉中額外添加的那點營養素啊!只是比自家煮的好一點,比奶和其他營養搭配的輔食,還是差遠了。 它只是孩子練習吃食物的過渡品,別抱過大的期望。
- 鐵質強化配方米粉跟自家熬煮的新鮮米粥相比,哪個更好?
很多照料者挺排斥這種配方米粉,一來嫌貴(照料者潛台詞:不就是米嗎,賣給嬰兒吃就死貴,總有人傻錢多的懶人買,對寶寶不負責任),二來認為這是陳米,不新鮮,不想拿來給寶寶吃。現在食品安全問題這麼多,還是自家做的輔食最放心。老人家在過去也常有熬粥湯給孩子吃的經驗,他們也多磨刀霍霍,希望一展當年身手,不遺餘力地弄給孩子喝。
其實 米處理後都能存放,自家米開封后不也可以放很久嗎, 新鮮程度並沒有什麼優勢。另外,給寶寶吃的米需要碾碎,長時間熬煮,才能基本保障軟爛,這樣,除了剩下大量糊精、澱粉類碳水化合物,大部分維生素都被破壞了,蛋白和脂質仍舊少得可憐, 營養價值真是低到讓人害怕。最重要的是,自家煮的粥中沒有額外添加鐵質。不僅不補鐵,米粥乃至許多穀物中的物質,會干擾母乳或配方奶中珍貴鐵質的吸收!長期、較大量吃米粥而不注重奶水和其他輔食攝入的孩子,經常會出現不同程度貧血,也就不足為怪了。
相比而言,鐵質強化配方米粉額外添加了許多營養物質,尤其是鐵質。僅需溫水沖泡,並不需要熬煮。因此,營養品種類和保留程度都會比自家煮的米粥好。
另外,目前的米多為 精製米,拿到消費者手中時已經去除表面的糊粉層。而糊粉層不僅囊括了大米中最為重要的營養物質,如蛋白質、礦物質、B族維生素、膳食纖維等(本來沒多少營養,還得扔掉大半),還容易使粥或米湯變得粘稠。用「先天不足」的米熬出的米湯,營養基礎較差,能提供的營養物質的種類和數量都非常有限!另外,用這種去掉糊粉層的精製米煮出來的粥往往粒粒分明,並不適合給太小的孩子吃,可能會有一定誤吸和腸梗阻的幾率。
- 米粉能跟奶混著吃嗎?
很多人喜歡拿配方奶沖調米粉,或用米湯沖調奶粉,認為這樣孩子熟悉奶的味道,會更接受米粉一些,其實不然。 米粉跟很多植物性食物一樣,裡面含有一些物質,干擾奶水中珍貴的鐵質的吸收率。因此欣源並不建議你將母乳或牛奶跟米粉混著吃。
只要孩子身心準備好吃輔食,很少有孩子會排斥米粉香香甜甜的味道。不過不除外一些孩子真的不愛吃輔食,或對新的食物警惕性很高,作為早期過渡,添加一點兒奶粉未嘗不可,不過待孩子長大些,真的也沒這個必要,他也需要感受不同食物獨特的味道。
大米、嬰兒米粉中含砷,是真的嗎?下期且聽欣源為你細細道來。
作者 | 馮欣源 版權所有
編輯 | 於雷
來源 |《跟馮欣源堅守自然養育》系列書
《夏娃的困惑》系列書
轉載&合作 | 請聯絡微信wtmmdxb-fxy
插圖 | unsplash,pixabay,500px官網
均為CC0協議(可商用)
動圖 | soogif官網
頭像 | 唐小鴨,雁楓樺,擎石設計
版權為本公眾號所有,翻版必究
音樂 | 春花秋開 - 曹方
點擊文章上方藍字,關注「馮欣源自然養育之家」,後台回復「喂水」、「貧血」、「脹氣」、「固體食物」、「過敏」或「雞蛋」、「丟糖」或「減肥」等,有非常詳細的文章介紹。關鍵詞目錄在後台左下方,看有沒有您關心的內容哦。
《跟馮欣源堅守自然養育》
《夏娃的困惑》
第一本:母乳理論+基本操作
第二本:母乳實踐+解答疑問
第三本:母乳闢謠+特殊寶寶
第四本:哺乳媽媽生病和用藥
第五本:母嬰安睡
第六本: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上)
第七本: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下)
第八本:育兒謠言-濫喂食水篇
第九本: 不一樣的快樂音樂早教
第十本:嬰幼兒怪現象-屎尿屁嗝脹氣篇
第十一本:史上最輕鬆愉悅高效的減肥法
紙質書、電子書
都已經上架開售哦!
非常感謝大家支持!
部分內容可在公眾號查閱
關鍵詞目錄在後台左下方
系列叢書已經寫好數百萬字
主要內容:
母乳喂養及母嬰睡眠
嬰幼兒護理(屎尿屁嗝、嬰兒怪現象、家庭護理操作)
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濫喂食水篇、礦物質篇)
輔食營養(輔食添加誤區、簡單易上手案例)
早教(嬰幼兒發育,反自閉症過度診治)
輕鬆帶二胎等諸多內容
涵蓋: 養育,教育,心理,得道
敬請期待!
不僅如此
欣源仍會像勤勞的小螞蟻
不斷學習、實踐
數年如一日為您製作
專業、精緻、全面、實用的育兒內容
爭取陪伴您和孩子到18歲哦~^_^
鳴謝
夢朦(momo)繪製的精美封面哦!
欣源實在太感動了
號外
抖音、快手、知乎、小紅書、視頻號
同時開通了哦!
搜索「馮欣源」可關注^_^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ByaQWnUBd8y1i3sJXr4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