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過諾蘭蝙蝠俠三部曲的觀眾,應該沒有人會不記得第二部《蝙蝠俠:黑暗騎士》里的小丑,希斯·萊傑飾演的小丑,被公認為史上最佳,風頭甚至蓋過了主角蝙蝠俠。
今年以小丑為主角的電影《小丑》上映,一經公布,就鎖定了年度最佳,我們熟悉的蝙蝠俠,成了配角中的配角,真的風水輪流轉啊。
《小丑》於2019年10月4日在美國上映,不少影迷都期待著中國上映的時間,我也在期待,但影片的三觀和暴力場面似乎有違和諧,估計中國上映無望了。
你可能覺得這不就是一部電影嗎?至於審得那麼嚴格嗎?
那我們來看看,《小丑》在美國上映時,都得到了哪些「待遇吧」。
2012年7月20日,科羅拉多州奧羅拉(Aurora)的一家影院在放映蝙蝠俠系列第三部《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午夜場時發生嚴重槍擊案件,一名蒙面槍手在放映廳內持槍掃射,並投擲了一枚催淚彈,造成12人死亡,70人受傷。
據悉,兇手詹姆斯·霍爾就是受到了蝙蝠俠系列第二部《蝙蝠俠:黑暗騎士》里的小丑影響,而犯下這滔天大罪的——電影里小丑雖然殺人如麻,但電影呈現的手法讓他備受觀眾歡迎,還有點「英雄」的感覺,做不了蝙蝠俠,那就做小丑來「名留青史」吧。
所以,當今年《小丑》電影在美國上映了,曾經發生過慘劇的奧羅拉影院決定不放映《小丑》。
而在放映的城市和院線中,上演《小丑》時都增加了安保。
比如在紐約,警察嚴陣以待,紐約市多間戲院門外,都可以看到有配備武器的警察駐守,而在洛杉磯、夏洛特市等地,當地警方同樣將戲院保安升級。
同時,全美國有超過600間戲院表示,觀眾入場看《小丑》時,不可戴面具、臉部不可有彩繪,也不可以攜帶任何會讓其他觀眾不安的物品進場。
警察嚴陣以待,並不僅僅是因為多年前的槍擊案,而是情報顯示真的有危險。
美國FBI發現了一些被界定為「incel」的極端分子的網上發文,並告知了美軍方。
而美軍則向現役軍人大規模發布備忘,警告稱可能有「非自願獨身者(incel)」針對《小丑》影院上映採取暴力行為,希望軍人對此有所意識。
02
幾年前的《蝙蝠俠:黑暗騎士》還只是把小丑描繪成犯罪天才,以個人魅力吸引頭腦發熱的追隨者。
今年的《小丑》則把小丑的罪惡「合理化」了。
亞瑟·弗萊克是一個底層人士,人到中年,沒錢沒房沒老婆,與疾病纏身的老母親租住在一個老舊公寓里,靠著社會福利組織的幫助,勉強度日。
亞瑟·弗萊克患有精神病,言行舉止都異於常人,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喜劇演員,帶給大家歡樂,但是身患精神病的他,要現實這個夢想,簡直就是幻想,結局自然是一而再地失敗。
多少中年男人和亞瑟·弗萊克一樣,活成了笑話
被生活壓夸的亞瑟·弗萊克做出了瘋狂的舉動——殺人,既然不能靠小丑帶給大家歡樂,那就靠小丑帶給大家恐懼吧。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亞瑟·弗萊克的瘋狂舉動,被民眾奉為壯舉,喜劇沒人看,「悲劇」卻受追捧,這讓亞瑟·弗萊克的精神世界徹底轉變。
影片其實就是告訴大家,一個被人嘲笑和忽視的老實巴交中年男人,是怎麼變成受人追捧和喜歡的邪惡小丑的。
「我不想要你擔心錢的問題,或者是我」,亞瑟·弗萊克安慰著一輩子沒過過好日子的母親。
昂貴的醫藥費、貧困的生活、人到中年的無望、理想的破滅,讓亞瑟·弗萊克,淪為了惡魔小丑。
因為亞瑟·弗萊克前半生的不幸遭遇,讓大家對他的犯罪產生同情——這不是他的錯,是社會的錯,小丑產生的原因,不是亞瑟·弗萊克的精神病,是萬惡的社會生病了。
當把暴力合理化,甚至是美化時,社會的悲劇就真的要發生了。
03
我們冷靜地看看亞瑟·弗萊克的前半生,他確實很老實,一直堅持著自己的理想——當一名喜劇演員。
我國每年藝校招生過萬,最後能讓大家叫得出名字的藝人有多少?混在橫店想成為明星的十幾萬人,最後也只出了一個王寶強。
我也想當演員,奈何老天不賞臉啊。所以亞瑟·弗萊克當不了演員,是社會的錯?
姑且不說當演員的難度堪比攀爬珠穆朗瑪峰,亞瑟·弗萊克還是一個精神病人,雖然思想還算正常,但是言行舉止還是與常人有差別,這樣的條件,你告訴我怎麼當演員,還是喜劇演員。
你當不了周星馳、葛優、沈騰,就賴社會?
亞瑟·弗萊克選擇了一個自己根本無法勝任的工作,而且一條道走到黑,這能怪誰?小時候老師和父母和你說,你長大後想當什麼,就能當什麼,你還真當真了?
我小時候看完「兩彈一星」科學家的故事,我想當造火箭的科學家,但奈何智商不允許啊,我造不了火箭,我賴誰?賴社會不給我機會?賴學校的應試教育?賴父母沒給我好的學習環境,沒把我送進北京的中小學?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甚至是十之九點九,但這不是我們報復社會的原因,社會沒欠我們什麼,你當不了科學家,你當不了喜劇演員,可以干別的,只要有手有腳,幹什麼都不會餓死。
一定要實現兒時夢想,一定要做萬人矚目的工作,一定要住上大房子,那才不會報復社會,那麼這社會早就亂套了,最後是人人自危,天下大亂。
亞瑟·弗萊克的不如意,只因為他偏執地一定要做小丑,哪怕自己不是干小丑的料——如果我偏執地一定要造火箭,估計我早就窮得領低保了,而且還會被親戚朋友指責不幹正事、瞎折騰。
04
亞瑟·弗萊克有精神病,但在藥物的控制下,生活和工作與常人是沒有區別的,他確實幹不了喜劇演員,當不了哄人開心的小丑(其實絕大多數人也幹不了),那麼他可以做其他工作啊,他還是生活在美國經濟最發達的哥譚市(紐約)呢,賣不了笑賣不了腦力,就賣體力,工地紮鐵、修管工、造房子、送外賣......,有力氣,幹什麼不能賺錢。
自己的母親沒錢治病,這能賴誰,只能賴自己天天夢想當喜劇演員,而不去干體力勞動。
不給你當喜劇演員,不給你大房子,你就殺人,你倒說說,你憑什麼當喜劇演員,你憑什麼住大房子,你真的努力過嗎?你努力的方向對了嗎?
亞瑟·弗萊克過得慘不慘,慘,但不代表你可以犯罪。
而且這窘境是他自己造成的,在經濟高度發達和自由化的哥譚市,你努力了可能住不了大房子,但是過小日子是沒問題的,但你偏偏要搞大動靜,去殺人,去當犯罪精神領袖。
說實話,電影渲染情緒很到位,沒有人看完电影後不去同情亞瑟·弗萊克的,進而也就會去理解小丑的犯罪行為。
但是真的冷靜理性細想後,你會發現,這電影的三觀,何其不正啊。
《小丑》的三觀問題,早就被人詬病,飾演「小丑」的傑昆·菲尼克斯不得不出來表態說:「我們大多數人能分清是非。所以我認為,教大家道德觀或對錯之分,不是電影人的職責。」
意思是,電影就是娛樂,大家看完就好了。
確實,電影就是娛樂,那些拿電影來反社會的人,不是蠢,就是壞——那些做影評的自媒體最喜歡這樣干,搞得自己一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嘴臉。
05
2010年5月12日8時左右,陝西省南鄭縣聖水鎮林場村幼兒園發生一起兇殺案。犯罪嫌疑人吳煥明持菜刀闖入該村幼兒園,致使9人死亡,其中7名為幼兒,20多人受傷。
幼兒園為本村村民吳宏瑛所辦,吳煥明身患多種疾病,家庭窮困,眼紅本村富裕起來的吳宏瑛,最終心理扭曲,產生了自殺和報復他人的念頭,將怨恨指向吳宏瑛,造成悲劇的發生。
事件發生後,當然有人拿吳煥明患病和家貧的事來為他的行為找理由,但是,我更欣賞這位網友的評論:
社會並不完美,也不可能人人富有、家家幸福,富有和幸福都是需要自己干出來的,而不是等政府發的。
政府確實需要更好地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儘量讓每一個人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不掉隊。
但是個人的任何遭遇,都不能成為犯罪的理由,任何背景都不能將暴力合理化和美化,暴力就是暴力,犯罪就是犯罪,沒有任何正義可言,哪怕你是小丑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