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長的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寶寶身體健康,多吃飯,長大個!但是寶寶經常會出現挑食、不愛吃飯等等,想盡了一切辦法,還是沒有用,讓家長們干著急。這個時候家長們第一件事不應該去想怎麼喂孩子吃下去,而是要考慮。是不是孩子脾胃不好了!
有的家長就有疑問,我家孩子吃的用的全是最好的,怎麼會脾胃不好呢?其實,越是有這樣的家長,寶寶越是有脾胃虛的可能,很多家長怕孩子營養跟不上,給孩子從小就補充鈣鐵鋅硒,各種營養「寧濫勿缺」,但是極少的家長考慮過孩子對營養的吸收程度。
再苦不能苦孩子,但是為什麼自家的寶寶體質、身高、體重相對同齡人來說,都差了一些呢?
追其根源,多半在於脾胃不好,中醫常說「十孩九脾」,調查表明,近些年來,我國兒童脾胃虛弱的人數不斷增長,甚至占到了70%的比例,但因為前期表現並不明顯,常常被家長忽視。
所以,孩子怎麼會脾胃虛弱了呢?脾胃不好又對孩子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如何來鑑別孩子的脾胃狀況呢?又應該如何調理呢?
孩子怎麼會脾胃虛弱了呢?
第一,寶寶剛出生時,內臟功能還是不完善的,要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成長,所以,年齡越小的寶寶,消化功能越弱;
第二,家長是寶寶的首位營養師,但是很多家長在喂養寶寶時缺乏正確的手法和相關知識,只知道給寶寶堆積有營養的物質,導致寶寶脾胃越來越差
第三,養脾胃最忌諱三點:「冷、硬、甜」。但是恰恰這些對寶寶有著無限的吸引力,家長沒有喂養的原則,過早給孩子添加輔食、放任孩子吃甜食、喝冷飲,都會給寶寶嬌嫩的脾胃,造成消化負擔,導致運化功能下降,越來越虛弱。
脾胃不好對孩子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古語講:「脾胃不好,百病叢生」,這一句話就將脾胃的重要性表現出來,在中醫角度來講,脾胃並不只是一個器官,它能運化營養、氣血、津液,所以,它是支撐身體活動和發育的「能量供應系統」。
對於寶寶來說,脾胃不好意味著食物中的影響成分不能充分被吸收和利用,就算我們給孩子成噸的補,寶寶吸收不了,造成的營養堆積,還不如不補。此外,脾胃與腸道系統息息相關,而腸道中的免疫系統占人體免疫系統的三分之二,脾胃不好的孩子體質也弱,抗病能力差,容易出現健康問題。
孩子是脾胃積食嗎?看這9個特點,中3個,一定要抓緊調理了!
1、吃飯難:寶寶食慾變差,出現厭食、挑食、喂飯難等問題,伴隨著口臭,舌苔變得厚膩、不均勻,一塊白一塊紅,甚至剝落、地圖舌
2、體質弱:抵抗力差,動不動就生病,每逢換季、氣溫變化就感冒
3、發育慢:家長經常把孩子跟同齡的對比下,會發現孩子個頭偏矮,體重輕,而且增長的慢
4、睡眠差:睡覺時不老實,愛蹬被子,喜歡趴睡的姿勢,而且盜汗厲害,甚至磨牙、夢囈、驚醒
5、排便異常:經常害肚子疼、拉肚子,甚至便秘,排便的時間沒有規律,便便乾結或糖稀,而且有惡臭
6、情緒不好:孩子脾胃急躁,喜歡抓撓、愛哭鬧,難以集中注意力
7、眼袋變大:因為脾胃虛弱,肌肉的代謝和水濕的運化不暢,孩子會有眼袋、眼睛紅腫
8、鼻有青筋:孩子皮膚薄,有的天生有「青筋」,有的則是後來出現的,鼻樑上隱隱約約的青色,就是脾胃虛弱了
9、久咳不愈:「脾生痰、肺貯痰」,脾胃虛弱體內痰濕增多,孩子就容易咳嗽,而且不容家長們要留心觀察了,如果孩子有上述變化的3條,就要警惕是脾胃虛弱了,早調理,孩子少受點罪。
如何調理孩子的脾胃呢?
一、「一末」先行
中醫常說:「孩子的病都是吃出來的」,脾胃虛弱多事由喂養而起,也要從飲食上著手調理,家長可以給孩子肽菇末,或者搬入輔食、粥中,提高消化因子分解食物的效率,改善腸胃功能,增強腸道免疫力,同時還能促進脾臟運化營養、能量,提高營養物質的吸收利用率,促進孩子的成長發育。
二、「捏脊」輔助
捏脊適合7歲之內的孩子,經常捏脊不僅可以強健脾胃,促進營養吸收,還能提昇陽氣,疏通經絡,增強各個臟腑的功能,提高孩子免疫力。家長每天抽出三五分鐘給孩子捏一捏,最好選在睡眠,養成習慣後會發現好處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