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劇團。
【地攤】雜技團、馬戲團。
【合味、 合文】內行。
【涼桄、離把、涼伍、老斗】外行。
【供主】班主。
【廟倌】大衣箱。
【錢家】 事主。
【寫頭、拉竿】外交。
【響家】樂人、吹鼓手。
【油花子、箭頭】小旦。
【三撮毛】鬚生。
【豆花、花花、斗花】姑娘。
【花花子】新媳婦。
【老斗花、光板子】老婆婆。
【蘆丹、桄桄】婦女。
【梆真】賊。
【戎馬子、戌孫子】小偷。
【平頂子】警察。
【勞戶、演家、撇穴】莊稼戶。
【相識】老鄉。
【皮娃子、帶毛皮條子】狗。
【風風子、瘋瘋子】馬。
【下處、下房】宿舍.
【攬作、收作】吃飯,
【味子】油。
【蓮花】碗。
【香含】肉。
【豁子、老官子、老瓜子】饃。
【苗筍子】菜。
【蘇】水。
【穗】煙捲。
【糟覓子、亮光子】燈。
【抬杆、料杆】筷子。
【西流散】開水。
【蘇頭】茶葉。
【攬蘇】喝茶。
【萬章】戲。
【翻箱底】 挖掘傳統戲。
【槓萬】唱戲。
【熬戶】走事。
【抹杆子】瞌睡。
【破份子】發工資。
【份子】工資。
【連章、連長】錢。
【點連】數錢。
【散班】放假。
【撤滑、撤活】走、逃。
【開花】鼓掌。
【呲花子】笑。
【撇、撇叟】哭。
【蒼】老。
【抬罷、抬合】死。
【歇歇的、打太些、太太的】慢些。
【鞋扣緊、抹上油】快些。
【減瓜】 少些。
【墩石】坐。
【查黃、插黃】做夢。
【條子】路。
【沒條子、條子不明、撇石窪】沒路了。
【拿把】推諉。
【答言子】前喊後應。
【蚩沙、赤沙】容貌好、好。
【贊瓜】 不漂亮、不好。
【撇索、撇素】用彩。
【跌故】出事故。
【探刀】製造噱頭。
【飄】沒啦。
【醒】明白。
【打久】見面答禮。
【搬式、交感】演員在舞台上互看。
【龍斗】武場。
【提包袱、全拿】各行當都會。
【降】 下場。
【貓僂】提醒演員在台上下跪、磕頭。
【戲簍子】肚裡裝有很多戲的人。
【高梁地里的把式】唱腔音調、節奏不準的演員。
【吃木頭】碰板、沒節奏。
【鉚上】演員在台上特別賣力。
【調膀】舞台上男女以眼傳情。
【丟底孫】沒有真正技藝的人。
【風攪雪】一齣戲中,用兩個以上劇種的唱腔演唱。
【兩下鍋】一個班社由兩三個不同劇種組成。
【耍洋油】台上演員不認真演唱。
【噎壺子】演員嗓子唱不上高音。
【剪瓜】接頭掃尾。
【轎圍子】穿衣服。
【鋼口、咪】嗓門。
【糟門子、灶眉子、窩子】眼睛。
【飄糟覓、亮光不明】眼瞎。
【盤、盤子、蓋子】臉龐。
【條杆】身材。
【撩杆】腿。
【葉片子、頁片子】衣服。
【點葉片】穿衣服。
【蒙帳、管帳】被子。
【蹬瓜子、登瓜】腳、鞋、靴。
【口條】鬍子。
【繞子】扇子。
【仰毛】翎子。
【鼓子】板。
【呼蘆】胡呼。
【槽子、填槽】梆子。
【點扇、混牆】鐃鈸。
【云云】馬鑼。
【鈴子、碰箭】小鑼。
【水水】撞鈴。
【戳皮、扁家、龍頭】板師、打鼓。
【點扔扔、扯家】拉板胡。
【月里點】二胡。
【汪里點】三弦。
【太簡、囊子、節子】嗩吶。
【熬筒】 吹嗩吶。
【斜杆子、捏眼】笛。
【狗咬哩、 敲尿盒】敲鐘。
【房上撇蘇、漏啦】天上下雨。
【下鏵】暗拿東西。
【撇膳】 大便。
【甩掉】小便。
【撇遜】放屁。
【萬兒】姓名。
【柳、一料】一。
【月里】二。
【汪里】三。
【載里】四。
【把中】五。
【申里】六。
【行里】七。
【掌里】八。
【彎里】九。
【一丑】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