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解說丨他們說,疫情過後,這些中小企業可能......(上)

2020-03-29   麵包王子筆記

3月24日,BakeryChina Talk Online 首場直播訪談圓滿結束,全場乾貨滿滿,金句不斷。


此次訪談以「後疫時期烘焙行業的自救與再發展」為主題,致敬每一位逆風飛翔、堅定信念的烘焙人,為行業賦能。


今天就分享一下這些行業大佬的乾貨論壇直播間!


論壇由中國焙烤食品糖製品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兼全國餅店委員會秘書長——繆祝群 先生擔任主持人,並進行了論壇開場:


各位行業同仁,大家晚上好,我是中國焙烤食品糖製品協會的繆祝群,感謝大家今天晚上收看我們後疫時期烘焙行業自救與再發展。


本次論壇由中國焙烤食品糖製品工業協會和北京貝克瑞會展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主辦,在此我僅代表主辦單位,對在線嘉賓和觀看直播的行業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謝。


疫情讓我們每個人,整個行業,甚至整個國家,和現在的整個世界都始料未及。


疫情已經發生了,我們應該怎麼辦?


未來我們怎麼走?


有多少企業能夠順利地走下去?


有多少企業又面臨著生存的困難?


好有好的共性,不好有不好的通病,假如再出現這樣的黑天鵝和灰犀牛事件,我們怎麼辦?


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開始今天的線上論壇,和我們在線的4位嘉賓進行互動。


今天有幸請到了:


餅店代表——長沙市明祖食品有限公司的鍾克元,鍾總

經銷商代表——湖南厚普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洪斌,劉總

專家代表——中糧金焙工匠復興烘焙職業學校的蘇焜,蘇總

產品技術與運營後起之秀——王森集團的麵包研修社創始人 王子



內功修煉+線上渠道賦能



那麼接下來,我們進入正題,先請鍾總來簡要概述一下目前疫情對您餅店的影響怎麼樣?


其實今天誠惶誠恐,行業有很多的精英,有很多的老師做得更好的有很多,感謝有這個機會給這個舞台。不管我說得對還是不對,僅是我個人的看法。


今年的疫情對於門店說沒有影響,那是假的。我們現在還有一些門店沒有開。


但是對我們公司整體上來說,沒有影響,而且還有比較大的增長。而且整體來看,今年可能比去年的增長的幅度還大。


門店沒有開,但是我們的員工該到公司來幫忙的已經到了公司,到了生產部門。有些員工利用線上也已經復工,對於我們門店而言,虧損這個東西基本上是不存在。




您是怎麼做到的?主要有哪些值得大家借鑑的?


(1)我們在三年前,這個不是我先知先覺,可能是機緣巧合,我們對門店做了一個比較大的調整。


目前門店有兩種運行的方式:

內部員工加盟,員工持有這個門店。

員工持有門店股份。


我們讓所有有能力的、有資金的、有夢想的人能夠開店,和他們的智慧捆綁起來,發揮集體智慧優勢和力量,所以門店現在活得好的有很多。


(2)另外一個咱們工廠提供什麼東西?更多的是提供半成品。


在提供半成品的時候,公司的銷售也做了一些調整,比如說我們整個社區電商平台做得比較好,而且今年也幫了最大的忙。


由於疫情的影響,我們的銷量增加。從初三就已經開工,到現在為止,而且還在加班加點的生產,提高產能為社區電商平台和門店供貨。


因為線下確實影響很大,但是人們的消費需求是客觀存在的並且還有增加,顧客也會多渠道尋找產品。


湖南有一家好的社區電商平台,我們借他的平台,借他的力,借他的勢,一起合作了一些服務和產品。




針對社區電商平台的產品,目前主要是門店配送還是工廠配送?


我們只需要配送到他的總倉,我們合作的該社區單上平台基本覆蓋湖南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縣城。

疫情前期,有些地方可能去不了,而疫情嚴重的時候,菜市場都不敢進,吃什麼?

我認為麵包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所以我認為:今後我們烘焙行業是大有可為。不管有疫情無疫情,消費者的習慣得到了很多的改變。

消費者習慣最安全的、最新鮮的、最高品低價的產品,而且每天的量都在較大幅度的增長。



鍾總乾貨小總結


股份結構,調動員工積極性。

為什麼找員工?至少他對企業價值,對企業有認同感。外面隨便找個人,他可能有錢,不見得有認同感,對於生產經營流程也不一定熟悉。

提前布局電商渠道

以前我們都是坐商,現在發現坐商不一定都行得通了,我們要出去開始吆喝,在平台上吆喝。平台其實也是個渠道,用各種各樣的平台來提升銷量,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多渠道的布局,讓鍾總即使在疫情的壓力之下,也能夠從容應對,充分應對。


小產品,大業務



那麼劉總您對此有看法?有沒有更好的方式方法推薦?


大家好,首先我覺得,鍾總是比較謙虛的。湖南的疫情,我還是比較了解。


真正的在疫情當中,我覺得鍾總相對來說是活得非常滋潤的一枝「奇葩」


當然,這個奇葩不是他一枝,還有很多很多。我為什麼一定要參加這樣形式的論壇,就是希望能夠更多的去推選一些,哪怕在逆境當中依然活得很滋潤的,鍾總就是其中之一。


我們和鍾總一直以來都是好朋友,而且我們也是鍾總很重要的合作夥伴,一直在相互推動我們某一些事業的發展。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能夠看得到,他們的發展非常迅猛,他可能是走了一條曲線救國的路。


疫情期間關了很多的實體店,但是現在開始在做線上的生意。而且疫情之前默默地做了幾年,目前的體量已經發展得非常非常大。我可以非常負責任地告訴大家,他目前幾個單品的量,可能全國範圍來講都是單品No. 1。




可以透露一下?


第一,其實無論在哪個形勢下,都有生存得好的,那麼能夠讓你生存得好,說明這個狀態肯定是你最好、最適用的狀態。


所以包括我們的榴槤千層,流量非常之大,大到每天數以萬計的銷量。


我想,這樣一隻單品還都是純手工製作的,很多廠家可能會覺得這個產品不倫不類,甚至氣味難聞,而不想做。


但是這樣一個大家不願意乾的事情,鍾總願意拎起來,干成了線上可能是最大的一隻單品。


今天說出來其實也不怕,因為後面很多的追隨者。可是難以望其項背。這說明什麼?


他走在前面,走得早,確實具有了先發的優勢。


這是值得向大家推崇的。


第二,提前進行線上布局。


鍾總剛才講到社區零售,可能很多的企業一開始都不關心也不關注這樣一個業態,甚至是看不起、看不懂。


我覺得通過這次疫情,真正的讓所有的人都關在家裡,好好地去思考我們怎麼樣能夠用最簡單的食材,做出最美味的產品,這樣一個全民皆廚場景下,讓更多人開始更多關心美食。


所以在當下這樣一個時段,社區零售其實真正的迎合了當下疫情的需求。


即使是一類購物網站,在當下與社區電商在交會的時候,也都會碰到短板。


所以這個時候,社區零售的發展速度是超過我們的想像。


所以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生意,依靠社區電商和鍾總的堅持和前瞻,得到了非常好和快速的發展。


而且我們也是跟著鍾總的腳步,在接下來的兩三天,也會開始和社區電商進行第一輪的合作。


我們第一批合作都是數以萬計的原料,這都是我們無法想像,一個小小的toC的產品,能賣這麼大的量。


可是因為相信,所以願意去選擇。


我們看到了鍾總的成功,我們也希望讓更多的人去相信,這個可能也一樣的會成功。


把小產品做成了大業務,這個是我覺得非常了不起的一點。




其實我們供應商也可以利用社區電商平台,來服務C端用戶,和餅店一起盤活線上流量增加渠道提升銷量。


而且我認為,經銷商也需要要打造自己的平台,我們供應鏈的平台從而更好的服務餅店,加快產品流通


蘇總,您對鍾總分享的幾點又有和看法?


鍾總做的單品能做得這麼好,我也是剛剛才知道。我也了解到了,鍾總多年以前就已經是逆行者了。所以他很早之前就做防範了,而且堅持自己那一條路走到黑,沒想到永遠走不到黑,一直都是天明


這次疫情我們也多少能看出來,很多東西是鍾總前期都做了很多的鋪墊和準備。


像浙江有一個做烘焙奶企一樣,早早就給企業做了app。這次疫情,整個app就激活了,而且app上一天的銷售量是好多店鋪都很難達到的。


所以提前做好風險防範,有長遠規劃的,堅持科學的方法管理和經營,能夠幫助企業和品牌打贏這場「疫情保衛戰」。




感謝蘇總。其實是的,因為前幾年在上海,我們還聊新零售的時候。那時候還懵懵懂懂的,老感覺有點虛。現在發現,線上渠道是不得不選擇了,不是選擇不選擇,而是必須選擇的。


好比在網上開店,在群里賣東西,就和裝修店面是一樣的道理了。所以新零售渠道不是說可有可無的了,甚至和店面是同等重要,因為它的觸角是無限大的。我們店面觸角是有我們的範圍的,以前比如說我們配送範圍三公里、五公里。


然而網絡可不是,它是配送全國,甚至只要出得起價格,保質期各方面合適的話,可以配送全球。


所以網際網路的想像空間,讓我們一個區域企業都可以走向全國甚至走向世界。網際網路是給企業插上了翅膀,網際網路給我們烘焙行業的一個紅利。


王子,你們對於新營銷渠道的一些嘗試體驗如何呢?


大家好,各位前輩好,其實這次我來主要是來做一些學習的。麵包研修社是做專業的麵包培訓的。我們今年預計3月份要開4~5個班,但是疫情對我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但是同時給我們帶來一個好的思考,尤其是有一個方面,讓我們整體的思路轉變過來了。


2~3月份之間,我們一共做了24場直播,保持一天兩場。我們的新媒體團隊都已經算是超負荷運轉,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從一個一直遵循技術、團隊,打內功的線下團隊開始轉變像新媒體和大的概念靠近,這些也都是我們並沒有過多涉及的。


這次疫情讓我們意識到自己需要內部調整,所以接下來我們還要繼續調整整個團隊。


之前我們也有預估,麵包研修社在沒有母公司支持的情況下,只能支撐到5月份。所以我們一定要調整,調整了整個組織框架,把團隊拆分成多個小團隊,分別對應線上家庭培訓的、技術服務的、新媒體等。


通過這種方式來激活公司團隊,讓每個人真正地去自發地想做一件事情。


所以我是挺佩服鍾總說的社區電商的這一塊,因為我去年的時候就有聽朋友說,在社區裡面做接龍賣貨的,當時我還沒有意識到。


聽完鍾總的介紹後,我發現機會確實是給有準備的人的。


麵包研修社接下來更多的,是在線上讓我們的品牌觸達給更多的人,不光只做專業的,只要是大眾需要的東西,我們就會去做來對應客戶的需求。



那麼麵包研修社在對技術輸出和服務這塊,有什麼是能夠幫助企業發展的嗎?


大去年的時候我們專門建立出一支技術團隊,由周斌老師帶領,並且已經儲備了半年。我們希望未來能夠幫助企業去做整個產品方案。



那麼麵包研修社在對技術輸出和服務這塊,有什麼是能夠幫助企業發展的嗎?


大去年的時候我們專門建立出一支技術團隊,由周斌老師帶領,並且已經儲備了半年。我們希望未來能夠幫助企業去做整個產品方案。



中小品牌發展指南


據我們調研咱們行業里,中小品牌一兩個店鋪的有十幾萬個。他們的生存周期很短,抗風險能力相對弱一些,那麼。對於中小品牌的發展,蘇老師,你有什麼好的建議?

我覺得鍾總很早就已經明白了,企業做強做大,到底把什麼做強,把什麼做大。他把單品盈利、渠道盈利做得非常的強,而且把用戶數做大。

(1)對於處在發展第一個階段的企業,規模小的企業,或者局部領先的品牌,我們的更多建議就是要適當「跟風」,跟對的風,或者從產品上去突破,以及做好店鋪周邊社區外賣。


(2)對於某地域、某些地級市相對領先的,甚至是領頭羊的,但是市場份額還不算太高,百分之三四十的,除了產品用產品和品牌驅動,還需要嘗試社區外賣。


(3)對於某區域絕對領先的品牌,市場份額已經超出50%了,他要走的路線可能就是要超越,不斷地超越他自己現在的樣子。除了產品和品牌驅動,同時也需要更好的系統驅動,包括:員工系統、產品系統、研發系統、生產系統,後勤系統等。到那個時候除了外賣、微商,包括大電商(包括淘寶、天貓,大微商平台,京東等)也會去做。


(4)第四類企業,我們叫做壟斷領先的企業。這類企業除了上述提及的驅動方式和因素之外,還會再加上模式驅動。但是這種模式驅動卻又是難以複製的,是每一個企業自己獨有的經營理念和方式。



品項控制與疊代


鍾總,您現在門店有多少個品種?


八十到一百個。




在線上賣的話,單品比較多?是全部產品上線嗎?


線上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可以上平台。

我們現在所幸是占了個時間優勢,接下來要走的路就需要打造產品系統、營銷系統、人力資源系統等,如剛才蘇老師提及的,來驅動我們企業和品牌的發展。


麵包,確實它的量也比較大,但是如果始終是賣一種麵包,肯定也會被淘汰。


所有的東西靠我們自己研發,就慢了。


網際網路時代,一下子爆炸式的,可能出某一款麵包,一周一次性賣一萬份,下一周可能就馬上變成兩萬份。到第三周可能變成五千了,怎麼辦?


一個產品,吃久了,要換新。換新的話,我們企業肯定就需要產品推動創新。


目前我們使用的這個社區電商平台,已經布局到武漢、南昌、廣州、貴州、重慶、成都、鄭州、石家莊、西安、福建等省市。


我們建議大家要關注這塊兒業務,通過這樣的渠道可能能幫助我們的某些產品銷量突破,甚至走向全國,做到行業第一。


三年前我們剛開始做的時候,是從兩百份開始,十塊錢一份,可能就是兩千塊錢。現在我們的榴槤千層因為是全手工的,八寸的,以前一天只做到不到一千個,現在調整一下能夠做到做到三千個一天,並且能全部銷掉


所以我的深切體會是,這個平台的力量是巨大的:

(1)要求產品新鮮,保證三天之內能夠到消費者手上。

(2)這個平台上量太大,所以可以有價格優勢。

(3)雖然價格有優勢,但是我們一定要保證產品品質。做到真正的高品低價。


我認為術業有專攻,而雖然我們沒有能力去開發APP等,但是我們可以藉資源、借渠道、借平台來實現彎道超車。




所以,鍾總剛才提及的就是線上單品制勝,這個單品是高品低價的,那麼未來是不是還是這樣的?有怎樣的趨勢?蘇總,您如何看待?


我認為因為企業模式不一樣,模式驅動也會不一樣。依然有高品質低價格的,依然也有高品質高價格的。這是兩個不同的模式,可能會並行很長一段時間。



上半部分結束,12點會更新直播的下半部分。還請大家持續關注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