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兼數職的吉國小伙阿扎馬特:我知道李子柒,我想來中國

2020-01-24     絲路新觀察

「斜槓青年」指的是不再滿足單一職業和身份的束縛,選擇多重職業和多元生活的人群。該詞來源於英文Slash,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他們通常用「/」來介紹自己的職業,例如,自媒體人/插畫師/攝影師。


近年來,「斜槓青年」一詞出現在大眾視野。在中國,「斜槓青年」尤其受到「85後」人群的追捧,然而這一現象也並非中國特有,在與中國毗鄰而居的吉爾吉斯也很常見。



身負多個標籤,為生存也為生活


今年33歲的阿扎馬特·努拉利耶夫從外表來看,是一名身份普通、職業普通、裝扮普通的吉國青年,但實際上他是一名平面設計師 / 足球教練 / 攝影師 / 兒童益智遊戲輔導師 / 課外培訓班輔導教師。


努拉利耶夫說:「在所有職業中,設計是我的最愛,也能給我的生活帶來無限樂趣和創新。大學五年的軟體工程師專業學習,絲毫沒有引起我的興趣。但在即將大學畢業的時候,我無意中打開Photoshop(即PS,圖像處理軟體),在處理自己照片的過程中,我突然意識到這才是我應該去追求的事業。」


足球教練是阿扎馬特·努拉利耶夫(右二)的工作之一。他說,多份工作可以使生活變得更有朝氣和活力。


自此,他開始投入到平面設計學習中,五個月的時間,他熟練掌握了各種設計軟體的應用,具備了獨立完成設計的能力。


對於為何要躋身「斜槓青年」行列,努拉利耶夫坦言,多份工作可以使生活變得更加具有朝氣和活力。此外,在吉國,一份專職工作無法滿足家人的生活需求,因為他身上貼著一個更大的標——父親。「我有兩個可愛的女兒,她們是不斷促進我變得更好的動力。」他說。


「計劃使我有條不紊,支持令我溫暖前行」


努拉利耶夫說,訂單最多時,他每周要往返於五到六家設計公司,這些訂單信息需要自己去尋找。而他固定的工作是在一家吉中合資公司擔任設計師,至今在那裡已經工作四年多。


努拉利耶夫說自己以前從沒去過中國,而在這家吉中合資公司,他體驗到了中國文化,品嘗到了中國同事親手做的菜肴,這是一種全新的感受。


阿扎馬特·努拉利耶夫(左)說,生命只有一次,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創造無限的可能。


提及他如何同時勝任多份工作,努拉利耶夫拿出自己的記事本。「我每天都會把自己要做的事情記錄在本子上,一是為了不遺漏,二是為了使工作有秩序,節省時間。」他說。


「當然,家人的支持也是讓我安心工作的重要條件,我基本上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但是我的妻子從不會催促我。我十分感謝我的家人,就算工作再多,我每周都要預留出一天的時間陪伴她們。如果說計劃使我的生活有條不紊,那麼家人的支持令我溫暖前行。」


按照吉國的平均消費水平,努拉利耶夫的收入非常可觀,但為了給家人創造更好的生活和求學條件,他一刻也不敢鬆懈。


用有限的生命去創造無限的可能


努拉利耶夫說,人的一生只能活一次,任何人都無法預料下一秒的人生是怎樣的,要充分利用每一秒,用雙眼去看世界,用有限的生命去創造無限的可能。


他說,人始終要懷揣期待,2019年,他計劃開設一個課外培訓班,這一目標順利實現了。給自己規劃的人生目標在逐步實現,這個過程讓他很滿足。


他表示,從事和教育相關的工作目的不是為了賺錢,他的下一個目標是建立一所學校,當然這需要時間和資金。


阿扎馬特·努拉利耶夫表示,以前只知道中國快速發展的現代化技術,現在通過視頻了解到中國文化的多元性。


「我很遺憾年輕的時候沒有選擇去更遠的地方看一看,有些道理直到現在我才明白,不過我相信這一切在未來都會實現。」努拉利耶夫話語平實,但卻充滿力量。


因為在中國公司工作的原因,努拉利耶夫特別關注中國。最近中國知名美食博主李子柒引起了世界網友的廣泛關注,他表示,這一美食頻道也使他很震驚,他以前只知道中國快速發展的現代化技術,而通過這一系列視頻使他了解了中國文化的多元性。


「原來中國不僅有成龍,有功夫,還有充滿奧秘的大自然,我想我沒有理由不去看一看。」他笑稱。


來源:第204期《絲路新觀察》報中文版

作者:絲路新觀察全媒體記者 劉麗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pE-828B3uTiws8KxTP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