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撤離中國」傳言下 中歐班列運量為何逆勢增長?

2020-04-22     絲路新觀察


【原標題】「美日企業撤離中國」傳言下 中歐班列運量為何逆勢增長


疫情或許影響全球產業鏈布局,我國產業優勢將進一步凸顯。


4月20日,國家發改委召開4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針對近期市場上有關「美日企業撤離中國」的消息,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袁達回應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經濟造成了巨大衝擊,在此特殊時期,需要各國攜起手來,穩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政府需要做的是幫助企業克服困難、渡過難關,而不是增加不確定性。


外資基本盤穩定,支持來華投資興業


「隨著中國迅速控制疫情、全面推進復工復產,外資基本盤總體上是穩定的,外資企業在華生產經營逐步走向正常,訂單完成情況不斷好轉,外國投資者信心逐步增強,一批外資新項目即將落地,這充分說明中國投資環境的穩定性和堅韌」,袁達指出。


據介紹,中國美國商會、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等商會機構近期所做的調查顯示,3月份以來,在華美資、日資企業生產經營趨於好轉,投資意願比2月份明顯增強,考慮調整產業布局的企業數量很少。


袁達表示,跨國投資是促進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我們將繼續做好穩外資各項工作,支持外國企業來華投資興業。未來將進一步推動外資項目和企業復工復產,各項援企政策同等適用於內外資企業。出台2020年版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將進一步放寬外資准入,進一步提升服務業、製造業、農業領域開放水平,繼續在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出台2020年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鼓勵條目只增不減。還將繼續抓好重大外資項目落地,加強協調推進,給予支持保障。


做好國內循環大文章,產業優勢明顯


國家發改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司長伍浩表示,國際疫情仍在持續蔓延,客觀上導致海外需求下降,部分企業停工停產,給產業鏈供應鏈帶來比較大的影響。


在推動加快復工復產的同時,還要努力實現復產達產。在世界經濟面臨衝擊的背景下,中央明確要以更大力度宏觀政策加以對沖,積極擴大內需,繼續援企穩企,促進經濟平穩運行。擴內需的舉措,無疑能在一定程度上對沖外需的下降。


伍浩表示,要做好國內大循環這篇文章,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高質量的供給適應新需求、引領新需求、創造新需求。這次疫情暴露了很多短板和弱項,可能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也將改變生產的組織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更能展現我國制度優勢和強大產業基礎體系。


「在確保防控要求的前提下,為重要和急需的商務、物流、生產和技術服務人員往來提供便利。從中長期來看,這次疫情或許將對國際產業鏈的調整帶來一定影響,但大趨勢不會改變,我們的制度優勢和完整產業體系優勢將進一步凸顯。不管外界環境怎樣變化,我們將一如既往地深化改革開放,在健康醫療、智能製造等領域,積極打造新的國際合作增長點,帶動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與發展。」伍浩表示。


中歐班列運量逆勢增長


4月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推出增設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支持加工貿易、廣交會網上舉辦等系列舉措,積極應對疫情影響努力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會議指出,要提升中歐班列等貨運通道能力,推動改善貨物接駁等條件,全力承接海運、空運轉移貨源,支持穩定國際供應鏈和復工復產。


袁達回應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問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海運、空運普遍受阻,中歐班列總體保持安全穩定運行,成為疫情期間國際物流運輸的重要選擇。目前,中歐班列總體開行形勢良好,對於穩定國際供應鏈、助力中歐共同抗疫、促進企業復工復產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數據顯示,中歐班列運量實現逆勢增長。截至3月底,已開行1941列,發運貨物17.4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15%和18%。其中,去程大幅增長,開行1049列,發運貨物9.5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24%和28%。


據介紹,中歐班列已恢復常態化開行,為企業維持正常生產和銷售提供了現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同時也為國際防疫救援物資運輸提供抗疫綠色通道,通過中歐班列,已累計向義大利、西班牙等歐洲國家發運約44.8萬件、1440噸防疫物資。


袁達表示,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繼續發揮好統籌協調作用,會同各有關方面,共同推進中歐班列安全穩定高質量發展。


01、積極提高運能運力

堅持敞開受理、應運盡運,全力承接海運、空運轉移貨源。加強鐵路裝卸作業組織,做到優先承運、優先裝車、優先掛運,對開行班列需求予以有效保障。


02、加強貨源組織引導

進一步梳理外貿出口企業情況,支持外貿訂單恢復生產,引導適宜貨源向中歐班列轉移。支持利用中歐班列組織運輸疫情防治醫療物資和相關器械設備。


03、嚴格落實防控舉措

結合當前疫情形勢變化和運輸安全需要,採取更有針對性、務實管用的消殺措施。建立健全中歐班列突發情況應急預案,及時處置疫情期間突發問題,切實做好外防輸入工作。


04、確保通道安全暢通

加強政府層面溝通協調,強化沿線鐵路協調聯動,優化班列運輸組織,靈活調整作業流程,確保班列安全穩定運行。暢通集疏運網絡,推動各種運輸方式有效銜接,打通班列運輸「微循環」。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了解更多中亞資訊請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絲路新觀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A4RzoXEBfGB4SiUwAH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