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是覺得國外農業很先進?看完這些就不奇怪了

2019-08-19   有農有藝

美國是世界上農業最發達、技術最先進的國家之一。地多人少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加上美國政府對農業一直採取支持和保護政策,使農業成為其在世界上最具有競爭力的產業。當前美國的農業生產已進人全程機械化、自動化階段,不僅大田作物生產及收穫已全部機械化,一些難度大的行業與作業也實現了機械化。

美國農業機械化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向大功率高速度發展。近幾年,美國在穀物聯合收割機、噴霧機播種機等農業裝備上已經開始採用衛星全球定位系統監控作業等高新技術,出現了向精準農業方向發展的趨勢。

德國、法國、荷蘭、義大利等西歐國家基本以旱作農業為主。其糧食作物以小麥和玉米為主,經濟和園藝作物以蘋果、梨、葡萄、蔬菜花卉為主。這些國家的農田一般比較大,家庭農場的經營體制和農業專業化有利於機械化作業,其農業機械化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目前,這些國家小麥和玉米的整地、播種、收穫運輸等生產環節已實現了全面機械化,不少農業機械還裝備了GPS系統進行精確農業作業。西歐國家發達的農機生產為其農機化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強大的技術支撐,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是農業機械化應用推廣、服務的重要載體。

政府重視農機科研、教育和技術推廣宣傳工作,注重農機具的配套生產銷售及維修服務工作,使農機具能夠不斷適應農業生產發展的要求。同時,推行農業社會保障制度,保護農業生產者、經營者的合法權益,為農業機械化、現代化創造良好的社會經濟環境。

日本是一個工業、農業都很發達的國家,人口密度大、耕地面積小,全國人均耕地面積只有0.044h㎡,人均占有耕地僅0.274hm2。但其田間作業從耕整地、插秧、植保、收穫等全部實現了機械化,飼養業也已實現了集約化、機械化,特別是設施農業,極為發達。

花卉、蔬菜、養菇等廣泛採用溫室栽培,室內作業小型機械齊全。近年來,由於老齡化問題,日本農業從業人員急劇減少,因此,日本農業改變經營模式,進行集團化規模化生產,同時努力加大農業方面的科技創新,力爭開發出更加節省人力的農業機械,使農業由機械化轉為自動化。目前,日本已成功研發出無人駕駛可自動運行的農業機械,該設備能與全球定位系統(GPS)和農場的特定信息等雲計算系統聯動,大幅減輕人們農作業的強度。

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如泰國、印度、菲律賓)及南美的一些國家,正在加快本國的農業機械化步伐,積極採用農業機械進行農業生產。發展中國家的農機化發展水平在不同的地區有很大差異,發展很不平衡。

我國農機從1949年到現在,農機數量有了很大提高,質量也在不斷增強,農機種類不斷豐富,農田作業機械化水平顯著提高,與國際間的農機技術交流與合作也得到了加強。

不過,相對其他國家和地區來說,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還比較落後,存在較多問題,比如部分地區農機產品結構性過剩、有效供給不足並存及發展不平衡,例如:在耕種環節上機械化水平較高,而在收穫環節上機械化水平偏低;糧食作物的機械化水平高,經濟作物的機械化水平則較低。因此,中國農業機械化還需要更長時間的發展,才能滿足新型農業的需要。

目前,我國農機化水平與已開發國家之間還有相當差距,從發展階段看,我國農機化已進入了中級階段的關鍵時期,農民對高質量農機的需求越來越強,農機也在研發與引進國外先進經驗中不斷健康發展。

此文由《有農有藝》全球農業研究室編寫,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