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凌晨六點半,長沙市嶽麓區銘佩食品有限公司的會議室里,身為總經理的夏鐵軍深情地在激發公司員工的激情:通過大家的努力,2015年公司在嶽麓區實現銷售陳克明掛麵1950噸,2016年我們的目標任務是3000噸,我希望今年的美麗夕陽在我們河西徐徐落下,為我們今年的努力划上圓滿的句號……
夏鐵軍看起來很是普通,雖然身著西裝,但他渾身上下透著的是一位湖南漢子「霸得蠻」的幹勁。一米六八的身高,敦敦實實的,年近五十的他,臉上有著一種滄桑的輪廓,溝溝坎坎的紋路似乎在訴說歲月的艱辛。
作為克明子弟兵的夏鐵軍貌似粗獷,但講起話來卻很煽情,很有詩意。公司里的人都對他充滿了敬意,大家都知道,他是中學英語老師出身,是位高級知識分子呢。夏總下海經商的時間並不很長,他常說他是幸運的,搭上了克明子弟兵的最後一班車,在短短6年多時間裡,把一個區的銷售從516噸做到了現在的近2000噸。
從業務員到子弟兵
夏鐵軍曾是南縣德勝中學的英語老師,他的老婆非常喜歡老師這個職業,對培養子女有絕對的好處。於是,死心塌地的跟他結婚了。可是,夏鐵軍卻不安心教書,他認為教書沒有出路,不能為家裡帶來很豐厚的經濟收入。他的目標是經商當老闆,以自己的實力與努力給老婆,給孩子一個殷實的家。
對此,老婆當初十分不情願,當老師雖然工資不高,但收入穩定,尤其是能對孩子有個好的輔導。可是,夏鐵軍經商的決心已定,誰也改變不了,像一頭倔驢,拉也拉不住。如他老婆所講,經商哪有這麼容易的,夏鐵軍辭別教書匠之後,發展並不順利,做過小生意,開過商店,但都是運氣不佳而放棄了。
2006年,夏鐵軍慕名來到克明面業當起了業務員,負責河西區域的銷售工作。夏鐵軍當時已近40歲,到了這個不惑的年齡,他卻還有著很多的困惑。他想,只有紮下心來,從頭做起。在當業務員的期間,他勤奮好學,一心扎在市場。這兩年,讓他懂得了經商的含義,知道了什麼是「現場有靈魂」;這兩年,他走遍了河西的每一個角落,哪個角落裡有什麼店,哪個街道有什麼賣場,他心裡一本全書。不僅如此,他常常跟消費者溝通,做市場調查。
2008年底,克明面業開展改革,細化市場。這時,夏鐵軍覺得機會成熟了,應該出來一搏了。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夏鐵軍緊緊地抓住了機會的尾巴。2009年4月1日,夏鐵軍正式成為克明面業子弟兵中的一員。第一年,他與一個司機,2人實現銷售516噸;第二年增加了一個配送員,實現銷售853噸;第三年,增加了一個業務員,實現銷售1200噸。一步一個腳印,夏鐵軍腳踏實地,拚命把市場越做越大。2014年,新增2個配送員,2個業務員,實現銷售1500噸,到2015年,夏鐵軍成立自己的公司,人員增加到12人,實現銷售1950噸。
錚錚鐵骨寫風流
人生的機遇會有很多,但好的機會只需抓住一次就行了。夏鐵軍直到人生四十才抓住了這個機會。一年比一年好,一年比一年進步,一個嶽麓區62萬人口,目前能消費2000噸掛麵,人均消費近4公斤/人,遠遠超過全國人均消費水平。這個數字的背後不知道藏著多少艱辛,這隻有我們的當事人夏鐵軍最清楚。
冰心老人這樣說過: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羨她現實的明鮮;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在人前,夏總是位成功人士,大家看到的是他成功的一面。其實,在成功的背後,夏鐵軍有過淚水,有過艱辛。
2009年,夏鐵軍自己只有4萬元,找親戚朋友借了2萬元,他用這6萬元買了一台送貨的麵包車,請了一個司機就開始做業務了。他記得當時買車後連買保險都沒有錢了,沒有錢租房住,就帶著司機住在哥哥家的客廳里,這一住就是3個多月。哥哥家當時的房子小,只有兩室一廳,客廳是唯一容納他們的地方。住的問題解決了,但拿什麼進貨啊?於是,夏鐵軍找到總經理陳克忠,陳克忠總經理立馬答應賒給他30萬元的麵條。這麵條沒有倉庫放啊,於是他憑著私人的關係,把貨暫寄在朋友的倉庫里。每天到高橋的倉庫拖貨,然後運到河西一家一家商店送。
每天凌晨5點多出發,晚上有時12點多才回到住處。回來的時候,兩人輕手輕腳的搞完洗涮,有時便和衣就睡了,他生怕吵醒哥哥嫂子,尤其是正在讀書的侄兒。中午的時候,就躺在麵包車裡眯一會兒,吃飯也是飽一餐餓一餐的,有一次,直到晚上肚子餓的時候,才記起,這一天還沒有吃一餐飯。
這一年,他換了3個司機。有兩個司機跟他說,這沒日沒夜的拚命工作吃不消。是啊,夏鐵軍反省過,多想給司機輕鬆一點的事干,但是市場要人跑啊,走在路上便有停不下來的感覺。有一次夏鐵軍整整連續工作了20個小時,司機在車個打盹醒後,看見夏鐵軍一個人在卸貨,他忍不住埋怨道:鐵軍老闆啊,你真是鐵打的呀!
是啊,正是有著一身的錚錚鐵骨,他才打下這片市場,換來這片市場的繁榮。這一年,有很多回身上連吃一個快餐都買不起的時候;這一年,不知道用自己的笑臉挨過多少次別人的冷屁股;這一年,河西千千萬萬的店鋪都被他走遍。
為了讓一家夫妻店進駐陳克明麵條,夏鐵軍整整花了三年的時光。第一次去走訪,男主人說,我們不進你們的麵條;第二次去,女主人對他說,要進我們自己到高橋去進,那裡面多,價格品質隨自己選;第三次去,沒有一人跟他說話。夏鐵軍不信這個邪,心裡暗下決心:我一定要把最好的克明面進駐你們的小超市!於是,便有了幾十次的回訪。記得2011年的一個冬天,夏鐵軍本來走過這個夫妻店快五十米了,突然想起,還是去拜訪一下,便回頭往該店走去。
這天,男主人不在家,而門前有一車大米與油在慢慢卸貨,老闆娘也在幫著卸。夏鐵軍二話沒說,便幫她卸起貨來。大概卸了20多分鐘才卸完。因為去店裡的次數多,時間長,老闆娘早就認識夏鐵軍了,見到他幫忙很不好意思,連忙泡茶讓座。就是這次終於搞定了這筆生意,前前後後花了3年。當過中學老師的夏鐵軍知道,這叫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鐵骨藏柔情
「沒有克明,就沒有我的今天,我非常感恩克明!去年年底,克明公司定任務的時候,陳宏副總經理給我的指標是3000噸。幾乎是我平時年銷售量的2倍。雖然,是一個」放衛星」的指標,但我對完成任務是非常有信心的。堅決完成任務是對克明面業的最好報答。」
3月21日上午9點多,我來到夏總的辦公室。如果說這是一次履行公務的採訪,不如說這是一段與子弟兵心靈的對接,一次情感的旅程。與夏鐵軍總經理對話兩小時,夏總的話有4次被淚水打斷。由於採訪的深入,夏總在我循序漸誘的訪談中,輕而易舉地擊碎了他鋼鐵般的男人防線,心底里的那根琴弦被我彈出閃亮的音符。
從夏鐵軍哽咽的話語中,我讀到了一個男人的堅強與深情。我仔細梳理了一下他情感的走向,覺得這位錚錚鐵骨的男子同樣有著水一樣的柔情:一是對家人愛的熾熱,二是對克明面業的感恩,三是自己公司員工的慈愛。
他說,40歲以前他是一個失敗的男人,家庭境況一直不好,沒有讓妻子過上一段好日子,沒有讓女兒得到自己好好的照看。為了讓家人活得更好,他拚命地奔波於市場,並且在第2年把老婆與小女兒都帶到長沙來了,跟他一起奮鬥。
那年小女兒才10歲,轉到河西一家小學讀三年級,大女兒讀中學了,就把她留在爺爺奶奶的身邊。老師出身的夏鐵軍面對兩個女兒,心裡充滿了愧疚,沒有認真輔導過她們的學習,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做大市場上,讓一對女兒自由地成長。
剛在長沙紮根,需要努力地付出,才會做出成績。第二年,他在河西租了辦公室,租了倉庫。每次貨來了,就是一家人卸貨,10歲的小女兒也幫著搬運。小女兒叫夏怡,是個非常聽話懂事的孩子,只要她放學在家,每次卸貨她都十分賣力。搬貨的時候,小夏怡總是對媽媽說:媽媽,您少搬一點,我多搬一點。女兒的聲音很稚嫩,但很暖人,夏鐵軍聽到後,總是背過身去,用衣袖拭去眼角的淚水。他覺得對不起女兒啊……
才10歲的小女孩啊,一包最輕的面也有20多斤,重的有30多斤。夏怡把面抱在胸口,然後慢慢地運到倉庫里,每次搬完全身都汗透了。大女兒寒暑假來到長沙,也是幫家裡卸貨,有時還單獨送貨到超市。夏鐵軍幸福地告訴我,雖然從來沒有管過孩子們的學習,但她們十分好學,成績都非常好,大女兒現在長沙一家大學讀研,小女兒夏怡去年考取了湖南師大的附中,在班上成績數一數二。
「克明對我是有恩的,做出成績是最好的報答。」把市場做好,做到最好,這是夏鐵軍心裡一直堅守的信念。為了做好市場,他想了很多辦法,摸索了很多經驗。對於2016的高目標,他是有信心的,因為他有完成任務的三板斧。一是有一支團結,能戰鬥的隊伍。在這支隊伍中,夏鐵軍推行了「言宜慢,心宜善」的經營觀,並加強培訓學習,把每周一晚上定為培訓時間。每年組織員工進行旅遊,每周星期天定為業務員互換責任區檢查,你看我的市場,我看你的市場,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好的經驗及時推廣。二是大力加強夫妻店與菜店的管理,目前,嶽麓區93%以上的賣場都有克明麵條,今年準備把剩下的都鋪進去,爭取鋪貨率達99%以上。三是打造全國樣板市場,大力開展終端形象建設,今年先打造10個樣板小區,8個樣板街道,然後一個一個小區,一個一個街道全面展開,讓河西市場成為單品數齊全的樣板市場,爭取A類大店60個條碼以上,B類店45個條碼以上,C類店15個條碼以上,夫妻店5個條碼以上,菜店達到8到25個條碼。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夏鐵軍的鐵骨柔情深深地打動了我,也打動了同行的肖龍。有這樣的好經銷商也是克明的福份,正是這群像夏鐵軍這樣的子弟兵與經銷商,在市場一線默默拼搏,奮力拓展市場,才會有克明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