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家鄉味兒⑦:鄧州小磨油,舌尖上的鄉愁

2020-05-28     南陽報業傳媒

原標題:南陽家鄉味兒:鄧州小磨油,舌尖上的鄉愁

活動背景

為助推南陽農產品銷售,促進貧困地區群眾脫貧增收,在新媒體平台講好南陽故事、傳播南陽聲音、樹好南陽形象,南陽市委網信辦、市扶貧辦、市商務局、南陽日報社聯合推出尋找「南陽家鄉味兒」活動。南陽日報政務新媒台記者將深入南陽各縣市區,用視頻、文字、圖片、漫畫等新媒體手段,全方位包裝、推介南陽人獨特的「家鄉味兒」,敬請關注!

文末有福利!!!

對於年齡較長的南陽人來說,「小磨油」曾經是物質匱乏年代, 舌尖上最深刻的記憶之一

任何普通的飯菜湯食,只要滴上一滴「小磨油」,那飄散在食物上帶著 光澤的星星點點,如同擁有神奇的魔法,立即讓食物變得誘人起來。

小磨油,是調味品中的佼佼者。而 鄧州小磨油,得益於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傳承百年的加工技藝, 在全國擁有眾多「粉絲」

鄧州小磨油簡介

鄧州是小磨油製作工藝的發祥地。據鄧州志載:早在清光緒年間,鄧州小磨油每年就有30餘萬公斤經漢口「鄧幫商行」銷往港澳和東南亞地區。其味清、香、醇兼備,曾經有「無風香三里,有風十里香」之美譽。

01

鄧州人總驕傲地說:鄧州小磨油是不可複製的!

南陽市芝麻的常年種植面積為70萬畝左右,面積約占全國的十分之一。這其中,鄧州的芝麻產量、品質又始終占據優勢地位。

小磨油來源於芝麻。鄧州這塊北依伏牛、南連荊襄的土地,自古就有種植芝麻的傳統。

鄧州地處暖溫帶區域,土壤、水分中含有多種礦物質,因此芝麻籽粒飽滿,千粒平均重達3克以上,出油率高達75%。

據傳,100多年以前,鄧州文渠鎮有一位以磨面蒸饃過活的匠人,對石磨做芝麻油產生了興趣,經過一段時間反覆實踐探索,做出的第一槽小磨油竟奇香無比,香飄整個街道,轟動了鄧州城

他新研究出的小磨油工藝,一改從前費時費力、出油率不高的「壓榨法」,使鄧州小磨油的品質向前 跨越了一大步

改革開放後,小磨油的製作工藝傳播開去,周圍群眾紛紛沿街開起了油坊。至今,鄧州文渠鎮的小磨油坊已達數百家,也因此獲得「油鄉」之稱。

02

保留傳統製作工藝,並輔以現代技術及生產機械,鄧州小磨油得以在繼承中發展。

來到鄧州市郊區,田園生物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的加工車間正一片繁忙。濃郁的油香瀰漫在空氣中,聞一下就感覺飢腸轆轆了。

通過篩雜、炒制、磨漿、撇油等一系列流程,就製作出了 香氣濃郁且風味獨特的小磨油。

如果說手工作坊滿足了以村鎮為中心生活的居民,那麼規模企業則能夠將特色產品帶到 更大的市場,許以 長遠的未來

田園生物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的小磨油乍一看,和印象中的地方特產不太一樣,少了些憨厚的「土味兒」,多了些精緻感。

品牌化年輕化是傳統特產的出路。」公司負責人指著即將發往鄭州、深圳等地的小磨油成品包裝說。

03

鄧州人會說,全國做小磨油的不勝枚舉,最好的還要數 咱哩這口家鄉味兒!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句話快被用濫了, 但事實就是如此。我們習慣了家鄉山的味道、湖的味道......一點一滴都是兒時的記憶鄉愁的味道

我們品嘗過的滋味,總會在漫長的時光里,和故土,鄉親這些心靈深處的羈絆交織在一起

當長者講述他們童年對小磨油奉若珍寶的場景時,又何嘗不是在品嘗回憶之味?畢竟,個人的成長和對時代的記憶, 是最珍貴的啊

在你身邊

有沒有一些

銘刻在記憶深處的南陽老品牌

留言告訴我們吧

讓傳統的南陽味兒

重新走進大眾的視線

煥發勃勃生機

全媒體記者/陳琢 韓冰

編輯/ 韓冰

終審/ 王笑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kl-WnIBiuFnsJQV3IE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