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新片用一記耳光,告別了離婚冷靜期丨毒藥頭條

2020-05-30     毒藥君

原標題:這部新片用一記耳光,告別了離婚冷靜期丨毒藥頭條

炸了。

昨天有個詞引髮網友熱議——「離婚冷靜期」。

人們討論最多的是,它被寫進我國民法典,會不會對家暴受害者產生負面影響。

根據最新報道來看,似乎、約莫、也許、大概不會。

因為,家暴、出軌等行為,並不在冷靜期限制範圍以內。

但,暴力這個詞,就像太極八卦一樣陰晴不定。

有熱,就有冷。

民間之所以對這項決議的通過與否如此關注,就來自現實慘不忍睹的數據。

根據2010年的數據顯示,我國有近25%的女性曾遭受過暴力對待

嚴重者,甚至分別被3種以上的暴力行為侵害……

什麼概念呢?

這麼說吧,如果按去年公布的6.8億女性人口,和近三年穩定在20%左右的被家暴率來算(數據源自網絡)

那麼保守估計,也有1億女性正在苦嘗家暴惡果

關於家暴該不該忍這件事,近期毒藥君被人安利了一部新片。

看完後,我的內心久久無法平靜。

可以說,它的到來,是對「離婚冷靜期」這件事的最好回應。

耳光

Thappad

片名很直接,海報很驚悚。

女人痛苦的表情,已經充分反映了她正遭受的現實。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一部印度片。

是的,就是那個女性地位嚴重低於我國,且把開掛視作基操的印度。

儘管問題一大堆,但這不妨礙他們將社會問題坦率表現出來。

前年在內地上映的《護墊俠》(後改名為《印度合伙人》),就利用一件看似簡單的婦女用品,影射出印度社會巨大的貧富差距,和資源分配上的嚴重不公。

這部《耳光》,則從更現實的層面,探討了印度新女性面臨家暴的覺醒與反抗

影片從Amu一家講起。

身為中產階級的家庭主婦,她有一個自己深愛著的丈夫,Vikram。

作為家裡的賢內助,被「使喚」,已經成為她在家裡的固定角色。

儘管,她將之理解為一種對丈夫的愛而任勞任怨。

故事開頭,Vikaram正在忙一個公司的大項目。

這個項目之於他的職場升遷至關重要,成則分派倫敦總部,敗則沒臉做人。

為此,他甚至將工作帶到了家裡,和同事一起加班。

妻子端茶倒水,前後照應自然在所難免。

拼死拼活奮鬥了好幾天,Vikram一開始很自信,覺得這件事兒十拿九穩。

在給上級彙報完自己的工作後,他就打電話給妻子,宣布項目搞定。

並讓對方在家裡布置派對,為自己的升遷慶祝。

派對當晚,氣氛完美,直到……

Vikram的老闆給自己來了通電話。

對方傳遞的大意是:

這個項目儘管讓他獲得了CEO一職,但獲得去倫敦資格的,卻是他職場裡的死對頭。

這意味著,他不但輸了業績,還要成為死敵下屬。

聽到這個消息,Vikram的心態瞬間爆炸。

氣急敗壞的他,在派對上找來早先參與過投票的上司對質(對方是評估彙報的委員之一)

後者表示,這是出於合作戰略需要進行的人事調度。

但早先被老闆「看好」過的Vikram,卻覺得自己被耍了,並因此怒火中燒。

正當二人因為人事調動問題陷入爭吵,且言語衝突即將上升為肢體衝突之際,Amu趕來救場。

不料,後者卻在大庭廣眾之下,被酒後情緒失控的Vikram當場甩了一耳光

此舉被Amu的親朋好友看在眼裡,從未被丈夫打過的她,頓感顏面盡失。

這起派對上發生的意外,成為夫妻二人關係的轉折點。

影片用了三段類似的情景,巧妙地從視覺上呈現了這種變化。

在意外發生的頭兩次,儘管Amu每天喚醒丈夫、為其準備早餐,和送他出門的步驟近乎機械,影調卻依然是明亮而積極的。

但到了被打的次日。

同樣的步驟,畫面卻蒙上一層冷色調的陰霾,象徵著二人關係遇冷。

這層陰霾,無疑是Amu內心的寫照。

自打被丈夫甩了一耳光以後,Amu整個人都變了。

她開始變得不再像從前那麼積極照料丈夫起居。

即便看起來和之前無差,但臉上的表情,已然說明了一切。

果然,耳光事件後沒多久,Amu就決定搬回娘家暫住一段時間。

理由是,她感覺到再無法回到從前。

對於妻子給出的理由,Vikram當然感到不解。

在解釋了自己失控並非出於本意而依然得不到原諒後,他不耐煩道:

「既然你非要把事情搞大,那就走你的好了。」

然而沒過多久,Vikram的生活就陷入一團糟。

缺少Amu的幫襯,家裡頓時亂成一鍋粥。

不但體弱的母親得不到及時照料,自己的生活質量也瞬間下降。

意識到這一點後,Vikram決定去岳父家帶Amu回家。

然而,夫妻倆交流的過程中,Vikram並沒有認錯,而是不停為自己的過失辯護

明白丈夫根本就沒替自己考慮的Amu忍不住問道:

你說你的毛病需要我理解,那我的問題誰來理解?

Amu的反問並非得理不饒人。

因為事實上,在成為家庭主婦前,她一直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只不過為了丈夫的事業,她才選擇了犧牲個人前程,轉而全身心投入到家庭中。

在這次和談失敗以後,明白丈夫沒有從根本上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後,Amu決定訴諸法律——

她打算和丈夫離婚。

看到這裡,相信不少人都會和Vikram一樣,認為Amu是在小題大做。

不就是一耳光,至於麼?

甚至當Amu將訴求告知律師後,對方也認為這個選擇不足以支撐上庭。

因為一耳光引發的離婚,從邏輯上講就非常unreasonable,說不通。

但就像Amu回應律師「所有關係都有瑕疵,需要一方去修補」時所說的那樣:

當你不得不修補某段關係,實則意味著那段關係已經破裂。

更何況,修補得了外傷,卻修補不了內心。

打完Amu的Vikram,總是一口一個「生活就是大便,人要向前看。」

可問題是,就如同他對工作的投入一樣。

Amu的投入,全部在丈夫和這個家庭身上。

Vikram打完人可以毫無悔意地向前看,但被打的Amu,感受到的卻是不值得。

這樣的情況下,你讓她如何「向前看」???

Vikram的表現,讓Amu徹底意識到二者對婚姻的不同態度。

既然男方無意認錯,那自己也不必委曲求全——

即便,在有身孕的前提下。

即便,起因「 不過是」一記耳光。

更何況,片中勸Amu與丈夫和好的人,自己的婚姻也是一地雞毛。

拿Amu面前的律師來說,別看她事業有成,在行業混得風生水起。

但實際情況是,她因為結交了有聲望的丈夫,並在岳父的庇護下才有了如今的地位。

也正因為這層關係,才讓她在夫妻關係中,卑微到連性生活的拒絕權都沒有

社會上塑造的女強人形象不過是一種假象。

當她向丈夫屈服時,那個形象就已經崩塌。

另外,別看生母和婆婆都勸Amu以和為貴。

但實際上,這兩個女人的一生也是非常不幸的。

前者為了家庭,和Amu一樣,放棄了從事歌唱事業的夢想。

後者則因為長期受丈夫冷落,選擇了搬來兒子Vikram家裡居住。

所謂「女人必須學會忍受」;

所謂「女人的快樂是建立在男人的快樂之下」;

所謂「家庭對女人而言才是重中之重」……

到頭來,都不過是印度女性在婚姻中自我矮化的殘酷事實

這部原本圍繞Vikram和Amu展開的故事,饒了一圈後你會發現,其實是在講述印度女性普遍面臨的婚姻之困

她們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被迫放棄了自己的理想,選擇隱忍度日。

今天忍受一個耳光,明天可能就是一腳,後天升級為毒打。

臨了,還必須以「不過是……而已」進行自我催眠。

這樣的忍讓會換來怎樣的結局,你們的童年陰影早已經講得清楚明白。

寫到這裡的時候,毒藥君想多說幾句。

家暴的問題,與其說是只有女性面臨的問題。

倒不如說,是所有進入婚姻的人都可能遇到的問題。

無論性別,不分年齡,對任何形式的暴力說不,並妥善運用法律保護自己,才是保證自己幸福和安全的有效手段。

而這一點,就目前來看,依舊有很長的路要走。

暴力面前,「家醜外揚」並不丟臉。

忍辱負重,反倒會助長對方的囂張氣焰。

離婚冷靜期可以阻止衝動上頭,卻無法阻止對方的拳拳相加。

當傷害已經成為現實,不要替對方找無謂的藉口。

承認吧,TA只是沒那麼愛你而已。

書名:《苔蘚》

作者:韓十三

關鍵詞:都市 家庭 愛情

簡介:以苔蘚隱喻都市底層邊緣人歷經磨難,相愛相殺

有版權合作意向者歡迎來電垂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_DWZHIBnkjnB-0zlVQ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