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T畫質秒殺液晶電視,為何最後被時代拋棄?

2020-10-15     太平洋電腦網

原標題:CRT畫質秒殺液晶電視,為何最後被時代拋棄?

[PConline 雜談]絕大部分人的童年回憶中都少不了一款超級皮實耐用的「大屁 股」電視,如今這種傳統電視機已經被更大更薄的平板電視代替,可有一些「情懷粉絲」認為,單論畫質,現在的4K高清液晶電視還沒有十年前的「大屁 股」電視好,特別是色彩還原度和動態表現,仍然是液晶電視難以企及的。這個觀點非常有意思,難道電視的發展在開倒車?

什麼是CRT?

其實我們以前常說的「大屁 股」電視叫做CRT ,全稱陰極射線顯像管,一般簡稱為顯像管電視。之所有有人覺得CRT電視畫質比液晶電視好,主要是因為它們顯示畫面的原理不同。

液晶電視可以簡單分為三個結構:背光層、液晶層、濾光層,背光層放置了若干顆LED燈珠,負責提供光源,打亮畫面;液晶層負責改變光線透過率,通過施加不同的電壓,液晶分子會呈現不同的排列方式,從而控制畫面的明暗;濾光層包含了三色濾光片,負責提供色彩,這樣最後呈現出來的畫面才能色彩豐富,明暗交替。

CRT電視畫面顯示的核心結構主要是電子槍和螢光粉(「大屁 股」的綽號就是因為它內部有一個很大的電子槍)。螢光粉附著在螢幕內表面,有紅綠藍三種顏色。這些按一定方式緊密排列的為螢光粉點或螢光粉條,稱為螢光粉單元,相鄰的紅、綠、藍螢光粉單元組成一組,學名稱之為像素。

有了三原色像素後,由燈絲加熱電子槍陰極,陰極發射電子,在加速極電場的作用下,經聚焦極聚成很細的電子束。再由陽極高壓作用,獲得巨大能量,以極高的速度去轟擊螢光粉層。受到高速電子束激發,這些螢光粉單元分別發出強弱不同的紅綠藍三種光,根據空間混色法產生各種色彩。

某些畫質指標上,CRT確實吊打液晶

不嚴謹的說法,CRT電視可以被看作是一種「自發光」技術,因此它的明亮度、色彩還原、動態表現、對比度等指標是非常優秀的。而液晶電視的背光是LED光源,在顯示出畫面之前要經過多層光學膜片(擴散膜、增亮膜等等)以及偏振片、濾光片的透射、折射和反射,無論是亮度還是光線的質量都大打折扣。

就拿一個最明顯的指標來對比——對比度,CRT電視想顯示黑色時,可以直接讓電子束不轟擊那部分的螢光粉,類似於OLED直接關閉了部分像素,從而顯示出最純粹的黑色。液晶電視受制於液晶分子的特性,分子之間始終有縫隙,無法完全擋住光線,因此我們會發現液晶電視或者顯示器顯示黑色畫面時會出現泛白透光現象,影響觀感。

色彩不好也是液晶電視被發燒友詬病的因素之一,液晶面板的色深理論上最多只能到18bit,具體到售賣的產品,大多也就10bit,有的低價顯示器甚至只有6bit,而CRT電視的色深幾乎可以說是無窮大,色彩之間的過度相當平滑,不會出現斷層的情況。

還有什麼響應時間更不用多說了,CRT只要電子束打中螢光粉立刻就能發光,輝光殘留時間也極短,因此傳統CRT響應時間僅為1~3ms。而液晶電視或者顯示器的液晶分子偏轉需要時間,即使是最頂級的電競顯示器,響應時間也很難比得上CRT。

720p比4K還清晰?片源才是短板

搜集資料的時候,我發現有些CRT發燒友不僅夸CRT色彩好,甚至還說清晰度也可以強於現在的液晶電視。有觀點認為,由於液晶電視的點發光顯示圖像的原理與顯像管的電子束掃描不同,在信號清晰度高的時候,沒有CRT電視那麼清晰自然。

解析度上,目前4K液晶電視為3840x2160,而當時比較好的CRT電視解析度也只有1024x768,參數上來看液晶電視顯然完勝。但嚴格來講,CRT電視沒有解析度,與液晶螢幕的像素點成像方式不一樣,CRT電視清晰度由掃描線密集程度來決定,掃描線越細密,電視清晰度就越高,圖像也越清晰。

當年主流的CRT電視實際掃描線為420線(理論上625線),基本相當於640x480辨別率。後來隨著顯示技術的升級,背投電視出現之後,一些背投彩電圖像清晰度可以達到720P。但這也只能說在當時那個年代,CRT對比同等尺寸和檔次的液晶電視,清晰度會更好一些。而且那個時候沒有超高清顯示設備來對比,加上電視機普遍只有三三十英寸,就會讓我們覺得CRT特別清晰。

單論清晰度,如今的4K電視肯定是完全由於一二十年前的老電視,只不過目前的視頻清晰度往往只有720p或者1080p,不足以「喂飽」完整的4K像素量,並且電視普遍尺寸都達到了55英寸及以上,最終讓人覺得不夠清晰。

HDR和IMAX增強技術,或將顛覆觀影體驗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液晶的畫質表現確實過於普通,對比OLED這些技術沒有太大亮點可言。因此能看到一些廠商仍然在努力優化改進液晶電視的素質,比如增加量子點膜來提升色域的QLED,改進背光燈珠來提升對比度和控光水平的miniLED等等。

我個人更希望看到軟硬結合方面的顛覆,比如8K都已經問世兩年,絕大部分視頻資源卻連4K解析度都沒有,有再好的硬體也是徒勞。如果電視硬體提升的同時,軟體或者內容也能隨之跟進,這樣的體驗才能稱為完美。

目前來說,最有希望的可能是HDR和IMAX Enhanced技術,這兩項技術都是需要極強的軟硬結合,不僅電視硬體本身素質要夠硬,視頻內容也要符合相應的標準,缺一不可。

HDR可能大家都比較熟悉,現在哪怕是一千多元的電視都支持HDR,但這裡坑也很多。並不是所有的HDR都是「真」HDR,不同級別HDR之間效果差距很大。我們常看到的杜比認證也是一個道理,一些低端產品無非是花錢買了一個級別很低的認證,宣傳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對於顯示視頻來說,HDR有不同的標準,如HDR 10,HDR 10+,Dolby Vision(杜比視界)和HLG等,儘管都是為了顯示更逼真的圖像,但它們有不同的要求、規格和屬性。

再者我們通常會在一些顯示設備上看到DisplayHDR的認證標識,例如DisplayHDR 400(亮度達到400以上),DisplayHDR 600或Display HDR 1000等等,這是VESA(視頻電子標準協會)為HDR顯示器制定的一套標準。要明白的一點是,目前市面上大部分中低端產品宣稱的支持HDR 10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支持。

IMAX Enhanced本質上也是一種HDR認證,憑藉專有的數字程序,IMAX Enhanced可以充分利用最先進的HDR視頻顯示以及增強對比度、色彩和清晰度。當IMAX Enhanced電影和紀錄片顯示在 IMAX Enhanced顯示器上時,將獲得最佳的視覺效果。

簡單來說,在不差錢的前提下,如果你想無腦判斷出哪款電視好,那麼直接認準帶有Dolby Vision和IMAX Enhanced認證的就可以了,畫質音質絕對有保證。

硬體滿足之後,頭疼的還是相應的視頻內容怎麼辦?好在已經有很多視頻平台重視起來,開闢出了專門的優質視頻專區,像國外的Netflix,國內的騰訊視頻,都有提供了HDR專區(包含IMAX Enhanced)以及杜比視界專區。前段時間有幸體驗了一下,質量確實非常高,無論是清晰度還是整體畫面表現,相比平時的網絡視頻提升好幾個檔次。

CRT終將是歷史,超薄大屏才是未來

總的來說,在那個時代CRT確實是王者一般的存在,尤其是1968年索尼推出搭載特麗瓏顯像管的彩色電視機KV-1310,將CRT技術推向了巔峰。

這款極具跨時代意義的產品首次在CRT電視中使用了單槍三束管,使CRT顯示技術的畫質有了巨大飛躍。特麗瓏顯像管不僅在亮度、色彩方面表現非常出色,同時也有著極高的色彩純度。無論是電視、顯示器還是廣播監視器領域,特麗瓏都代表了最高畫質水平。在過去的數十年里,索尼賣出了大約2億隻顯像管,以及1億多的特麗瓏電視。

1973年,索尼憑藉特麗瓏顯像管榮獲美國電視界最高榮譽「艾美獎」,作為美國電視界的最高獎項,艾美獎每年表彰在影視、製片、節目、電視台以及技術開發等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人,特麗瓏成為第一個獲此殊榮的電子產品。

《時代》周刊發布了一份名為「有史以來最具影響力的50款電視設備」的名單,索尼特麗瓏電視機在其中排名第二,其地位僅次於蘋果旗下的iPhone手機,二者發布時間整整差了39年。

儘管如此,CRT也難以避免被淘汰的命運。這讓我想起了另一個畫質技術的王者——等離子,直到今天,也同樣有一些人認為等離子才是電視畫質的巔峰。無論是CRT也好,等離子也罷,它們就像是特長生,在某一項上確實比液晶優秀很多,但液晶的優勢在於它均衡,順應潮流。產量大、便宜、尺寸大、畫質夠看,這些特點才是它的制勝法寶。

並且縱觀歷史,幾乎所有消費級顯示設備基本都是朝著更輕薄的方向發展,CRT再怎麼發展也難以優化掉碩大的電子槍,而現如今的液晶電視可以輕鬆做到1cm甚至更小的厚度。還能輕鬆做成五六十英寸的大屏。

但是,我們對畫質的追求永遠不會停下腳步,現在大家覺得液晶電視用著還不錯,也許某一天後,它也會像CRT一樣被遺忘在歷史長河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VwbLHUBLq-Ct6CZdrK1.html